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作为功能保障类市属国企的中坚力量,上海城投与百姓福祉紧密相连。五年来,在人民城市上海样本的建设进程中,上海城投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从四通八达的道路隧桥到连江通海的航道网络;从水处理工艺的升级创新到供水服务的贴心周到;从垃圾分类的推广普及到处置设施的更新完善;从参与旧区改造焕新城市到为青年人才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上海城投在公路、水务、环境、置业四大领域的人民城市创建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上海城投与城市的深厚联系与其长期厚植的情怀息息相关。上海城投自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从诞生之初起就是城市建设运维的子弟兵,始终与民生同频率,与城市共繁荣。
“上海城投将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把市民群众的关切点作为工作的聚焦点、突破点,把市民群众的‘表情包’变成工作的‘风向标’,千方百计做好千万市民的‘关键小事’。”上海城投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曙杰这样表示。
服务国家战略:构建“小城投大平台”
泐马河出海闸新建工程
今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五周年。五年前,为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参与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上海城投成立了城投兴港,立足“小城投、大平台”,以“规划一幅图、建设一张网、管理一块屏”为目标,服务保障新片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并成功跻身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认定的功能型开发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底,城投兴港累计承担新片区各类建设项目177个,总投资超200亿元,完成建设项目134个,完成固投153亿元。泐马河出海闸、临港水厂、危废处置基地、人才租赁住房等一批民生类公用事业项目先后投入使用。
作为新片区四大功能型开发平台之一,城投兴港以市场主体身份参与临港建设运营,全力以赴当好“水管家”“环保管家”“物业城市管家”和“待客管家”。
以“环保管家”为例,城投兴港创新“政府环境治理第三方”综合服务模式,建成投用42座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和1座环保管家实验室,为新片区环境质量、污染源、应急响应等监测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依托于“待客管家”职能,城投兴港锚定“聚人引流”目标,把高人气、顶流型、年轻化网红品牌和商户引入新片区,策划承办了“烟花秀”“露营节”“斯巴达勇士赛”等赛事活动,吸引了更多“年轻的人”来“年轻的城”,累计举办各类赛事活动超过100场,引流超过60万人次。
在积极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上海城投参与发起成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组建长三角咨询公司,加强与示范区执委会、长三角各区域政府战略合作,积极主动对接拓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等建设运营。其负责建设的S7公路(月罗公路—宝钱公路)新建工程于2021年全面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上海高速公路体系及北部地区骨干路网,支撑宝山、嘉定两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服务沿线罗店、徐行等地区的市民出行。
在五个新城开发建设中,上海城投积极加强与各新城战略合作,推进一批骨干路网、航道网建设。2021年以来,先后在南汇、奉贤、松江、青浦开工建设93个工程项目、累计投资387.3亿元;与奉贤区探索推进新城核心区域CAZ开发、城投研究院总部基地建设,与青浦区推进环境末端处置能力提升等项目,与松江区开展湿垃圾处理设施扩建等。
在服务保障临港新片区建设运营过程中,上海城投逐步摸索出一套可复制推广的“小城投大平台”开发模式,并将其应用到落实长兴岛海洋强国战略中。长兴开发、长兴前卫于2023年8月回归“城投大家庭”后,上海城投进一步加强与长兴岛管委会战略合作,组建了长兴岛开发建设指挥部,举全集团之力在地铁小镇综合开发、保障性租赁住房、上岛央企服务配套上加快推进。2023年12月,上海城投面向驻岛央企推出了长兴岛首个保租房社区——城投宽庭泊湾社区,为海洋产业人才提供了优质住房体验。同时,全力推进地铁小镇开发建设,努力将地铁小镇打造成长兴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实践样板,让区域产业人才真正“爱上长兴、留在长兴”。
路通畅:优化城市立体交通网络
北横通道主线出入口(忻耀进摄)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品质、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的集中体现,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上海城投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全力推动基础设施项目早开工、快建设、见实效,积极助力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年来,上海城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6亿元,其中市重大工程完成投资1487亿元,包括路桥板块864亿元、水务板块434亿元、环境板块83亿元、置业板块106亿元,积极发挥了重大工程在稳增长中的“压舱石”作用,加速推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强化、布局优化、品质提升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
