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有些家伙特别能藏,隐秘得很。
李克农,对其中一个老谍中的老谍,念念不忘。据说在李老头子生命的黄昏期,记忆都快散架了,就像旧时代的照片渐渐失色,可他嘴里还念叨着“老鬼”,似乎这两个字连接着他所有的青春和传奇。
有人说,“老鬼”曾经在一次行动中救了李克农一命,具体啥行动?
01
1957年,在医院的急诊室外,一群医生围着李克农忙碌,周总理也匆匆赶到,气氛紧张而严肃。李克农躺在病床上,头上缠满了绷带,看起来像个刚从古埃及逃出的木乃伊。
周总理皱着眉头问主治医生:“情况怎么样?能不能把他治好?”
医生带着严肃的表情说:“总理,我们正在尽力,但这种情况,不乐观。”
突然,有个医生走过来,小声跟周总理说:“总理,我们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是否应该尝试?”
周总理立刻来了精神:“说说看,不管多疯狂,只要能救克农同志,我们都愿意试。”
医生说:“我们最近从国外得到一种新的脑部按摩技术,据说能激活神经细胞,不过还没经过临床证明…”
周总理一拍大腿:“那就试试看!反正按摩总不会有坏处。”
随后,医院紧急组织了一个按摩团队,领队的老师傅光听说是为李克农治病,就信心十足地摩拳擦掌:“别说是按摩了,就是要我现学现卖跳芭蕾舞也行,保证让他脑子里的活络油流遍全身!”
整个手术室都被他的热情感染了,医生们一边操作,一边忍不住轻声笑起来。手术后的第二天,李克农竟然奇迹般地睁开眼睛。
02
可是他的意识还是没有完全清醒,嘴里也是嘀嘀咕咕的在说着什么,儿子李伦此时迅速调动起了侦探的本能,急切地问父亲:“爸,王石坚是谁啊?是不是你以前的秘密搭档,或者是隐藏的功臣啊?”李克农听了,眼睛闪过一丝光芒,然后又迷迷糊糊地闭上了眼。
周围的人一听到这个名字,个个都是摸不着头脑。周总理不在场,否则得立马派人去查查这王石坚到底藏在哪个角落里。医院的病房里一时充满了轻微的窃窃私语,大家都在猜测,这王石坚会不会是个关键人物,是不是李克农以前深藏不露的秘密联系人。
几个月后,李克农逐渐意识清醒了过来,他看着儿子,神情有些复杂,像是在回味过去的苦与乐,说起来王石坚的事儿:“啊,那是我年轻时候的战友,也是个难兄难弟。你知道的,那会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战斗化名,他叫王石坚,我叫李铁汉,名字硬朗得很,活像两块砖头砸在一起。”
李伦听得津津有味,追问道:“那你们怎么认识的呢?”
李克农笑了笑,摇头晃脑地仿佛自己也被这段回忆逗乐了,“那还是个意外呢。”
03
生于1911年的王石坚,本来安安静静的读书人一枚,谁知道后来他不仅揽了个党团书记的大帽子,还直接往火坑里跳。北平那次为李大钊同志搞的公葬,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谁知道能炸出这么多事来?
王石坚那会儿,火气大得很,带头喊口号,动员群众,劲头比谁都足。事后,他被捕了,这下可好,直接送进了小黑屋,成了‘特邀嘉宾’。据说审讯的时候,警察问他:“你到底是谁?怎么在活动中这么活跃?”
王石坚眼一瞪,气势汹汹地说:“我是个学生,学的是化学,今天是来搞点社会实践的,怎么,不行啊?”
警察被他一番横推倒拽的话语搞得一愣一愣的,没过多久,组织上的人通过各种渠道把他给弄了出来。出狱后的王石坚并没有因此收敛,反而更加积极地投身到革命工作中去。
时间一晃,抗战爆发,王石坚被派去了前线。在那儿,他不仅发挥了自己化学专业的技能,还因为在组织上表现优异,被提拔为地下党的一个小领导。
04
到了西安后,王石坚这货一改以往的文静书生模样,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市井小商贩。他不仅在市场上卖香蕉,还顺便打探消息,传递情报,实在是个人才!
