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7月,国民党集中26个师外加6个旅共计30万大军,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战争。这次围剿作战与前三次围剿作战不同,第一,参与围剿作战的部队规模不同,前三次规模较小,这次参加围剿作战部队规模达30万人之多;第二,部队作战实力不同,前三次以地方部队外加杂牌军为主要作战力量,这次以国民党中央嫡系部队为主,装备精良,还包括空军部队支援作战,其中包括88师德械装备师;第三,作战战术不同,这次蒋介石采用“纵深配备,并列推进,步步为营,边进边剿”战术,稳扎稳打。
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面对国民党这次新战术外加作战实力大增的中央军嫡系部队,红四方面军经过2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仍然没有打退打疼这次进剿的国民党部队,相反,此时根据地已经四面被围,于10月不得不进行向西突围。
红四方面军一路向西转战,这期间经历了新集战役和土桥铺战役,于11月2日进至鄂豫陕交界的南化塘地区。红四方面军高层原本想在此处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奈何三天不到,国民党胡宗南部就追上来了。四方面军没有办法,只能继续西进,通过漫川关进入汉中地区,之后可以有北上陕南和南下川北的回旋余地。
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
漫川关位于湖北和陕南的交界处,周围山高谷深,道路狭窄,交通闭塞(就是两边山,中间夹一峡谷,绵延10里地,用八路的说法,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地的老百姓有句顺口溜特别能够反映漫川关的险峻:“进了漫川关,恰似鬼门关,风吹石头响,仰脸不见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然而,红四方面遇到的情况很糟糕。西北军杨虎城驻扎在陕南。他的三个团此时已经占据漫川关有利地形,等待红军的到来。此时,红四方面军已经进入了十余里长的深山峡谷之中,进退不得。而后面还有国民党5个师在追击且合围之势已经形成。胡宗南还狂妄地叫嚣:"漫川关,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坟墓!"红四方面军面临了严重的危机。这个时候,红四方面军领导层意见出现分歧,张国焘主张提出全军化整为零,分散突围。总指挥徐向前坚决反对,主张要把全军攥成拳头,坚决打出去。他的意见最后获得总部多数人支持。
在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的统一部署下,以红10师、红11师牵制南面和东面为追的国民党军,红12师主攻,红73师配合,经过三天两夜激战,以包括第二一九团团长韩亮臣等800余名指战员牺牲的代价,终于杀开一条血道,全军从张家庄垭口胜利突围。
此战之后,红四方面军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了新的革命历程。包括1934年9月粉碎四川军阀规模空前的“六路围攻”,从此川陕革命根据地进入了全盛时期。然而此时,中央红军正在准备长征。到了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突破嘉陵江,有力的吸引了沿线国民党军,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
嘉陵江战役
所以说,漫川关这场战斗,不仅挽救了红四方面军,因为它,红四方面军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而且规模不断壮大;而且某种意义上也支援策应中央红军,因为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强大,发起嘉陵江战役,有利的策应中央红军,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在四川懋功会师。两股红军力量的会合,加强了红军的战斗,而且基本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挽救了中央红军。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使陕甘革命根据地更加巩固,同时对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起了重要促进作用。从此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