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里的热闹事儿又来啦!11月1日,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这也就意味着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11月4日乘坐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轰鸣升空之后,不但与神舟十八号的航天员们上演了一场太空“全家福”大合影,6位航天员同框,还立马就开始了工作交接。这交接速度,不得不为我们的航天英雄们点个赞!
在那浩瀚无垠的太空中,6位航天员像是漂浮在星辰大海中的勇士,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象征。而这,仅仅是我国空间站新一轮任务的开始!
在神舟十九号成功发射后,我们的目光在交接仪式上,又再次聚焦在了神舟十八号上。没错,那个由“80后”组成的航天员乘组,他们即将结束自己的太空之旅,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回忆,返回我们亲爱的地球家园。怎么样,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看他们归来时的风采了?
目前,东风着陆场及各参试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各项准备。11月1日凌晨,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最后一次综合演练。
这次演练从10月31日晚9时30分开始,地面搜救力量指挥车、搜索车、医监医救车、处置车等近百台车辆装备,分多路向待命点机动。11月1日凌晨,接到落点坐标通报后,空中分队5架直升机快速抵达,按程序进行相关处置。凌晨2时许,地面分队陆续抵达现场,对东风着陆场周边所有地形地貌进行勘察,确保夜间搜索救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没错!这次神舟十八号乘组返回地球的时间和神舟十八号发射时间一样,都选择在凌晨。为什么不选择在搜救条件较好的白天呢?
很明显,考虑到四王子旗着陆场的气象条件,如风速、风向、能见度等,以确保飞船能够安全着陆,白天似乎更为合适。
但飞船脱离空间站返回时间还需要与整个载人航天任务的其他部分相协调,神舟十八号乘组返回时间选择在凌晨更多是考虑到了任务安排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虽然返回时间的选择不一定直接影响航天员的安全,但的确增加了着陆的搜寻难度。
为了保证神舟十八号乘组返回的万无一失,神舟二十号也按捺不住寂寞,悄悄露出了它的身影。一个还没返回,另一个就急着来凑热闹,这又是为啥呢?
因为我国的神舟飞船,一直采用了“发一备一”的原则。也就是发射一艘,备用一艘。一旦有事,可以立即组织发射进行解救。其实早在神舟十九号发射的同时,神舟二十号飞船就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备用了。
神舟十八号返回地球大概需要用时50分钟左右。回家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神舟十八号飞船先要和空间站“分手”,在太空中溜达几圈后,轨道舱又和返回舱、推进舱“拜拜”了。这时候,飞船就进入了制动阶段,就像开车减速一样,它要从近400公里的圆形轨道上“溜”下来,变成近地点低于100公里的椭圆轨道。
接下来,推进舱和返回舱也要说“再见”了,返回舱独自闯入地球大气层,而推进舱则在大气层的“热情拥抱”下化为灰烬。
再入阶段更是刺激!飞船得调整成大底朝前的姿势,像滑翔机一样冲进大气层。这时候,它和大气层摩擦得火花四溅,形成等离子区,地面和飞船就“失联”了,进入“黑障区”。
等到飞船飞出“黑障区”,减速阶段就开始了。返回舱上有静压高度控制器,它就像飞船的“眼睛”,通过测量大气压力来判断高度。当飞船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时,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就依次打开,就像给飞船穿上了“降落伞大衣”。
最后,着陆缓冲阶段来了!飞船的“铠甲”——防热大底和侧壁的防热材料被抛掉,伽马高度控制装置开始工作,实时测量距地高度。当飞船降到离地面1米时,反推发动机点火,让飞船稳稳落地。同时,航天员座椅上的缓冲装置也会抬升,吸收冲击能量,保证航天员落地时像躺在棉花上一样舒服!
怎么样?神舟飞船返回地球的历程是不是既惊险又刺激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