有一天,他正在市场喊卖,突然有个熟人走过来低声说:“老王,听说你这香蕉不只好吃,还能传递什么特殊信号是吗?” 王石坚一边摆弄手里的香蕉一边回答:“你这是哪跟哪啊?我这纯粹是卖香蕉的,别的啥子特殊功能我可不认识。”
另外,王石坚在西安的日子里,还特地开了个小书店,表面上卖书,实际上是党的联络点。他那书店成了当地知识分子的汇聚地,谈天说地,无所不聊,无所不包。
记得有次,一个看似文绉绉的客人进书店,假装随手抽了一本书,然后神神秘秘地问:“听说这书里藏着地图,是真的吗?” 王石坚从柜台后面探出头,一本正经地说:“那当然,每本书里都藏有一张宝藏图,不过你得先买了才能找到通往智慧的秘密。”
这种古灵精怪的应对方式,不仅使得他在执行任务时能够游刃有余,也让他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了高度的警觉和机智。每次回忆起自己在西安的岁月,王石坚总是能莞尔一笑,感叹道:“那可真是我的另一场战斗,但这回的武器是香蕉和书本。”
后来,他被组织安排到了李克农的部队里,久而久之,他就成为了李克农的得力干将。
05
1943年,蒋介石密电胡宗南要闪击延安,这个消息一到西安,王石坚差点没从椅子上跳起来。他立马找到熊向晖,用那种见到外星人的表情说:“熊大哥,你听说了吗?蒋介石打算让胡大哥去打咱们的老巢啊!”
熊向晖那时正在整理文件,听到这消息也是一愣,然后镇定地回了一句:“那得赶紧通知延安,否则真成了‘胡’作非为了。”
陈忠经和申健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一脸焦急。陈忠经把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急得团团转:“这下可怎么办?我们得立刻行动,不能让胡宗南那伙人得逞。”
申健则冷静一些,拍拍陈的肩膀说:“兄弟,先别急,咱们有的是办法让他们的计划落空。王兄弟,这次就靠你了,得赶紧把这消息传到延安去。”
王石坚点头如捣蒜:“放心,包在我身上!这种事我最在行了,咱们这么多年的藏身和忍耐,不就为了这一刻吗?我这就安排信鸽,飞一路,非让蒋老板和胡老板好看不可。”
就这样,在几个暗子的密切合作下,情报迅速通过最保密的方式传递到了延安,使得中央能及时作出应对措施,蒋介石的计划未能得逞。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次快速而准确的情报传递,为抗战胜利又添了一份力量。
06
后来,胡宗南大人心血来潮,居然想一招致命的闪电战给延安来个“惊喜”。这计划起得比小偷还秘密,可惜秘密保护得跟筛子一样——漏洞百出。胡将军心里盘算着,这一下必定让延安瞠目结舌。
不料,这小戏码还没开锣,王石坚他们就像打了鸡血似的把计划一路传到延安。朱德将军这边压根没慌,稳坐钓鱼台,还不忘给胡将军来一封抗议信,大意是:“兄弟,你这是干嘛呢?闪电战也得打个招呼啊!”
同时,《解放日报》也不示弱,把胡宗南的秘密计划登出来给大家一看,这下好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胡将军的脸上这个挂不住啊。最后,在舆论的大山压顶下,胡将军只好作罢,闪电战计划变成了“自动取消模式”。
而王石坚,这位幕后英雄,干得漂亮!情报网撒得那叫一个宽,从西安到沈阳,大把的线人像开超市一样,“您需要什么情报?随便挑!”他们的功绩,被誉为“王石坚系统”,这名字起得,听着就像是什么高科技产品。
李克农对他评价极高:“这小伙子,简直了,党的大忙人!”不过,天不遂人愿,就在解放战争关头,王石坚又一次“入狱体验生活”去了。进去的时候,他还笑呵呵地说:“哎,我这是反复横跳,也算是对‘摇摆不定’这个词最好的诠释了吧!”
