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敌人撕破她的衣服,用扁担在她的身上砸,打坏了两个扁担,见她不开口,对她连捅三刀,当时她年仅20岁。
她的名字叫欧阳英。
图|欧阳英/杨威仅存照片
她出生在襄樊市襄阳区欧庙镇一个叫文垴的村子,父亲是知识分子,她6岁就进入私塾读书,熟读四书五经。父亲思想比较开放,觉得私塾教育并不能满足眼下的教育,必须去外面的学校才能打开眼界。
在父亲的支持下,她14岁那年便考入了省立襄阳第五中学就读,她不仅学习优异,还爱唱爱跳,是学校的活跃分子。
1936年,鄂西北民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昂的抗日激情席卷了整个鄂西北,欧阳英所在的学校,学生们也群情激昂,加入了运动。欧阳英与同学一起上街以演戏唱歌的形式宣传抗日救国。
在抗日时期,襄樊第五中学是革命思想的重要传播场所,被称为鄂西北人才培养的摇篮,很多学子从这里走出去投入到抗日事业中。
16岁的欧阳英也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投笔从戎,走上了抗日的道路,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她改名为“欧阳克敌”,寓意是克敌致胜。
1938年欧阳英便加入了我党,1939年前往革命根据地工作。
欧阳英被分配到教导大队青训班学习,报到时,她又改名为杨威,意为:鲜血洒在抗日战场,让青春为祖国扬威!
此时的她年仅18岁,长得看上去文文弱弱,却有这样大义凛然的豪气。
同年11月,欧阳英随鄂豫边区党委陈少敏挺进鄂中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组织上在安陆青龙潭成立了立安随工委,让欧阳英担任工委委员,主要任务就是动员群众,发展党组织,建立抗日武装。
这个地方是日伪最猖獗的地方,要动员群众,发展党组织,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欧阳英并没有畏惧,她竟然接下了这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久,青龙潭地区在她的组织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了抗战活动。
欧阳英的出色表现得到领导的认可,领导又在鄂豫边区成立京安县委,欧阳英被调到县委工作。
由于活动太过活跃,使敌伪感受到了压力,他们甚至出动大量兵力打压。
在京安地区的形势开始逐渐恶化,县委为了欧阳英的安全,要将她调离京安,去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但是欧阳英坚决不同意,她还要求到敌伪顽固势力猖獗的地方开展工作。
欧阳英通过举办妇女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妇女干部,她们积极发展生产,做军鞋军衣,参军参战。
但是她的工作引起了敌伪的注意,他们早已将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一次,欧阳英在召开干部会的时候,因叛徒走漏了风声,欧阳英连同12名战友被捕,并被押往罗家湾的伪军据点。
残暴的伪军对欧阳英无论威逼利诱,欧阳英都不肯说任何关于组织的信息,敌人一气之下撕破了她的衣服,并用扁担打她,打坏了两根扁担,欧阳英浑身血肉模糊,她仍然不肯屈服。
敌人最后无能为力,将她连捅三刀,她临死时拼尽最后的力气,喊着: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
欧阳英牺牲时年仅20岁。
因为革命势头正紧,大家就将欧阳英埋葬在了她就义的地方。
直到1962年,新中国成立后,陈少敏专程从北京到湖北,找到她的遗骸,将她亲自安葬在红色老区白兆山麓纪念地,墓碑上写着:抗日战争时期烈士杨威之墓。
墓碑上,以及之后的宣传中,都用的是她参加抗日后改的名字。
襄阳五中也在校史中重点宣传欧阳英的英雄事迹。欧阳英的老家欧阳庙镇也建立了关于她的事迹陈列室和献花室。她所在的镇中学改名为杨威中学,学校特地雕了一座杨威烈士的汉白玉塑像,每逢节日和纪念日进行纪念。
她被誉为是襄阳“赵一曼”,李先念称赞她是“中国人民的英雄”。
本该是如花似玉的年龄,却因为战争,让她的生命定格在了20岁。
本该是享受青春的年龄,因为保家卫国,她战死沙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