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风景,无异于回家的路,一位身着军服的解放军将领迈着忐忑的步伐走进了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这个村庄位于湖南省黄安县,此时,这位身着军服的将领环顾四周,内心既紧张又不知所措,他循着这条既熟悉又陌生的小路寻找着记忆里的旧房子。

突然,他矗立在一个旧房子门前,他看着坐在门口似曾相识的老人,内心激动又害怕,许久后,老人似乎是察觉到门口的他,缓缓开口:“长官,您找谁啊?”

此时,这位解放军将领并不知道门口这位似曾相识的老人正是自己十八年日日思念的母亲,他不声不响离家十八年,再回来也只是遵循脑海中模糊不清的记忆进行寻找,自然不敢贸然相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位解放军将领不声不响地离开家乡十八年?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直至十八年后才来找寻自己的双亲?这十八年里他经历了什么?

少年离家

这位身着军服寻找自己日日思念的母亲的长官正是1360名开国少将之一的郑国仲。

1913年,黄安县郑家塘传来了一个孩提的哭声,郑家迎来了第二个儿子郑国仲,他的出生给家人带来喜悦的同时,也使得一家人的生活更加拮据,生活揭不开锅成为了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后郑国仲也到了读书的年纪,而家里几亩薄田所赚来的钱连生活都难以维持,何况支持两个孩子读书?1923年,十岁的郑国仲便每日早早起来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平时还跟着裁缝大师学学手艺,帮家里减轻负担。

郑国仲在家里和裁缝大师那两头跑,真到毕业出师时,郑国仲傻眼了,不可厚非地说,在和裁缝大师学习的时候,郑国仲的学习能力比普通的孩子要强一点,缝补和制作的能力也是极其优秀,按理来说这样的裁缝是不愁吃和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湖北省黄安县地处大别山,东临黄冈麻城,西边孝感大悟,南挨武汉黄陂,北近信阳。因地理位置的问题,黄安县战争波动极大,在战争炮火的攻击下黄安县人民的生活贫穷潦倒,一件像样的衣服能穿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做新衣服。

哪怕知晓郑国仲的裁缝活做得优秀,也没有人去做,毕业就面临着失业,郑国仲几年的学习时光并没有帮助父母改变家里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1927年,农民起义爆发,这次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黄安和麻城两个县城的农民进行的武装起义,俗称黄麻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麻起义是切切实实为穷困人民打抱不平的,随着起义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这场革命,郑国仲的堂哥郑国尚也是起义中的一员,在堂哥的影响下,郑国仲的思想也逐渐升华。

黄麻起义后,郑国仲找到堂哥郑国尚,其目的是想让郑国尚带着自己一起加入到革命队伍里,改变这些饱受战争折磨的穷苦人家的现状,可堂哥郑国尚拒绝了郑国仲的请求。

郑国仲不解地看着堂哥郑国尚,他不知道郑国尚为什么拒绝自己,他可以学习相关知识,可以和革命队伍的新兵一起训练,不怕苦不怕累,怎么就拒绝了?

“你才14岁,年龄太小了。”

郑国仲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因为年龄小被拒绝的,堂哥郑国尚随着革命队伍离开后,郑国仲闷闷不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他发现,真正不让自己跟着革命队伍的是自己的父母,郑国仲的父母担心他年纪小,在革命队伍出现意外,便扼制了郑国仲想要跟着堂哥郑国尚参加革命队伍的想法。

就在他以为自己想要加入大部队的梦想破灭时,机会送到了他的眼前,1929年,郑国仲正和自己的父母在田里干农活,就在郑国仲累得满头大汗,想要起身休息时,就看到黄安县郑家塘的几个年轻人和旁边村子的与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小孩正慌里慌张地朝着村口的方向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国仲丢下手里的锄头,拉住其中一个问起他们为什么慌里慌张的?原来是革命队伍招人了,几个准备参加红军的男孩子也是家里放在手心怕化了的宝贝,即使家里贫穷,也没亏待了孩子。、

