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 年 11 月 3 日,随着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的情况说明发布,姜萍作弊事件终于有了定论。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帮助其指导的学生姜萍,违反了 “禁止与他人讨论” 的规则,二人虽入围决赛,但最终未获奖。涟水中专也对王某某进行了诫勉谈话和取消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的处理。至此,这场闹剧算是落下帷幕,而姜萍也彻底从曾经被追捧的神坛上跌落。

回顾整个事件,2024 年 4 月 13 - 15 日的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初赛,不限年龄、国籍、教育背景,吸引了众多人参与。6 月 13 日,阿里达摩院发布的一则视频引发轰动。一名 17 岁中专女生姜萍,自学偏微分方程,在竞赛中超越众多名校高手,取得初赛第 12 名并入围决赛,“17 岁、中专、自学、数学领域” 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 月 14 日,杭州都市快报发表《天才少女姜萍》,称赞她的天赋与努力,并提到其数学老师王闰秋。同一天,央视新闻也上传相关短视频,其中姜萍的笔记和板书画面后来却成为网络质疑的源头,比如出现 “主 = 6”、求和符号写成 “1/2” 等漏洞。

央媒宣传后,事情开始失控。媒体纷纷涌向涟水中专采访姜萍、王闰秋,还涉及同学、校长,甚至王闰秋毕业的江南大学。随后有消息称浙大数高院邀请姜萍参加暑假班、她被哈佛大学录取等。不明真相的群众以为这是中专生逆袭的励志故事,甚至有人要求浙大破格录取姜萍。

期间,北大教授下场打假,姜萍月考成绩曝光,牛津大学数学系天才少女却为她站台,质疑与拥护者激烈交锋。而处在舆论焦点的姜萍突然消失,老家也人去楼空。而且,事件不断反转,主办方阿里巴巴达摩院却一直沉默。网络舆论严重割裂,拥护者坚定,质疑者有理也说不清,人们只能等待 8 月决赛成绩,之后舆论热度才逐渐降低。

然而,8 月决赛后,阿里巴巴达摩院并未公布成绩,还偷偷调换了姜萍的采访视频并修改音源。又过了两个多月,事件热度消退后才发布公告。

在这场闹剧中,各方参与者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和责任。

先看姜萍,她本是老师的 “工具人”,用自己信息帮老师注册参赛账号,却意外收获了无数美誉,成了 “数学天才”。在阿里宣传片、央媒采访和各方追捧下,她似乎迷失了。对于一个未成年人,要求她理性选择或许有些苛刻,但她在镜头前抄写不懂的公式,扮演学霸侃侃而谈,这种行为显示出她的虚荣和无知。如果换个赛道,比如影视圈,她的表演天赋和不怯场的能力或许能让她有所发展,毕竟她的月考成绩还有 83 分,在娱乐圈这也算不错的水平了。总之,姜萍在这场风波中,因自身的虚荣和无知成为了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王闰秋,他是江南大学数学硕士、涟水中学数学老师,也是事件的始作俑者。他可能最初是利用阿里竞赛漏洞,让姜萍注册账号提交自己的答案。但没想到女中专生数学天才这一新闻点被阿里发现并大力推广,引发了巨大流量。正常来说,作弊者应该希望低调,可他和姜萍却接受了采访。他在镜头前瑟瑟发抖、表情僵硬,与侃侃而谈的姜萍形成鲜明对比。据说他曾想公开真相,但后来失联,彻底失去了控制事态的机会。他热爱数学却走捷径作弊,为了虚荣心将姜萍推到台前,这种行为是恶劣的。

阿里达摩院在这件事中也难辞其咎。他们发现了姜萍这个 “流量点”,未经充分验证就制作专访,将姜萍打造成逆袭人设,为赛事制造流量。不清楚他们在宣传前是否对姜萍成绩进行过确认,事态失控后,只能装死等待冷处理,这也暴露出即使是大公司也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

央媒同样有责任。他们未经证实就急于发布消息抢流量,或许是想借姜萍对中考分流做正向宣传,但无论如何,这种行为起到了负面作用,违背了媒体的初心。

而那些无良自媒体和营销号是最令人厌恶的。他们以某音、某书等平台为基地,为了流量歪曲事实,将话题引向学历、女拳、未成年等,故意挑动大众情绪,社会割裂越严重,他们获利越多。

姜萍事件的处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阿里对作弊事件的描述含糊,涟水中专对王闰秋的处罚也过轻,央媒只是下架视频默不作声,那些自媒体还在胡搅蛮缠。姜萍事件的恶劣影响极大,组织者、策划者和鼓动者应该受到更严厉的惩罚。更值得思考的是,一个小小的竞赛作弊为何会演变成如此大规模的造假风波,让这么多权威机构和媒体深陷其中,这才是最可怕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