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作为健康饮品,已深入人心。然而,曾几何时,大豆并未享有今日的荣光,是谁将大豆这个“营养优等生”推向大众餐桌,令其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营养界“网红”,这个故事将会给你答案。
1987年,虽已年逾花甲,卢良恕却并未选择安逸的退休生活,反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中。他敏锐地观察到我国人民膳食结构正处于转折期,人民对食物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卢良恕联合多位专家着手制定《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这份纲要,就像卢良恕的麦田一样,需要精心耕耘,历经十多次深入讨论,终于在1993年得以颁布。它为2000年我国人民的食物消费和营养设定了基本目标,并特别提出“要把豆类从粮食生产中分离出来,作为优质高蛋白作物对待”。
这份纲要不是在纸上谈兵,而是基于多年来卢良恕对农业生产的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所主持选育的早熟、抗锈、丰产的“华东6 号”等系列小麦优良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大面积推广,实现了显著增产。
随着职务的变迁,卢良恕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他的视野也随之拓宽,并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从自然科学转向了农业宏观战略研究领域。
卢良恕深知,《纲要》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这些目标落地。当时,卢良恕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文盲已经基本解决,科盲正引起重视,而营养盲问题仍然被忽视,必须尽快引起关注。”
卢良恕(左二)与曾任农业部部长的何康(左三)等
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合影
来源丨《情系梁菽-卢良恕传》
为解决当时我国居民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问题,卢良恕首先将改善营养的重点放在了大豆上。
1996年8月,卢良恕领衔提议的“大豆行动计划”,在中西部贫困地区12所中学正式启动,为这些学校发放豆浆机,通过学校自己种大豆以及学生从家里带两种方式,让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喝上一杯热腾腾的豆浆。这一举措,不仅让学生们的身高、体重和身体素质有了显著提升,还让大豆成为营养界的“网红”。
卢良恕在优质蛋白质综合开发利用讨论会上(1993年)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据相关测试结果显示,饮用豆奶的男生比没有饮用豆奶的男生平均身高高出0.3—0.9厘米,饮用豆奶的女生则比没有饮用豆奶的女生高出0.1—0.4厘米。所有饮用豆奶的学生体重均有显著增加,特别是贫血发病率有明显下降。
大豆,这个曾经的粮食“配角”,在卢良恕的推动下,逐渐成为营养的“主角”。
卢良恕的脚步并未停止,为了改善城镇中小学生营养不平均的状况,他又将目光投向了牛奶,提出“奶业振兴计划”。1999年,这个计划得到了国务院的重视,学生营养餐和学生饮用奶的计划逐步铺开。
在这场营养革命的背后,是卢良恕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他曾多次奔走,推动各省成立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从天津、山西到黑龙江,他用自己的执着和热情,为我国营养事业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平台。
卢良恕在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2005年)
来源|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官网
从田间地头的辛勤育种,到深入研究农业宏观政策的广阔舞台,卢良恕的名字,如同他培育的小麦种子一样,深深植根于中国农业的沃土之中。他的工作不仅改变了麦田的产量,更改变了无数人的餐桌和健康状况。今天,当我们品尝着营养丰富的大豆制品,享受着牛奶带来的健康时,也许应该想起那位在麦田和餐桌之间默默耕耘的老人——卢良恕。
参考文献:
[1]宋彬, 沈鉴宇, 孙素芬.《情系梁菽-卢良恕传》[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我国农业科技的领军人——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OL].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2011.5.18.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