可即便如此,父母们还是拒绝他们参军入伍,原因和郑国仲一样:年纪太小,在部队里照顾不好自己。

一听到红军在村头招人的事,郑国仲的眼里充满了光,这既是他的愿望也是他可以改变家里现状的方法,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村口报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犹豫了一下,他望向田地里的父母,内心是难过的,他很想走过去和父母说清楚自己想要参军的迫切,但又怕父母拒绝他,于是,郑国仲咬咬牙,便跟着几个小伙子一起朝着村头的方向奔跑。

郑国仲本想着等报完名,一切确定以后再回家和父母说清楚,可这一切还没来得及,郑国仲就和队伍一起离开了,谁也没想到,这一次的不告而别竟使其与家人离别了十八年。

夜色即将降临,等到郑国仲的父母想起郑国仲的时候,就只看到了在地头的锄头,郑国仲早已经随着部队离开了黄安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好的是,在几个孩子报名参加革命队伍的时候,遇到了同村的人,便让这个同村的人给家里带了口信。

英雄的战场,必要挥洒热泪

虽然郑国仲只和裁缝大师学习了几年的技艺,但郑国仲的学习能力并不差,即便刚开始学习知识时磕磕绊,但郑国仲依然在众多人中坚持了下来。

不久后,郑国仲因为突出表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便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英雄战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的铁蹄践踏我华夏大地,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学习的过程中,郑国仲对国家民族救亡意识加深,毅然决然地全身心投入抗日战争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新晋的铁血猛将的郑国仲,他如一只猛兽,带着尖锐的獠牙冲向侵占领地的闯入者,1937年10月19日,郑国仲所在的八路军129师向阳明堡发起进攻。

在郑国仲这位猛虎的突击下,战斗仅维持了一个小时就大获全胜,成功阻断了日军运输线,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和赞许。

郑国仲也因阳明堡战役的胜利被提拔为129师769团团长,此后,郑国仲带着769团参加多个战役,其中就包括百团大战。

1940年,处于下风的日军恼怒,以华北地区为中心,想要采取包围的方法将我军逼入绝境,将我军全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指挥部立即召开应对会议,经商讨,为了突破日军形成的包围圈也为了促进蒋介石坚定全面抗日的信念,立即对日军的行为进行反击,由此百团大战拉开序幕。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摧毁正太路交通线打响,郑国仲带领的769团与孔庆德带领的14团进行会合,此时片山省太郎独立第四混成步兵旅团的正朝着郑国仲和孔庆德两支队伍所在的阳泉火车站狮脑山走来。

郑国仲和孔庆德得知消息后,立即下令集体戒备,随时迎战,当晚,日军与769团和14团展开激烈的交锋,双方持续了七天七夜,最终以769团和14团歼灭日军400多人大获全胜,成功守住了狮脑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国仲和孔庆德带领的769团和14团取得胜利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八路军总部,总部对狮脑山战役的结果十分满意,这场狮脑山战役也为百团大战后两个阶段的进行奠定了极大的基础。

我军首战告捷给日军司令部一个狠狠的教训,本准备侵占我华北地区的日军大发雷霆,声称要在不久的时间里踏遍我华北地区,活捉我军的彭德怀、左权等重要将领。

1940年10月6日,日军为了早点实现侵占我华北地区的野心,对我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采取烧光强光杀光的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为了逼迫我方根据地屈服,不惜杀害我方根据地附近的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村民无辜被日军杀害,我军根据地司令部经商议决定奋起反击,由此百团大战第三阶段:针对日军的大扫荡,予以反击正式打响,最著名的当属关家坳战役。

根据我军根据地司令部商议的反击计划,郑国仲带领769团为我方从西北方向突破日军包围圈的主要力量之一,想要从西北方向攻击日军就要从陡崖峭壁的关家坳强攻。

郑国仲带领769部队从一个20米的陡崖往上爬,因关家坳的陡崖附近没有任何可以帮助我军隐藏的地方,所以郑国仲带领769团要在短时间内不被敌军发现的同时还要爬上去是相当困难的。

就在769团爬到崖顶的一个突出的壕坎时,769团还是没能逃过被发现的命运,日军发现769团后立即对其展开交战,上山的路仅一条,退是不可能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如果不退,日军的火力太猛,人数过多,769团一定会伤亡惨重,此时的郑国仲如热锅上的蚂蚁,就在其一筹莫展的时候,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缓缓放下了望远镜。

“老郑,关家坳的壕坎上是土吧?”

