在湖南新化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奉孝同正为女儿的重病而焦虑万分。他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建立过卓越军功,随后更是担任过毛主席亲卫队的一员。然而,在重重命运的打击下,他如今却穷困潦倒,连为女儿治病的费用都无法承担。就在绝望之际,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油然而生——他决定向政府寻求帮助,公开自己曾经的神秘身份。但是,这位曾保护过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老兵,为何要隐姓埋名数十载?他的经历又将引发怎样的震动?这封"报告"到底隐藏了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虎踞龙盘时

1927年8月1日,在南昌举行的武装起义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武装斗争的序幕。虽然这次起义最终失利,但它点燃了贫苦农民反抗压迫的斗志,为后来的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奠定了基础。就在这一年,奉孝同出生于湖南新化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幼年的奉孝同就亲身体会到了农村的贫困和剥削。他只得年纪小小就下地干活,为家计贡献微薄的力量。1934年,当贺龙率领的工农革命军来到村里斗地主分田地时,奉孝同看到了红军为人民造福的一面,心中暗下决心将来也要穿上军装保家卫国。

朝鲜战争爆发后,23岁的奉孝同毅然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承担起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神圣使命。在朝鲜的战场上,奉孝同用实际行动领悟了什么是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革命意义。凭借过硬的射击技能,他很快就成为优秀的"神枪手",深受上级的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奉孝同本可以光荣地复员回乡。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被选中分配到了中央警卫团,亲自保护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毛主席的安全。这份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让奉孝同无比自豪,他用刻苦的训练将枪法磨炼得炉火纯青,并获得了"执勤能手"、"优秀射手"、"技术能手"三个荣誉证书。

在中央警卫团服役期间,奉孝同接受了一个极为特殊的任务——以探亲为由返乡考察民情民意。毛主席亲自为此写下了《出差守则》,要求他们不透露中央情况、不摆架子、宣传建设和社会主义好处、不上反革命分子的当,并务必深入调查生产、征购、合作社、民生等情况。奉孝同严格遵守这些要求,认真履行任务,令毛主席对他的工作给予高度赞赏。

二、披荆斩棘路

1955年,奉孝同在执行毛主席交办的那个特殊任务时,险些遭到不测。他以探亲为名返回家乡,暗中考察农村的实际情况。按照《出差守则》的要求,他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也没有露出任何摆阔气的架子。奉孝同全身心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劳动中,亲身体会到了当时农民的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劳作的同时,奉孝同还随时记录下农民对于生产、征购、供销社以及生活的意见和建议,准备将这些做成报告呈交毛主席阅览。可是,有一天当他在地里干活时,突然遭到几名偷猎的地主分子的袭击。这些人早就怀疑奉孝同的来历不简单,专程前来为难他。

混战之中,奉孝同的身手远胜对手,他凭借过硬的格斗技巧将那些歹徒制服,并将他们绑了起来。然而这场冲突惊动了周围的村民,大家都以为奉孝同是什么伪装成农民的特务,于是愤怒的村民纷纷前来围攻。

眼见事态严重,奉孝同只得打开行李,拿出那三个荣誉证书,以及毛主席亲笔写的《出差守则》,向众人解释自己的身份。村民这才知道,原来奉孝同是共和国的卫士,是毛主席派来视察的,大家连连赔罪,并向他道谢,感谢中央党委对基层百姓的关心和重视。

事件平息后,奉孝同继续执行任务,直到任务结束后才得以返回北京。这次视察不仅为中央提供了第一手的农村实际情况,也让奉孝同更加体会到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回到北京后,奉孝同获准前往中南海菊香书屋,向毛主席亲自汇报此次考察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菊香书屋里,毛主席细心地询问着奉孝同所撰写的报告内容。听完后,毛主席对奉孝同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做得非常好,并嘱咐他今后继续努力为人民服务。尽管奉孝同因为湖南口音太重而感到有些局促,但毛主席的亲切安慰让他打消了顾虑,从而把报告娓娓道来。

这次汇报整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待结束时已是中午。毛主席便对奉孝同等人说:"今天中午你们就不要走了,一起吃顿便饭吧。"于是,在菊香书屋里,奉孝同等人与毛主席共同吃了一顿质朴的午餐。期间,毛主席还不时同他们开着玩笑,气氛十分融洽。

三、一时疏忽损三努

离开中南海后,奉孝同继续在中央警卫团服役,直至1958年被复员回乡。这期间的岁月对于他来说并不轻松,家中发生了一些让他万分痛心的变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奉孝同探亲时发现妻子患上了严重的疾病。由于家境贫寒,再加上当时农村医疗条件落后,妻子的病情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奉孝同在北京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的病情加重,直至最终不治身亡,令他感到万分自责和痛心。

妻子去世后,奉孝同将三个年幼的子女接到北京身边生活。但由于工作繁忙,再加上孩子们母亲的照应,三个孩子相继离家出走,只剩下小女儿陪伴在侧。奉孝同深怕女儿也像哥哥们那样离他而去,于是决定在1958年复员时将她接回老家生活。

回到家乡后,奉孝同恢复了农民的身份,并一直隐瞒着自己曾在中央警卫团服役的经历。他是出于谨慎的考虑,生怕自己光荣的过去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他默默耕耘、勤勤恳恳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用沉甸甸的美德托起了一片平凡的天地。

进入60年代后期,奉孝同便投身于家乡的扫除贫困运动中。他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殚精竭虑地领导乡亲们修建水利设施、兴办农家乐,努力让家园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年,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贫困的阴影依然笼罩着奉孝同一家。为了供女儿上学读书,奉孝同不得不节衣缩食,靠种地维持一家人的温饱。他矢志不渝地希望女儿能够学有所成,将来过上更加体面的生活。

就在奉孝同拼尽全力教育女儿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彻底击垮了这个家庭。1976年发生特大洪灾,奉孝同家所有的农田和房屋全部被毁,家徒四壁、流离失所。他们一家人不得不暂时搬到政府安置点居住,靠低保度日。这对奉孝同打击很大,但他依旧没有透露自己的过往光荣经历,仍在默默忍受命运的无情打击。

四、有生之年饮恨无门

虽然遭遇了巨大的灾难,但奉孝同并未就此放弃。他咬牙坚持,靠低保费和出卖家中残余物品维持生计。只要女儿能够如愿读书成人,他就无怨无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好景不长,2002年,奉孝同的女儿不幸患上了肺癌晚期。当时奉孝同已年过古稀,他无力承担起女儿的高昂医疗费用。看着女儿日渐消瘦,奉孝同的内心无比痛苦,却又无计可施。

眼见着女儿的病情一天天恶化,奉孝同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当初做错了什么。他始终没有透露自己曾在中央警卫团服役的经历,是出于谨慎的考虑。可如今看来,这反而使他错失了获得国家援助的机会。

奉孝同万分后悔,但为时已晚。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的生命如烛火般将熄,而自己无能为力。在绝望的重重打击下,奉孝同精神几乎崩溃,甚至一度想过自杀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