上海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号工程”北横通道,便是上海城投将人民城市理念融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优秀成果。
8月2日,作为上海城市“三纵三横”主干路网重要一“横”,北横通道全线贯通通车,全长约19.1公里,串联长宁、普陀、静安、黄浦、虹口、杨浦6个行政区,横跨20个街道、64条道路。这是继1999年延安路高架建成后,上海第二条东西走向的交通“大动脉”,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的城市核心区地下道路。
作为上海市第19条越江隧道,上海银都路越江隧道外部道路目前正进入施工尾声,年底将具备通车的条件。上海城投先后承担了全市16条越江隧道、9座越江大桥的投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突破了黄浦江阻碍浦东、浦西两岸均衡发展的天然屏障,优化了城市交通资源配置,方便了市民群众出行,推动了城市综合交通良性发展。
作为全市73%收费高速公路的运营主体,上海城投为提升人民群众出行体验,积极提升高速公路管理能级,持续推进管内服务区升级改造。以打造“小而精”服务区为目标,推进10个服务区品质升级改造,增设停车位,优化充电桩、换电站、洗手间等设施,大力缓解司乘用户停车难、充电难、如厕难问题。
同时,上海城投重点打造了上海首条“新一代智慧公路”——申嘉湖智慧高速公路,完成了“智慧设施、智慧管控、智慧服务、智慧决策”系统建设,建立了高精度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养护一张网”,提高了司乘出行的便捷性、安全性,打造了智慧高速示范引领工程,也为未来的智慧交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清澈:只为市民喝上更好的水
杨树浦水厂
让市民喝上更好的水是最大的民生实事。作为上海市供排水运营服务保障企业,上海城投始终把“民呼我应”贯穿到供排水服务保障工作中。
9月26日,上海日供水量最大的水厂——长桥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并网通水,徐汇、部分闵行及长宁等区域供水水质将全面提升。
近年来,上海城投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加快推进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已完成泰和、金海、月浦等8家水厂改造,自来水处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深度处理工程采用臭氧活性炭滤池,通过碳的吸附和生物降解,有效降低水体当中的有机物和致嗅物。通过深度处理出厂的自来水品质更高、口感更佳。为实现上海市“十四五”水厂深度处理改造目标、全面提升全市供水水质,上海城投正抓紧推进杨树浦、闸北、居家桥、迎宾等一批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
在原水保障方面,上海城投先后启动原水西环线工程和青草沙—陈行库管连通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原水系统“互连互通、一网调度”总体格局,充分体现“两江并举”原水规划发展战略,为上海原水系统安全韧性提供有力保障。
在“从源头到龙头”的创新实践中,上海城投还着力推进二次供水改造工作,不断探索完善接管小区运营管理模式,开展二次供水设施运行隐患排查,确保接管小区水质指标合格达标。已累计接管居民住宅二次供水小区6637个、面积2.39亿平方米,涉及325万余户,其中近五年新增接管小区875个、面积7268万平方米,涉及60.9万余户。
上海城投还进一步统筹水环境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日均处理污水571.96万立方米,出水水质稳定达标。9月18日,上海市首个工业企业大规模再生水利用项目在外高桥造船厂正式启用。外高桥造船正式从毗邻的上海城投竹园四期污水处理厂引入经净化处理后达到一级A标准的再生水,用于船舶压载水、厂区绿化灌溉、设备调试冷却水等方面水源替代。项目每年将可节约自来水用水60万至70万吨。这是上海城投继污水厂内再生水利用之后的首个外部示范项目,对进一步优化供水结构、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和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示范意义。
城更绿:固废资源化利用进入2.0版本
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二、三期
2019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上海不仅在源头投放环节发力,垃圾分类投放后的分类中转、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环环相扣,闭环管理,形成了被全国人大提炼概括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上海模式”。
承担着上海80%生活垃圾转运处置任务的上海城投,以全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工作的主力军的使命担当,有效畅通生活垃圾从前端收集、中端转运到末端处置的分类循环产业链。
五年来,为补齐湿垃圾处置的“空白”领域,上海城投建成运营5座湿垃圾厂,处理能力3530吨/日,占全市湿垃圾资源化总能力的50%。旗下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项目将于2025年5月正式投运,到时候老港基地湿垃圾总处理能力将达到4500吨/日,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湿垃圾深度资源化利用基地。
老港基地作为上海固废处置体系的“主基地”,承担了全市约50%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2020年,上海城投成立基地管理公司,对老港基地实行“四统一”管理,挂牌了上海首个人民建议征集企业联系点,着力抓异味管控等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基地异味管控达标率99.7%,居民投诉量下降85%,“四统一”管理成效凸显。