“黄土坎。”

随后师长刘伯承就和郑国仲解释,既然是黄土坎,那就可以利用黄土坎的特性挖地道上去,郑国仲一听,顿时反应过来,声称自己怎么没有想到。

为给同胞充足的时间挖地道,郑国仲立即下令769团对日军发起进攻,果不其然,在壕顶上阻挡的日军部队全部被吸引过来,将火力集中在769团身上,日军怎么也没想到,769团的进攻就是个假动作,真正的战斗才将将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道挖通后,郑国仲带着队伍率先冲了上去,顺着地道,我方八路军129师成功找到日军在关家坳的指挥中心并顺利将其击垮,为百团大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2年春,日军司令员岩松义雄召集日军部队的精英人才对我方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也就是“C号计划”。

此时我方太岳根据地仅有一个警卫部队和郑国仲的769团可以与正在向根据地靠近的日军大部队进行抗衡。

经过彭德怀、左权等将领的协商,最终决定突围,突围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屡战屡胜的769团身上,当郑国仲接到指令的时候,是坚定的,他知道掩护八路军主力部队的转移有多么重要也知晓和一支武器先进的日军抗战有多么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尽管如此,哪怕拼尽最后一滴血也要与日军大部队厮杀到最后一刻,郑国仲带领769团率先占领南北艾铺的交界十字岭,只要守住十字岭,抵抗日军就绰绰有余。

随即,郑国仲下令埋山炮阻击日军,面对日军的进攻,我方浴血奋战,为大部队的转移赢得了时间。

再回家已是沧桑

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带领下,解放军先后收复5座城池,歼灭了1.6万敌军,郑国仲营业因此荣升为三纵副司令员。

1947年,我国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5月4日,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带领下,挺进大别山。

要知道大别山的南边正是郑国仲十八年都没有回去的家乡黄安县,自1929年与父母双亲不告而别,到现在,整整十八年他都没有回去看望过自己已经年迈的双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郑国仲和组织上说清情况,请好假便骑上快马赶往黄安县,这一路上他不敢停歇,他不知道自己的双亲还是否健在,也不知道自己离家十八年还能不能找得到自己的家?

郑国仲循着记忆里的路线寻找老房子,这一路上他四周环视,生怕错过了一点消息,他将马拴在附近,缓缓走进记忆中熟悉的老房子。

房子的门口坐着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太太,老太太似乎是听到了声音,抬头询问:“长官,你找谁?”

老太太没有得到回应,便继续说道:“长官是想喝水吧,那随我进屋吧。”郑国仲跟随老太太进了屋,屋子早已经破壁不堪,在炉壁旁还有一个佝偻着身体正在烤火的老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官,你找谁?”老汉看着眼前的人有种说不出的熟悉,但依旧是戒备的语气。

郑国仲将自己此次来的目的和自己的参军经历告诉老汉和老太太,希望他们能够告诉自己这家房子原主人的去向。

谁想,坐在门口的老太太突然出现在房内,口中喊着“儿子回来了,儿子回来了……”

经过一瞬间的沉默,郑国仲突然意识到,面前的两人竟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双亲,他瞬时双膝跪地,嘴里喊着:“娘!”

仅短暂的重逢后,郑国仲留下津贴后再次毅然离家,投入到解放大业当中,1949年,郑国仲被授予开国少将的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郑国仲奉命前往山东青岛组建海军基地,此后,一直担任青岛海军基地第一副司令,患病后,郑国仲回北京休养,直至1992年于北京病逝,至此走完了自己光辉灿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