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底,在中国对印度发动自卫反击作战的几天时间里,印军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全部溃散。解放军在第一阶段的作战中将印度设立在中国境内的武装据点全部端掉,还重创了印军精锐第7旅,随后中国政府再次向印度方面提出和平谈判的建议,尼赫鲁非但不领情,反而在中印边境更加嚣张,解放军该如何应对?

一、第一阶段,印军溃败

在印军越过“麦克马洪线”进入中国领土之前,中印边境分界线由东段、中段、西段三部分组成,全长2000多公里。1951年后,中国西藏边境外围的部分领土被印军占领,中印边境分界线发生人为改变。

随后印度政府远程指挥印军在中印边境地区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面对尼赫鲁的“扩张主义”,中国一直本着“和平第一”的原则克制忍让,坚持和印度一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双方的边境争端。

但这样的举动却被尼赫鲁认为是中国的软弱,印军在中印边境地区的活动更加放肆。1959年,解放军平定西藏叛乱,紧接着印度政府就向中国索要中印边境地区原本属于中国的12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遭到中方拒绝后,印军于1959年8月和10月,在中印边境交界地区制造朗久、空喀山口事件。

1962年4月开始,印军在中国边境外围地区设立了43个据点。面对猖獗的印度侵略势力,毛主席于1962年10月17日在中南海召开会议,经会议表决,中央确定了对印军实施自卫反击作战的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10月20日,集结完毕的印军向解放军边防部队发动进攻,遭进攻后,早已经准备好的解放军立即发起反攻。

交火当天,中印边境地区的解放军作战指挥部针对印军在克节朗地区在军事部署上前重后轻、暴露侧面的特点,找到了印军的弱势,果断采用两翼开刀、侧后迂回、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术,对在克节朗地区驻扎的印军第7旅左右阵地发起攻击。拿下克节朗地区后,解放军继续进攻,迅速攻占枪等、卡龙、克宁乃、沙则等地。

随后,解放军前线部队派出一部分军队向印军驻守在扯果布、邦冈丁的阵地发动进攻,另以一部分部队从阵地左侧的后章地区迂回至向前进攻。在正面阵地作战的同时,解放军昌都、山南、林芝军分区各派出一部分兵力向印军发动进攻,配合主要方向解放军的作战。

同时,解放军新疆边防部队在加勒万河谷、红山头、班公湖和巴里加斯地区对印军设立的据点发起进攻,在短时间内就清除了几十个据点。

在第一阶段的作战中,因印军未作准备,防线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溃败,解放军歼灭印军第114旅4个营各一部分296人,俘虏160人,拔除据点37个,牺牲37人,受伤93人,消耗各种型号的炮弹2807枚。

中国中央政府鉴于解放军在自卫反击作战中节节胜利的局势,于1962年10月24日发布声明,向印度提出和平解决中印双方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尼赫鲁拒绝和谈,准备反攻

在声明中,中国政府提出的三项建议包括:

一、双方确认中印边界问题必须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二、在印度政府同意前项建议的情况下,中国愿意通过双方协商,把边界东段的中国边防部队撤回到实际控制线以北,同时在边界的中段和西段,中印双方保证不越过实际控制线,即传统习惯线。有关双方武装部队脱离接触和停止武装冲突事宜,由中印两国政府指派官员进行谈判;

三、中国政府认为,为了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友好解决,中印两国总理应该再一次举行会谈,中国政府欢迎印度总理前来北京,如果印度政府有所不便,中国总理愿意前往德里,进行会谈。

发出声明当天,中国政府的周恩来总理向印度总理尼赫鲁发去信件,希望印度政府能够对中方提出的三项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建议作出积极响应。

为了促成和平谈判,中国政府在发布三项建议的同时向解放军边防部队下达命令:在中印边境东线地区打下达旺、东新桥、逼近瓦弄等地后,暂时不打;在西线地区,肃清巴里加斯以北地区印军设立在中国境内的据点。中印边境交战前线总参谋部下令:中国边防部队在攻占达旺后,暂时不过达旺河,在达旺河以北地区集结,休整待命。

