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束“天下第一道班”的采访工作后,报道组继续向前,朝青藏线入藏第一重镇、被誉为“西藏北大门”的雁石坪镇进发。

雁石坪镇位于唐古拉山北麓,东依多玛、玛荣,南连岗尼,西隔玛曲,北邻青海沱沱河。在2002年之前,雁石坪镇称为多玛区(多玛,意为“红色岩石”),2002年正式改为雁石坪镇。

从当初通信闭塞的“多玛黑帐篷”到如今如火如荼建设的“特色小镇”,青藏公路呵护、哺育着雁石坪这个“西藏北大门”重镇,迈向更辉煌的明天。

变化:从简陋帐篷到温暖安居

其实早在2007年,记者就曾来过雁石坪镇,当时的雁石坪镇还只是109国道旁有几处土房的小镇。

镇上最多的是汽车维修店和家庭旅馆,虽有小卖铺但商品种类单一。夜幕降临时,商铺门口便摆上一台台柴油发电机。发电机的轰鸣声是记者对于17年前雁石坪镇夜晚的唯一印象。

而如今的雁石坪镇已经是一座建立在河谷平原的狭长小镇,109国道贯穿全镇,青藏铁路与小镇隔着布曲河相望。

这里海拔高、年平均气温在零下4摄氏度。镇上不少群众调侃道:“雁石坪镇全年只有漫长的冬季和短暂的春秋,夏天早就被唐古拉山的风吹跑了。”

今年61岁的雁石坪镇一村党支部书记曲培告诉记者,以前多玛区只有查木山下的几处传统游牧黑帐篷。帐篷内甚至没有像样的家具,只有土垒起的床基。由于降水少,牧民用水极不方便,冬季甚至要跑到山里找干净的冻泉。

那时青藏公路还只是一条沙土路,每隔几天才能看到一两辆汽车。到了1985年后,沙土路升级为沥青路,路况得到改善。随着交通的便利,多玛区的外地人也逐渐增多。

“不知道是哪户人家先开的头,在1990年,区上出现了第一户由砖土木材建成的土屋。”曲培说。

有了开先河的人,加上公路畅通木材运输方便,不到两年,多玛区就完全没有了帐篷的踪迹。

繁华:从信息闭塞到物交畅通

有了土屋,镇上的各类旅店、商铺也多了起来,1991年雁石坪镇上有了第一家餐馆。此后,日用品店、餐馆、百货铺,以及汽车维修店、果蔬店……各类商铺如雨后春笋涌现。

到了1996年在多玛区经营商铺的已经达到十几户,选择在这里休憩的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1998年多玛区通上了广播电视,农牧民群众通过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

2002年4月16日,多玛区正式改为雁石坪镇。那天,雁石坪镇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典礼,曲培有幸作为舞蹈演员上台表演。“时至今日,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内心的喜悦。”曲培说。

辞别曲培后,记者漫步在雁石坪镇上,街区繁华热闹,商铺齐全,走进任意一家商店,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

在雁石坪镇政府门口,有一家名为百姓综合超市的商铺,据雁石坪镇党委书记达瓦介绍,这家超市已经开了21年。

那是一处占地大约130平方米的小型超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日用百货到果蔬零食一应俱全。2005年,超市老板赵国宏辞别老家甘肃天水的家人,从格尔木坐上一辆开往拉萨的货车来到了雁石坪镇。

那时的雁石坪镇刚成立不久,但镇上已经有30多家商户。看着这座车流如水的小镇,赵国宏决定留下来。于是,同年便在雁石坪镇政府门口开了百货店,生意越做越好。

希望:从闭塞之地到特色小镇

“当时镇上还没通电,照明设施通常就是煤油灯和太阳能光板,取暖就只能烧牛粪。”提起取暖设施,赵国宏脸上闪过一丝欣慰。

刚来那年的冬天,赵国宏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做好充足的牛粪储备,无法取暖,还是经常光顾超市的当地群众发现他家的牛粪已经烧完,主动送给他两大袋牛粪烧火取暖。

此后,陆陆续续有不少群众会在光顾店面的同时,带来一些牛粪、煤炭和刚煮过的牛羊肉送给赵国宏,让他感动不已。所以即便条件再恶劣、即便亲朋好友都劝他到更宜居的安多县谋生,他也不曾动摇。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

正如赵国宏所说,2015年5月8日,西藏自治区特色小镇政策颁布,那曲市安多县雁石坪镇赫然在列。2016年6月1日,西藏自治区政府规划投资7.39亿元,打造集自然、人文、观光、度假、商业、产业为一体的雁石坪特色小城镇。

现在,雁石坪镇的发展状况越来越好,交通日益便捷,生意也随之兴旺。赵国宏以前一年只需进两次货,而现在一个月就需要进几次货。更令人欣喜的是,2022年初,大电网进入雁石坪镇,彻底结束了雁石坪镇不通电的历史。

“现在即使没有牛粪和煤炭,也能实现取暖自由。雁石坪的‘夏天’,再也不会轻易被寒风吹跑了!”赵国宏笑着说道。

如今,雁石坪镇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洁的马路边屹立着一排排两层的水泥楼房,餐馆、小卖铺、超市、合作社、宾馆、维修铺……样样俱全。

高大整齐的电线杆沉默地代替喧闹的柴油发电机,守护着静谧的夜色,于是人们终于听见了布曲河水在夜色中流动的声响。

雁石坪镇的变化之大不禁让人感慨万千,但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有那就是变化。

(西藏日报青海日报青藏线联合报道组 德吉央宗 彭婧 张多钧 张晓明 黄志武 薛莹 吴占云 索朗多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