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日报网报道,近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同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展开视频会谈。欧方首次在磋商中主动提出了一些针对目前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似乎展现出了一些积极的迹象。 此次的谈判还透露了一个信息,欧方技术团队或将首次前往中国,这是中欧车企都愿意看到的。
先前中方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停留了25天,与欧方团队密集举行了8轮、50个小时的技术磋商,就是为了争取推进磋商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也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众所周知,此轮中欧贸易摩擦的根源在于,欧盟无视中方的反对以及欧洲业界人士的呼声,执意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举措。
“反补贴调查”不过是一个幌子,实质上意在掩盖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关税手段确保欧洲本土车企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此举不仅扰乱全球供应链,也阻碍了清洁能源的推进。
欧洲一向高举“环保”旗帜,将其视为政治象征,如今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施加关税重压,这只会拖慢欧洲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步伐。
据此前报道,为应对欧盟加征关税,中方已经准备了数月,预计将打出一套“组合拳”,包括做出投资承诺、推出新的贸易政策以及发起更广泛的贸易调查等。港媒称,布鲁塞尔方面已被告知,如果协商方案仍然悬而未决,“从今年11月开始,欧盟的敏感经济领域或将面临数十项反制行动,而且他们也将和投资说再见”。报道还提到,正在“慌忙”应对中方反制的欧盟,为安抚被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的白兰地生产商,承诺将提供适当支持。按照法新社的说法,其中可能包括一项“巨额补贴”。
不顾成员国之间巨大分歧和欧洲各界人士强烈反对,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公布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欧盟此举在德国引发广泛反对。德国汽车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不仅对欧中交流与经贸合作带来负面影响,拖累欧洲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也妨碍了欧洲急需加快推进的绿色转型。对于德国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加征关税无疑将导致汽车价格上升,他们的选择也会因此受到限制。
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关税问题,中欧双方已经谈了好几个月,可目前仍未达成共识。期间欧盟一边在谈判桌上,对中方保持强硬态度,一边私下里偷偷摸摸地,单独联系中国车企,试图分化瓦解,已经团结在一起的中企,这种做法是中方无法接受的。反制欧盟这一做法,中方叫停了部分车企在欧项目,受影响最大的便是意大利,一场本该于意大利米兰举行的汽车发布会现已延期,中企在意大利的建厂计划也已推迟。
中方此举,也像是“杀鸡儆猴”,正告欧盟,与中国为敌,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中方的反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欧盟起到了威慑作用。中国与欧盟都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双方的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也为全球市场的稳定注入了积极能量。况且,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事,欧盟内部的反对声也越来越大。中国奉劝欧盟,不要干预中欧之间的正常合作,最大限度内实现双方共赢。
当地时间10月31日,匈牙利投资促进局负责人约·伊什特万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消费者“损失最大”。约·伊什特万在其帖文中援引了德国各大汽车巨头反对加税的表态,并认为关税不能保护欧洲汽车业的利益,反而阻碍了全球竞争并损害了物流网络。约·伊什特万说,欧盟不应该采取保护主义措施,而应制定强有力的产业政策,促进创新,加速欧洲大陆可持续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发展;欧洲汽车工业的未来在于创新和协作,而不是关税。
深秋时节,北京再迎重要外宾。10月29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芬兰总统斯图布举行会谈。应中方领导人邀请,斯图布于10月28日至31日来华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其今年3月宣誓就职后首次访华。斯图布抵京的10月28日,恰逢中芬两国建交74周年纪念日,让此访更加受到外界关注。
在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看来,斯图布在两国建交纪念日这一特殊节点访华,既展现出芬兰对华政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也充分体现了芬方希望赓续传统友谊、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意愿。
不仅如此,应国务院总理邀请,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理菲佐于10月31日至11月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31日下午,菲佐乘飞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据《斯洛伐克观众》30日报道,菲佐在此行前夕强调,这是一次“必不可少的访问”。斯洛伐克政府表示,总理此次对中国的正式访问将促进斯中两国双边关系更加紧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也注意到,欧方表示将继续与中方就价格承诺进行磋商。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也一直在为此做出最大努力。目前,双方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新一阶段磋商,希望欧方以建设性态度与中方共同推进,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相互照顾核心关切,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