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圆方的第995篇原创
1886年,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写下了一本著作《善恶的彼岸》,在这本书中,尼采试图界定“善”与“恶”这两个相对的概念,并由此来区分道德与非道德的判断标准,进而构建一个全新的道德体系。
这本书里面,个人最喜欢的是第四章节“格言与插曲”,里面的许多只言片语,微言大义,其实读起来还蛮有趣味的。
比如下面这些:
-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凡是不愿意看别人长处的人,总是一眼就看到别人不如自己之处。
-只爱一个人是一种野蛮的行为,因为其他人就因此而牺牲了。对上帝的爱也是这样。
-有了理想之后必须用自己的方法找到通往理想的道路,否则,理想只能是空想。如果你认为理想与自己无关,只愿静静地仰视,必然会得到悲剧的结果。一不小心,你的生活会比那些没有理想的人更不堪。
而其中有一句,是圆方最喜欢的:
与怪物搏斗的人必须留神,谨防自己因此也变成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这句话或许是无意,又或者是有心,点出了一个极其深刻的问题,就是到底什么塑造了我们。
我们经常会认为,我们是有自由独立意志的,我们可以非常冷静,客观,理智地用我们的知识,能力,资源去改变很多事情。
但其实,绝大多数时候,绝大多数人的人生,都只是被“环境”所塑造的。或者更准确的说,我们是被我们每天所萌生的“意识”所塑造的。
在朗达·拜恩的《秘密》中,介绍过“吸引力法则”,其中很关键的一个理念就是,“你关注什么,就会将什么吸引进你的生活”。简单来说,就是你所想的,最终会变成现实。
但是在“吸引力法则”中,特别关键的一个点是你的“意识”没有正负之分,它会为你带来你所想的事物。举个例子,比如你特别希望明天上班不要堵车。
那么如果你想的是“不要堵车,不要堵车,不要堵车。”那么大概率你会遇到堵车……
如果你想的是明天路上“很通畅很通畅,很通畅”那么大概率明天就会很通畅……
虽然这两个想法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你所吸引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吸引力法则所谓关注,是我们应该专注于“想要的、正面的”,而非“不想要的、负面的”。
说回今天的主题,“不要凝望深渊”。尼采认为,人性是复杂的,没有单纯的善,也没有单纯的恶,很多时候,两者之间是相互转换或者共存的。
当我们不断地关注和接触消极的事物,面对人性中的黑暗面或肮脏不堪的事物,则可能导致我们内心产生更多的混乱。
又或者我们与怀着恶念强大的敌人战斗久了,过多的关注和了解,敌人也会慢慢改变着你内心的想法,让你不自觉地让自己也成为像对方那样的人。
这几天一直在关注美国的大选。感觉特朗普这个78岁的老人家还真是蛮拼的,凌晨还在参加节目和拉票。从他的表述中,他试图去挑战那个混乱的邪恶的deep government。
但是作为挑战恶龙的人,如果他这次成功了,他会最终变成更凶狠的恶龙吗?小伙伴们可以留下你的答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