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距离兰州市区约40公里的永登县树屏镇杏花村水墨丹霞景区,有一位城市民间运动达人——徐海峰。他与马的故事,宛如一部传奇的电影。他是一位“牧马人”,每当他骑在马上,那豪迈、自由、奔放的感觉,就像一阵狂风席卷过心灵,让人感受到一种原始而纯粹的力量,那是他与马共同书写的独特篇章。

1 从五泉山到远方:童年骑马趣事多

徐海峰从小到大可是个十足的“马痴”。他与马的缘分,始于五泉山公园那充满童趣的角落。小时候的他,眼中的世界就是一个天然的游乐场,而那些或高大或矮小的马、驴、羊,都是他冒险的伙伴。在五泉山公园,他开启了独特的骑马之旅。那时候的他毫无畏惧,只要有机会骑在动物背上,感受那奔跑带来的风拂过脸庞的快乐,就仿佛拥有了全世界。

当徐海峰在五泉山公园第一次骑上真正的矮马时,那高高在上的视角,马奔跑起来的力量感,让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些童年的骑马趣事,就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镶嵌在他记忆的长河中,照亮了他与马结缘的漫漫长路,也为他日后对马的痴迷埋下了深深的种子。

2 甘南宁夏的狂野骑行:马镫子丢了!胳膊摔断了!

岁月流转,当年的小男孩渐渐长大,他对马的热爱不仅没有丝毫减退,反而如火焰般越燃越旺。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甘南和临夏。那是一片广袤无垠的神奇土地,仿佛是大自然为骑手们量身打造的天堂。那里的草原像绿色的海洋,一直延伸到天边,与蓝天白云相接。

徐海峰骑着马,如同一颗出膛的炮弹,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飞驰。风在他耳边呼啸而过,像是为他的英勇欢呼。他与马融为一体,尽情享受着这种极致的速度与激情。然而,这种狂野的骑行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他在马背上如往常一样风驰电掣,或许是过于沉醉于这种自由奔放的感觉,他的马镫子在剧烈的颠簸中突然脱落,最后他又原路返回把马镫子找回来。

还有一次,徐海峰骑马受伤很严重。当他进入了一个牧民家里,牧民特别热情,还给他倒了奶茶,吃糌粑。徐海峰提出想骑牧民家的马。“那匹马速度确实快,但是很容易急转,它一急转就把我摔下去了,这也是因为我技术有限,摔下去之后我又上去了。第二次直接把我的一条胳膊当场砸折,就赶紧去玛曲县医院看。最后,连夜到兰州的医院做了手术,打了一个钛合金的钢条。这个手术也不太顺利,而且钢条比较长,胳膊一年抬不起来。”徐海峰回忆道。

这一经历,没有让他对骑马产生丝毫畏惧,反而让他觉得自己与马之间仿佛有一种无形的羁绊,在这次意外中变得更加坚韧。这种羁绊就像命运的丝线,将他和马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再也无法分开。

3 因爱成痴:从骑马到马场主人

一次又一次与马的亲密接触,无论是欢乐地骑行还是惊险地摔落,都让徐海峰对马的爱深入骨髓。这种爱,如同醇厚的美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浓烈,促使他渴望与马有更多更深的故事。他深知,马对于他来说,早已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或者娱乐伙伴,而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灵魂的寄托。

出于对马天生的热爱,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马场事业。在他眼中,马文化,尤其是西部的马文化,是一座无尽的宝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智慧。这片土地上的马文化,承载着先辈们的生活方式、情感和信仰,每一个与马相关的习俗、传说都是珍贵的文化瑰宝。它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等待着有心人去翻阅、解读。

水墨丹峡景区是一个4A级的景区,里面有好多地貌,有红砂岩、有戈壁,有草原,有悬崖,徐海峰觉得特别适合骑马去感受。

2020年,徐海峰决定在水墨丹霞景区搞一个马场——“野谷游牧”。他其实想把本地这种河西走廊的粗犷风格带给大家,所以整体的风格都是找的老物件。每一片木头几乎都是老的,经过了几十年的风化展现出来不同的特色。包括马房也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用实木来做出来的。还有老的驼铃、老的马鞍、老的食槽,关于马文化的东西全部都展列出来,放在路边让市民去零距离地接触人文遗产。

