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柳钦

通讯员 李玉华

11月2日,武汉城市治理国际研讨会在2024武汉“设计日”活动主会场民众乐园成功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十多位顶尖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分享城市转型发展中的治理经验,探寻城市治理新路,为新时代的城市治理贡献智慧。

活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

本次城市治理国际研讨会由联合国人居署、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共同举办,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洋致欢迎辞,他表示,城市治理应以人民为出发点、以创新为支撑点、以绿色为着力点、以合作为突破点,希望与会专家互学互鉴、为城市治理现代化出谋划策。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武洁主持本次研讨会。

与会嘉宾参与研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嘉宾参与研讨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域办事处项目官员奥地希亚·安吉洛、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大卫·肖恩、FM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路彬,麦肯锡高级顾问盖·佩里,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主要负责人黄焕、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等嘉宾,紧扣“产业和运营视角下的城市治理”主题,深入剖析与广泛交流城市转型发展中多元化的城市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为高质量转型发展中的城市治理模式提供前瞻性的思考与策略。

“城市的发展如同有起有落的有机体,公共部门与私营资本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关键。”利物浦大学大卫・肖围绕利物浦从全球城市到被抛弃的城市、再到重生的整个过程,引领大家思考城市治理的未来。大卫・肖表示,利物浦的再生与更新呈现出基于地区特征的合作模式,私营资本进行综合开发,公共部门的投资参与,欧洲对城市地区发展给予的资金支持,共同促进了利物浦的城市治理。

城市更新是空间维度的城市治理,城市治理则是价值维度的城市更新。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主要负责人黄焕结合自身二十多年的规划工作,从保护历程、总体思路和振兴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武汉的历史城市空间振兴。他认为城市作为有机的生命体,不同的空间要素有其内在的演化频率。山水格局、街巷系统等稳定的长周期要素,构成历史城市的空间格局,地标建筑、公共设施、民居群落等变化的短周期要素,反映出历史城市的时代特色,在时空轴上形成的历史空间要素演化的周期率,是开展历史城市空间振兴的基础。

研讨会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现场

在圆桌论坛环节,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李志刚院长作为主持人,与联合国人居署张振山、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总规划师何梅、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主要负责人黄焕、盖·佩里、大卫·肖、路彬等嘉宾一道,从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转型问题和建议、历史空间更新改造中原住民的保护、新技术和地方文化融合等方面的议题进行了精彩的探讨,也激发了参会师生及设计从业人员的研究热情。

现场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合影

多位参会人员表示,本次研讨会不仅为国内外学者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也为实践工作者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专家学者们奉献的真知灼见,必将推动武汉城市治理迈上新的台阶。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