如果说垃圾分类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1.0版本,那么“无废城市”建设就是升级后的2.0版本。2023年2月,《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发布,要求夯实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基础设施保障能力。2024年6月5日,全国首部无废城市建设地方立法《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正式实施。“无废城市”逐渐成为美丽上海的鲜明标识。
上海城投承担全市固废转运处置的托底保障任务,是上海“无废城市”创建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市政府明确的全市三家示范引领企业之一。上海城投着力构建从前端回收到末端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积极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为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前端,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点—站—场”运营体系,覆盖至嘉定、青浦、徐汇、黄浦、浦东、静安等7区,布设回收点位4428个、示范点2个、中转站30个、集散中心3个。在末端,着力解决湿垃圾“吃不下”的问题,建成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二期,三期项目建成后,上海城投湿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将达到6000吨/日。
同时,上海城投着力突破典型废物利用处置技术瓶颈,今年下半年以来加快推进热能、炉渣、电池资源化利用和绿色能源项目落实落地,积极助力上海无废城市建设进程。7月22日,上海城投与上海机场达成协议,将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余热蒸汽输送至浦东机场四期工程能源中心,为浦东机场航站楼及周边用户提供绿色、高效的能源支持。项目投产后预计年碳减排量可达15000吨以上。9月5日,上海城投与申能集团签署绿色甲醇合作协议,将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湿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提纯净化制成生物天然气,通过与申能集团的合作,将极大填补上海绿色甲醇原料需求缺口,有力保障上海绿色甲醇产品的稳定供应,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提升。9月6日,老港炉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处理炉渣2000吨/日,将实现对老港生活垃圾焚烧厂及浦东新区海滨生活垃圾焚烧厂所产炉渣的规范化、资源化处理,大力提升上海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上海城投牢牢扭住“示范引领”目标不放松,紧扣企业实际和特色亮点,全领域、全过程推进“无废场景”建设,在集团上下以点带面、全力推进“无废办公”“无废工地”“无废商管”“无废社区”“无废工厂”“无废园区”六大标准化无废场景建设,有力拓展了“无废集团”建设的深度,营造了全员参与无废集团建设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共建共享的“无废”新风尚。
居更佳:以“绣花功夫”打造置业精品
城投宽庭江湾社区
自1992年成立之初,上海城投就扎根住房保障领域,1998年起首次以城市更新理念开展新江湾城成片土地的综合性开发,为后续上海城市更新的土地政策和规划编制提供了借鉴。
五年来,上海城投着力推进以露香园项目为代表的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启动了闵行华漕诸翟、杜行老街的城中村改造,改造规模250万平方米,总投资630亿元,改善了约5000户动迁居民居住问题。
露香园,与豫园、日涉园曾经并称“明代上海三大名园”,位于老城厢西北角,改造面积15万平方米。在缺乏可借鉴案例的情况下,上海城投用了20多年努力破解传承与创新、保留与利用、风貌与协同三大平衡的城市更新难题。通过改造,露香园区域完成居民动迁11000户,新建约60万平方米高品质居住空间。
作为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的排头兵,上海城投还积极参与租赁住宅的开发运营。2019年发布租赁住宅品牌——“城投宽庭”,提出了“宽适居住、宽心服务、宽活体验”的品牌内涵,用自建、自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绣花功夫”和创新精神为上海新时代租赁生活提供了城投范例。目前城投宽庭在营社区9个,管理规模超13000套,管理面积超85万平方米,已进入规模化、标准化运营阶段。同时,为探索保租房“募投建管退”可循环发展路径,以江湾、光华社区作为底层资产,2024年初成功发行了上海国资首单保租房公募REITs,募集资金30.5亿元,滚动投入到保租房的投资开发中。
作为上海天际线的城市灯塔,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游人如织,参访党群服务中心感悟“继续探索、走在前头”的思想伟力,游览观光大厅感受申城海派风情,打卡最高书店领略艺术之美,入住J酒店领略高端民族酒店新风范……上海中心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大厦运营,致力于打造商旅文体展联动的超高层建筑范本,让市民游客更加便捷地获取公共服务、更加舒心地享受绿色生活、更多形式地品味文艺气息,努力打造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的现代化城市地标。
“下一步,上海城投将自觉地扛起政治责任,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确保城市安全高效有序运行,在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租赁社区和养老社区等方面进一步加快步伐、提升品质,为上海谱写人民城市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蒋曙杰如是说。
栏目主编:崔家琛 题图来源:上海城投
专题
来源:作者:上海城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