可是没想到,没过多久王石坚又入狱了。
07
当时,北平的情报小组,一群神秘兮兮的家伙,每天忙着敲敲打打,把国民党的秘密都传回延安。蒋介石那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实在看不下去了,指挥道:“你们这些蠢货,还不快点把那帮小子找出来?用你们的高科技,把他们一网打尽!”
军统和保密局的家伙们听令,动用了美帝国主义的空中测向技术,一本正经的操作着,一副要把全世界都揪出来的架势。没多久,他们就得意洋洋地报告:“报告长官,找到了,这帮家伙藏得还真够深的!”
于是,北平地下情报的干部们被抓到审讯室,特务们摩拳擦掌,一副准备好了要发挥拷问技能的样子。开口就是:“老实交代,你们这帮人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觉得自己玩得很溜?”
情报员们默不作声,但王石坚被揪出来时,气氛突然变了。特务一脸奸笑:“王先生,听说你是个大脑筋急转弯的高手,今天咱们不来点硬的,你就跟我们聊聊,如何?”
王石坚一时心软,或许是紧张过度,竟然开始滔滔不绝,从这个同志到那个同志,像是在给特务们上一堂党史课。
后来王石坚似乎忘了怎么硬气了,他不仅写了个万字《自白书》,还差点把共产党的通讯录都给交出来。他那笔一挥,好多兄弟姐妹的地址都成了送餐单,一大帮人就这么被抓去了。
08
在这复杂多变的谍战剧中,王石坚的角色可以说是最难以琢磨的。他的故事,就像一出老生常谈的戏码,观众都看得云里雾里,最后连导演都忘了初衷。
话说回来,当蒋介石那边兴奋得像抓到了金鱼的猫一样时,我们的王石坚同志在台湾可没闲着。他那里不是在晒太阳,就是在撰写什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叛徒》的自传,搞得那边的特务头头都对他刮目相看。
可是这边的同志们,对他的“背叛”却另有一番解读。你看,那些被他所“出卖”的同志,一个个不是都还好好的吗?有的还升官发财了。这不科学,这明显是有内情的。
再说了,周总理那边不是没试图把他换回来吗?说明高层还对他抱有一丝希望,或者说,他们更了解王石坚那出戏的真正剧情。
在一次酒后的私下聚会上,有人问王石坚:“你当年那出大戏,现在想想怎么样?”王石坚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哎,说多了都是泪,我那点小聪明,也就骗骗敌人。结果呢?我自己都差点信了我的演技。你说说,这演戏的,演到最后连自己都忘了我是谁,我算是亏大了。”
所以啊,看在他最后还是个无可奈何的艺术家的份上,这位王石坚同志,也算是把“双重间谍”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至于真相嘛,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
09
解放战争期间,情报界的两位巨星李克农和王石坚,就像两颗璀璨的流星,在夜空划过留下难以磨灭的光芒。可惜,无论是流星还是人,最后都得归于尘土,这是没办法的事儿。
李克农去世那会儿,王石坚在台湾,两人就这么无缘对话,成了一对悲情的“铁哥们”。王石坚在听到老伙计过世的消息时,据说眼泪哗哗的,一边喝着小酒一边感叹:“看来这回是真的见不着了,早知道当年就不装那个双重间谍了,至少还能在一起喝最后一杯。”
而在我们的剧本里,这场别离似乎总是带着点戏剧性的伤感。在王石坚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时,有人在他耳边低声问道:“你后悔吗?”王石坚却笑着摇了摇头,“后悔?我这一辈子精彩得很,做了那么多年的英雄,又做了几年‘叛徒’,换来的是一身好戏。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至少没白来这一趟。”
说着说着,他又自嘲地笑了,“至少我这一生,是活得挺刺激的。旁边那些没有起伏的人生,没几个能写成剧本。”
所以,这两位老兄的人生故事,不仅是他们自己的传奇,也是我们这些后来者的宝贵财富。无论他们最终是英雄还是叛徒,这样的人物总能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激起一点波澜。而他们的故事,无疑还会在未来的岁月里,被一代又一代人传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