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又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中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共同协同作战完成,整个战役从1948年11月持续到1949年1月共计3个月,解放军以伤亡13.4万人的代价,共计消灭和收编国民党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计55.5万人,是整个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牺牲最多、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的战役,此战之后,长江以北再无战事,国民党也再也组织不起有效的反抗,最终败退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淮海战役,就不得不提粟裕。虽然国家针对淮海战役,专门成立了“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作战,而且粟裕只是排在第四位的指挥员,他的前面还有陈毅、刘伯承、邓小平。但是,就连毛主席在听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时,也按捺不住内心对粟裕的盛赞:“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粟裕立了第一功。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粟裕首次提出了淮海战役的战略构想

1948年6月豫东战役后,国民党开展实施重点防御政策,实行重兵坚守战略要点,编练强大的机动兵团,而解放军由于人数和武器装备的劣势,造成了对这些战略要点“吃不掉”的相持局面。

同年9月,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攻克济南,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攻克国民党重兵坚守的城池,也打破了蒋介石重点防御的美梦。为了趁热打铁,在济南战役刚刚结束后,粟裕就电告中央军委,建议“立即进行淮海战役”,主要目标是解放淮南淮阴和海州,把山东解放区与苏皖解放区能够连成一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1948年9月25日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举行淮海战役。随着战事的进展,粟裕又从全国战局出发,提出了大淮海的概念,就是以徐州为中心,沿陇海线和津浦线打歼灭战,一次性肃清长江以北的战事。

粟裕关于淮海战役的战略构想,得到了同为战略家的毛主席的高度认可。而淮海战役没有从五大野战军首长提出,也没有被中央军委提出,而是由粟裕“越级直陈”,由此可见粟裕功劳非同一般。

二、粟裕促成两大野战兵团协同作战

当淮海战役打响后,粟裕很快就意识到了这场战役的规模将远超之前任何一场战役,单纯依靠华野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粟裕开始想中央提出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想法,并提出了由陈毅和邓小平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的建议,由中野和华野两个大兵团协同作战。很快,中央军委也意识到了淮海战役的规模和重要性,同意了粟裕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虽然成立了淮海战役总前委粟裕只排第四位,但是在具体执行的时候,中央不仅没有要求粟裕前往陈毅、刘伯承、邓小平所在的地方去开会,而是让陈刘邓三人到粟裕驻地开会,这说明当时的中央还是默认粟裕担任主要指挥员,也只有粟裕最适合指挥好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战。

三、粟裕指挥的东野歼灭了大部分敌人

在淮海战场上,华野和中野总共有60万人投入战斗,其中,大约45万人是华野的,只有剩余的15万人属于中原野战军。淮海战役总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歼灭黄百韬兵团,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第三阶段歼灭杜聿明兵团。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完全由华野负责;第二阶段虽然是中野在打,但是当时中野兵力不足火力不足,粟裕就派去了第三纵队、第七纵队、第十三纵队、山东纵队、特种兵纵队五个纵队前去参战,确保黄维兵团顺利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在战役的指挥和成果上,粟裕的功劳是巨大的。

所以,主席称赞粟裕为淮海战役第一功臣,完全是有根据的。

那么,粟裕是如何回应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苏联大使希望了解淮海战役的情况,华东军区副参谋长王德请示粟裕该如何回复,粟裕给出了“四个突出”的指示——要突出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要突出总前委常委首长的正确指挥、要突出广大指战员英勇顽强、要突出华东人民特别是山东人民全力支前

粟裕不愧是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在淮海战役的功劳簿上,甚至不愿意提一下自己的名字,不禁让我们肃然起敬。当然,正如粟裕大将总结的这样,淮海战役的胜利绝不是一两个人的功劳,他是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决策,是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正确指挥,同时离不开每一位指战员的战斗,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