接到中国方面提出的和谈建议后,尼赫鲁于1962年10月24日在新德里作出声明:“如果中国人自称的要和平解决分歧的方法是真诚的,那么他们至少退到他们于1962年9月8日以前在边境全线所处的地位上去(当时解放军在距离中印边境分界线较远的位置驻扎,印军设立的43个武装据点仍然在中国境内),然后印度政府准备在双方同意的任何一级上举行会谈和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赫鲁通过该声明,提出印度同意和谈的条件。同时,尼赫鲁还表示“印度始终准备通过和谈和讨论来解决分歧,但只能是在体面、尊严和自尊的基础上,而不是在任何国家的军事力量威胁之下这样做”;“中国人提出的,从他们所谓‘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的建议,是没有任何意思或意义的,这种建议‘是一种骗局’。”

1962年10月27日,尼赫鲁对周恩来总理的来信做出回复:“扭转中印关系恶化趋向的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恢复1962年9月8日前存在于中印边境全线的局面。”尼赫鲁这是坚持要中国军队从中印边境地区大面积撤出,并承认已经被印度占领的领土属于印度,才同意进行会谈。

对于周恩来总理的来信,尼赫鲁于1962年11月8日发布声明,再次重申要解放军撤回至1962年9月8日前双方所处的位置。11月9日,尼赫鲁在联邦院表示印度拒绝中国的和谈建议,14日,尼赫鲁向周恩来总理致信,明确表示印度拒绝中国的和谈建议。

在第一次回复周恩来总理信件的时候,尼赫鲁就在为下一次向解放军部队发动进攻做准备。

尼赫鲁于1962年10月26日在新德里宣布印度全国进入“紧急状态”,11月4日,尼赫鲁召集印度紧急委员会、三军参谋长和一些退休将领召开“国防会议”,再次筹划对华作战。

会议结束后,印度政府追加10多亿卢比的军费开支,并宣称,印度将会在战争中“牺牲一切”。同时,尼赫鲁加大印度军火生产效率,将印度所有的力量用于生产现代化武器,印度所有军工厂进入“24小时不间断生产”阶段。

另一边,印度也在紧锣密鼓的招募新兵、扩充武装部队。尼赫鲁在国民中进行动员,所有在校学生接受军事训练,随时准备上战场。连已经退休的65岁以下的士兵也被尼赫鲁召集了起来。

为了确保印度能够在和解放军的第二阶段作战中获胜,尼赫鲁秘密联系了美国的肯尼迪政府。在信件中,尼赫鲁向肯尼迪进行了军事求援,请求对方向印度提供空中力量和武器装备支援。接到尼赫鲁的信件后,白宫方面只是对印度进行了武器装备的支援,并未派出武装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中国同时进行增兵和战斗部署,印军又一次失败

面对尼赫鲁三令五申的拒绝和谈和边境增兵的做法,中国政府决定对印军发动再一次的反击。1962年11月11日、14日、16日,解放军前线作战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发起全线反击。

1962年11月14日,中国中央政府向全国发布《关于中印边境冲突和中印关系问题的通知》,同时,毛主席对中印边界冲突做出指示:“我们的方针仍然是力争在我国政府三项建议的基础上停止冲突、重开和谈。同时,要准备同印度反动派进行长期的斗争。”

到1962年11月中旬,印军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兵力增加至50000多人,包括1个军部、3个师部、14个旅,其中部署在中印边境东线地区的有1个军部、2个师部和8个旅,约30000多人。

面对印军的部署,解放军决定以西藏军区负责指挥达旺河南部的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方向的作战,以新疆军区负责指挥西线的作战。在中印边境东线地区集中兵力,向西山口及瓦弄方向作战,同时以一部分兵力向里米金、梅楚卡、都登方向实施反击,在西线的班公洛地区向印军反扑。

当然,中央军委也料到了印军可能会在作战中进行疯狂反扑,所以在1962年10月21日就派出解放军第54军第130师,24日派出解放军第55师、第61师,前往中印边境前线进行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11月12日,中央军委对前线作战部队作出指示:要干脆地歼灭敌人3-4个旅。

随后,解放军边防部队进入备战阶段,在后勤、道路、桥梁等方面进行了充足的准备。

中国对印度自卫反击作战第二阶段的战斗从1962年11月16日持续至11月21日。解放军在5天时间内,将中印边境东段瓦弄地区的印军打至金古底,将西山口—邦迪拉一带的印军全歼,将中印边境西段地区的印军打出班公湖境内。

就这样,经过1个月的作战后,解放军边防部队将战线推进至“麦克马洪线”,共击毙、俘虏印军8700多人。1962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停火、后撤。1962年12月1日,解放军前线作战部队开始在中印边境地区后撤,并释放3900多名印军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