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在中欧电动汽车谈判的关键时期,欧委会想越过中方谈判的合法代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与中方个别电动车企搞“单独约谈”,大家都能看出,这种做法很不地道。这件事情在中国机电商会近日的声明中第一次被曝光,声明提到欧委会在与中方磋商的同时,又单独与部分中方企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而且,这“部分企业”居然就在授权中国机电商会的12家电动汽车企业集团之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价格竞争力也愈加明显,欧洲认为,这对欧洲传统汽车制造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欧盟内部的汽车产业工人担心自己的就业前景,本土汽车企业则忧虑市场份额的流失,这些担忧逐渐演变为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警惕与排斥,最终在欧盟的政策上体现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与此同时,欧盟也在通过提高税收来促进自身的绿色转型,从而占据未来产业发展的优势地位。

目前,欧盟准备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加征关税,在原有的10%的关税基础之上,加征从7.8%到35.3%不等的反补贴税。不同的厂商会有不同,比如比亚迪是17%,吉利是18.8%,上海集团是35.3%,特斯拉也加征7.8%……近日,欧盟27国正式对这个政策进行了投资,其中有10个国家是明确支持的,有5个国家是明确反对的,还有12个国家是弃权的。而按照欧盟的政策,要有15个成员反对,加征关税的计划才会被搁置,而目前仅5个国家反对,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政策肯定会执行下去。

实际上,欧方在初步裁决调查中将各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因此,在进行谈判时,也应当对整个行业进行全面磋商。然而,如今欧方拒绝采纳这一方案,反而选择与中国企业进行单独谈判,甚至还与这些企业的下属公司进行“个别接触”,显然是意图分化中国企业,破坏中方的团结,通过各个击破来获取更大的利益。针对企业进行单独谈话的目的,不仅在于削弱中方的团结,欧方还蕴含了一些隐秘的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欧盟这一举措,中国商务部发出了警告,并明确禁止部分中企与欧盟进行私下接触。一些汽车企业并未重视,仍然决定与欧盟进行私下谈判,寻求达成协议。对此,中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再次向相关企业发出最后通牒。只有中国的汽车企业团结一致,才能使外部势力的阴谋失败。如果给对手提供了可乘之机,可能会使中企处于劣势,这对后续的谈判将毫无裨益。

据湖南日报报道,吉利集团发文辟谣此前欧盟《反补贴调查终裁报告》中所声称的“吉利旗下沃尔沃等品牌与欧盟进行了私下价格谈判”一事,并透露称,欧盟委员会曾主动接触吉利旗下品牌,而吉利则以大局为重,拒绝了单独沟通。吉利集团自始至终秉持以大局为重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支持行业谈判,为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和推动谈判进程积极贡献力量。上汽集团也做出拒绝回应。

对于与欧盟私自谈判的个别中国企业,中国行业主管机构表示将进行行政调查和惩处,叫停欧盟幻想的相关投资计划。这不仅是维护行业整体利益的需要,也是对企业遵守规则顾全大局的警示。目前中欧双方的谈判仍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自9月以来,双方就价格承诺方案进行了多轮密集磋商。虽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事关中欧业界核心关切的问题上仍存在重大分歧。未来谈判结果充满不确定性,我们期待欧方能够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化解分歧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在接受德国《图片报》采访时,敦促欧盟推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康林松在采访中说,“我们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这样一来,转型可能会成功,经济会长期增长。新的关税对我们不会有帮助”。“因此,找到一个对欧盟和中国来说都公平的解决方案很重要。关于这一问题的谈判需要时间,为防止谈判被破坏,欧盟应该推迟实施关税计划。”

欧盟关税不仅影响比亚迪和吉利等中国制造商,也影响大众和奔驰等在中国生产的德国制造商。“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德国和欧洲制造商比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个别竞争对手承担更高的关税”,汽车工业协会 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在批评欧盟关税时表示:“这根本无法理解,而且效果不佳。”不过,如果欧盟从不惧怕两败俱伤,那么自然就让德国车企随意流血了。

据环球网报道,在近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近期中欧经贸争端相关提问时表示,欧方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破坏欧盟的营商环境,动摇中国企业对欧洲投资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削弱欧盟有关产业的竞争力,破坏全球产供链的稳定,是损人不利己的。我们敦促欧方拿出实际行动,同中方相向而行,通过磋商寻求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扩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