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不利扩散条件影响,京津冀区域发生了一次持续性区域污染过程,北京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明显上升,11月1日持续轻度污染水平,2日为轻至中度污染。清华大学教授张强对此次污染过程进行解读时表示,大雾天气也是造成本次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及区域周边城市采取多项应对措施,对污染削峰降速起到一定作用。

北京近周边存在污染堆积,近距离污染气团来回拉锯

张强说,11月1日早晨以来,受西南方向高压系统影响,京津冀区域中南部持续偏西偏北风,中南部区域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大部分城市PM2.5浓度由中重度降低至良好水平,北京市PM2.5浓度在早间7时-8时短暂改善至2级良水平。但由于高压中心整体偏西偏南,对区域中北部城市影响有限,受污染积累及回流影响,北京市PM2.5浓度出现快速抬升,并在入夜时段达到4级中度污染水平。

11月2日凌晨以来,受弱冷空气影响,北京市污染形势再次得到改善,7时-9时PM2.5浓度降低至2级良水平。中午PM2.5浓度抬升至3级轻度污染水平。

对于此次污染的成因,张强分析称,从气象条件看,近日地面以偏南风为主,虽在早间存在弱冷空气扰动影响,但冷高压中心偏西偏南、系统强度较弱,对京津冀中北部区域污染清除能力有限,北京市近周边存在污染堆积,易出现近距离污染气团来回拉锯影响。

高湿条件导致污染程度加重,且不易消散

大雾天气也是造成本次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之一。11月1日入夜后,湿度明显上升。11月1日夜间至2日早晨,相对湿度接近饱和。静稳天气形势配合高湿度形成大雾天气。

11月1日至2日,华北地区持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尤其是北京中南部、河北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高湿条件会加剧一次排放污染物向二次气溶胶转化,从而导致污染程度进一步加重,且不易消散。

从PM2.5组分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SNA(二次无机气溶胶)占比始终较高,自10月31日以来二次源贡献持续维持在75%以上。11月1日12时至2日8时,PM2.5组分中SNA占比近七成,其中,二次硝酸盐占比最高,平均占比达60%,其次是铵盐和二次硫酸盐,占比分别为13%和9%,表明在大雾天气下大气二次转化贡献更为突出。

污染应对措施有效,污染物减排二至三成

针对此次过程,北京及区域周边城市积极开展污染应对,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减排。经初步估算,污染物减排二至三成,污染物的有效减排对污染削峰降速起到一定作用,实际空气质量较预报好1-2个级别。

据预测,11月3日,北京空气质量将逐步改善,本轮污染过程结束。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