在我们这里工作的小伙子几乎都是没有骑过马的,大多数还是咱们周边的人。之所以来这里工作,原因是他们都喜欢这种生活,很喜欢骑马。不光是学习了骑马,还学习了驯马、驯骆驼、骑骆驼等。

4 驯服不羁灵魂之旅

徐海峰做的不是马场的马术,他们做的是全地形野骑培训,让市民学会骑马上山、下山、过沟、跳坎。“如果在野外,你要骑马上山下山,对野骑技术、对马术要求更高一些。有时候突然出来一只兔子、跑出来一只野鸡,马当时就有反应,这跟你日常野骑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徐海峰说道。

驯马过程中最大的坎儿就是勇气,骑马肯定会摔,徐海峰也摔着住过两次医院,但还是能再上去继续骑,就要有那种勇气。而且马是一种特别有灵性的动物,人们常说“犬马之劳”,徐海峰觉得马和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有的时候可能它知道很危险,但是为了主人它愿意去勇敢地付出;它知道可能会受伤,它内心也有恐惧,但是主人给它的信息和命令它必须完成。

徐海峰最喜欢的一匹马叫“幸运”,它是一匹英国纯血马,长得威武高大。有一年,徐海峰在兰州接了一场首部情景剧《张骞出使西域》,因为兰州老街人很多,里面又放了20多面鼓,开场就是打鼓的场景。有些马一见到人山人海的场景,当时马就害怕得不行了。但是唯独除了“幸运”,它特别地勇敢,在表演中表现得很出彩。

徐海峰觉得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就像一位守夜人,守护着马文化这团珍贵的火种。他要将中国马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给更多的人,让他们领略到其中的魅力。他不仅要守护,更要让这团火燃烧得更旺,照亮更多人的心。他用心经营马场,从马匹的饲养、训练到马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只为让更多人能够走进马的世界,感受马文化的独特魅力。

5 自由的风:骑马的独特魅力

当记者问起徐海峰为何如此痴迷骑马时,他的眼中会瞬间闪过一道光芒,那是对骑马热爱到极致的表现。他缓缓说道:“骑马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你就像一只自由翱翔的雄鹰,整个世界都在你脚下。风在耳边呼啸,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又像是为你欢呼。每一次马蹄落地的震动,都能传递到你的心底,那是一种与马灵魂相连的奇妙感觉。”

在马背上,他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所有的烦恼、压力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只剩下眼前的风景和自由的风。他可以尽情地驰骋,向着远方的地平线奔去,没有束缚,没有羁绊。这种自由,如同黑暗中的灯塔,吸引着他一次次地跨上马背,去追寻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而他也知道,这种自由的魅力,不仅仅吸引着他,也吸引着无数和他一样热爱骑马的人。他们在马背上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力量,找到了那个最真实的自己。这种自由,是马给予人类最珍贵的礼物,也是马文化中最核心的灵魂所在。

6 中西方马术大不同:各有千秋

作为一位对马术有着深刻理解的达人,徐海峰对中西方马术的差异有着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西方马术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华丽舞蹈,每一个动作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标准。骑手和马之间的配合需要精确到极致,就像齿轮之间的咬合,容不得丝毫差错。从马匹的步伐、姿态到骑手的姿势、手势,都有着详细的规则。这种规则性和技巧性,使得西方马术在竞技场上展现出一种高度的专业性和观赏性。

而中国马术则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它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传承。中国马术与咱们老祖宗的生活方式、军事战略等紧密相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马匹的装饰可能带有古典的图案,骑手的服饰也可能借鉴了古代的风格。

这两种马术,就像生长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的两朵奇葩,各自绽放着独特的光彩。西方马术的严谨和精致,中国马术的深厚底蕴和文化韵味,都值得大家去细细品味和学习。

7 传承与发扬:让中国马术闪耀世界

最后,谈及未来中国马术的发展,徐海峰的脸上洋溢着憧憬和坚定。在他眼中,中国马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精神。他愿意一步一个脚印,带着对马的热爱和对文化的责任感,向着目标坚定前行。

徐海峰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如同奔腾不息的马群,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对文化的追求,向着未知的远方一路奔腾。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苏晓 记者 华晓婧 见习记者 杨嘉琪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