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万平方公里的淮河生态经济带,是我国中东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黄海之滨的盐城,一座美丽的国际湿地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淮河出海口。
在这里,红色铁军文化、白色海盐文化、绿色湿地文化、蓝色海洋文化交织交汇交融,丰富的资源禀赋、巨大的发展空间迸发出无限动能。
地处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江苏沿海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黄金交汇点,盐城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推动沿海与沿淮联动发展,着力构建集疏运体系,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勇当“碳路先锋”,与沿淮兄弟市(县)携手打造“黄金水道”,擘画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美好未来。
勇当“碳路先锋”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
盐城是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碳达峰试点城市,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城市。
10月10日,中车20MW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盐城射阳中车时代绿色装备产业园成功下线。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功率漂浮式风电机组,通过半潜式漂浮平台加系泊系统技术的设计,可以将风力发电的疆域拓展到更为广阔的深蓝远海。
10月22日,我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液化天然气累计外输量突破500万吨,可满足3900万户家庭一年用气需求,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3200万吨,相当于植树6700万棵。
向新发力、向绿而行、向高攀登,盐城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
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大健康和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晶硅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风电装备等23条重点产业链,盐城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良性互动,先行先试零碳产业园建设,全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去年,工业经济总量迈入万亿新台阶,今年“5+2”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全部突破千亿。
盐城拥有全球最具开发价值的海上风场之一,太阳能资源富集,汇聚新能源开发“五大六小”所有央企,推动“风光氢储”一体融合发展。其中,风电产业集聚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中车电机等领军企业,构建形成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全产业链,海上风电整机产能约占全国40%以上,叶片产能约占全国20%。光伏产业集聚天合、阿特斯、协鑫、通威、晶澳等领军企业,覆盖硅片、电池、组件、辅材、智能设备等装备制造关键领域。
盐城试点建设零碳产业园区,加快规划建设“海上能源岛”,打造海上新能源综合利用高地,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500万千瓦,每年新能源发电近300亿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约2200万吨。
汽车产业是盐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主导产业,拥有悦达起亚、一汽盐城分公司等整车企业和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326家,已形成整车制造、零部件研发制造、汽车服务贸易、检验检测等全产业链条,正致力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今年1月至9月,盐城市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实现开票706.8亿元、同比增长13.7%。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以海上风电装备、光伏装备、石油装备为特色的海工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形成明月海藻、赐百年螺旋藻等一批龙头企业……盐城深耕海洋产业“主赛道”,重点发展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等九大产业,做大做强“蓝色板块”。
打造“黄金水道”
滔滔淮水,蜿蜒奔流;“黄金水道”,通江达海。
淮河流域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随着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和盐城港滨海港区20万吨级航道的加快实施,必将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保淮河安澜,是发展所需,更是民之所盼。经过一代又一代治淮人久久为功,防洪体系越来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2022年,治淮迎来新节点——总投资439.85亿元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在盐城、淮安两地同步开工,掀起新时代治淮兴淮高潮。
10月21日,连申线黄响河至淮河入海水道段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的实施,将有力打破盐城市南北向水运主通道通航“瓶颈”。
盐城是“水运”大市,拥有淮河出海航道、连申线、刘大线等多条省干线航道,东接黄海、南邻长江、西承淮河全流域体系、北接连云港国家级海港,基本实现干线航道“通江达海接运河”目标。淮安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4377公里、位居全省第一。
盐城统筹推进港口、航道、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沿淮综合交通运输走廊,为发挥淮河“黄金水道”效应、打造淮河出海门户提供有力支撑。
为策应“水运江苏”建设、发挥盐城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优势,盐城市重点推进连申线灌河至黄响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等航道重点工程在建项目,以及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盐城段等3个前期项目。
发挥沿海港口腹地中转优势,推进与淮河生态经济带上游港口合作,为淮河沿线城市提供便捷出海通道。优化淮河、京杭运河沿线重要节点联运布局,加强资源整合和揽货拓源,开通省内至淮安、宿迁、徐州,以及省外至安徽蚌埠港、山东济宁港等内河航线。同时,扩大淮河出海门户影响力,新辟海上集装箱航线6条,截至目前,淮安市累计开辟航线55条。
同时,盐城加快完善货运枢纽集疏运功能,建设能力匹配的铁路、公路连接线,为推动淮河沿岸建设高效顺畅的公铁水联运体系贡献力量。
守护“湿”意天堂
建设水清天蓝地绿的淮河生态经济带,作为淮河出海门户的盐城勇挑大梁。
深秋时节,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万亩盐蒿进入最佳观赏期,五彩斑斓的盐蒿地犹如一块巨大的红地毯,野生麋鹿在“红地毯”上肆意奔跑。
盐城兼具湿地、海洋、森林三大生态系统,孕育了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不仅是万物共生、万鸟翔集的湿地之城,更是人们惬意栖居的诗意家园。
76.96万公顷湿地,成就了盐城“独一份”宝藏。广袤富饶的滩涂湿地,吸引丹顶鹤与麋鹿在此安家。每年数以百万计迁徙候鸟选择在这里停歇、换羽、越冬、繁殖。
为了守护这“独一份”的生态家底,盐城坚决扛起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责任,积极实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成功实施条子泥“720”高潮位栖息地、大丰建川鸟类友好种养殖区生态修复项目、全国首个海岸带遗产地生态修复项目等,不断提高生态系统质量,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黄海湿地生态美。盐城全力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推动中华麋鹿园、东台条子泥、黄海森林公园、荷兰花海、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景点串珠成链,构建全域旅游、全景世遗的旅游空间格局。
今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五处提名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以分期申报的方式,成为我国东部沿海从长江口到鸭绿江口的一个系列遗产项目。黄(渤)海候鸟栖息地遗产地范围扩大,彰显滨海湿地保护“盐城模式”得到世界肯定和推广。
潮涌风帆劲,逐浪正当时。淮河出海门户——盐城,拥“淮”逐梦,续写精彩。
(来源:淮安视听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