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13日凌晨,开国中将张祖谅因患胃癌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50岁。
在诸多开国将军中,张祖谅是去世较早的一位,他的胃癌也不是突然就患上的,而是因为长期胃病得不到治疗,加上工作忙碌硬生生拖到这个地步的。
张祖谅并不是没有休息的时间,但为了工作,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有时就连陪伴家人的时间也没有。甚至于在1952年,张祖谅在胃病还没有好的情况下,便紧急入朝。
盖因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60军180师作战失利。
一
1950年冬,根据中央命令,抽调12军、15军以及60军组建志愿军第三兵团,陈赓任司令员兼政委、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委杜义德,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刘有光。
明眼人能一下子看出来,这个三兵团是“混编”入朝参战的。
原属二野的第三兵团组建于1949年2月,原下辖三个军,即10军、11军、12军,不过随着后来挺进西南,部队与干部分别被抽调,第10军隶属于川南军区,第11军、12军隶属于川东军区。
到1950年4月,二野三兵团的番号也被撤销了。
后来再抽调12军、15军以及60军组成三兵团,这三个军也是分别抽调自西南地区,不过,这个三兵团主要是以过去二野四兵团为指挥班子为主,加一部分原三兵团指挥班子组建起来的,所以很明显的能看出来二野四兵团的影子。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加上了一个原属一野十八兵团的60军。
根据60军军长韦杰回忆,他是在1951年2月接到调令,由61军到60军任军长。
当时,距离入朝仅剩下一个月,也许是为了指挥上的便利,60军下辖各师做了一个调整,即把原属于61军的181师调归60军,而把原属于60军的178师调给61军。
这种情况也非个例,毕竟12军、15军入朝前,下辖各师也都经过调整。
据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和当时国内普遍对朝鲜战争持乐观态度有很大关系(事实上无论是从三兵团入朝后的情况,还是王近山的态度都能看出来)。
原60军军长张祖谅之所以没有在一开始入朝,也许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当然,张祖谅之所以没在一开始就入朝,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川西剿匪形势很复杂,当时兼任川西军区司令员的张祖谅身上的担子很重;二是张祖谅本身身体就不是很好,特别是胃病异常严重。
二
据张祖谅的夫人王华回忆,战争年代张祖谅的身体就不是很好,后来建国后,她曾想过让丈夫休息下来好好的治治病。
可没想到的是,张祖谅建国后比建国前还忙碌,一天到晚都见不到人影。
儿子张晓蒲那时年纪还小,经常问母亲的一句话就是:
“我几天都见不到爸爸,他到底在做什么呢?”
王华唯有苦笑。
张祖谅工作忙碌到什么程度呢,有时就连节假日都不休息,以至于王华还得劝说丈夫,多抽出时间来陪一陪儿子。
至于检查身体,张祖谅完全顾不上。
后来抽调60军组建三兵团,张祖谅听说这件事后又兴奋起来,他虽然兼任川西军区司令员、成都警备区司令员,但是也渴望率军入朝。
张祖谅在入朝前,就此事和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贺老总沟通,得到的回复只有两个字:
“不行!”
作为一员战将,张祖谅当然不能够接受,就和贺老总争论起来:
“60军预先入朝的号令已经下来了,我也开始了入朝准备了。”
张祖谅言外之意,就是告诉贺老总,我已经开始准备了,你不能拦着我。
不料,张祖谅话音刚落,贺老总把手里的文件一扔,大怒道:
“张祖谅,存心把我晾成光杆司令是吧?我大西南的剿匪工作不重要吗?我手下不缺人吗?”
贺老总一句话,直接就把张祖谅给吓住了。
见张祖谅不说话,贺老总这才缓和了语气,和他谈了组织上对他入朝一事的看法,认为他还是应该先留在国内,主持川西的剿匪工作比较好。
当然,贺老总本身也有想法,他认为以张祖谅的身体情况,还是留在国内比较好,不过为了安抚张祖谅,贺老总还是对他说:
“我已经和彭老总说过了,朝鲜的仗,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到时候这边任务结束了,你的身体恢复了,会给你机会上战场的。将来他去朝鲜了,西南军区敲锣打鼓送你。”
不过,志愿军三兵团入朝后不久,就赶上了第五次战役,事实上留给三兵团准备的时间,也就只有一个月。
也因为战前就存在各种轻敌思想,三兵团在第五次战役时深入太远,未能及时识别敌人运用的战术,以至于在后撤时陷入被动,深入最远的180师更是被敌人包围,后来突围的仅有4000人。
1951年5月,张祖谅在国内听闻这个噩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然,180师失利和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关系,包括180师自身,张祖谅对此心知肚明。
张祖谅心情很沉重,60军入朝,他这个前任军长虽然没有跟随上战场,但是部队没打好仗,他认为自己有责任,特别是180师的情况,这支部队就是当年晋冀鲁豫八纵的老部队,虽然不如179师“临汾旅”、181师“皮旅”(从61军调拨)名声大,但作为一支从解放战争时期就历练出来的部队,他们不该承受这样或那样的批评。
1952年7月,张祖谅不顾自己身体病痛,随西南军区参观团入朝,当他从陈赓、王近山手中接过《关于一八○师受损失事件通报》,一贯坚强的张祖谅也忍不住落下泪来。
张祖谅随即向陈赓表示:
“我要重回60军,率领60军打翻身仗!”
陈赓、王近山自然也很希望他能够重回60军,打一个翻身仗,但同时也很担心他的身体,可后来考虑再三,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
张祖谅回成都后,调令不久就下达,妻子王华以及川西军区领导干部还特别劝说他,希望他能够先养好身体再出发,可张祖谅还是抱病出征。
入朝后,张祖谅率领60军果然打了个翻身仗。
在抗美援朝战事结束后,张祖谅率部回国,在途径鸭绿江时,特意命令司机停车,对朝鲜国土三鞠躬:
“不能忘了朝鲜人民的支援,更不能忘记永远长眠在朝鲜国土上的英雄烈士们!”
三
1959年,张祖谅被安排至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出任南京军区参谋长,与许世友搭班子。
张祖谅那时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容乐观,基本上每天都处于超负荷状态。
1960年7月,张祖谅在杭州莫干山参加主持军区毛泽东思想集训班的工作,制定军区部队 1960 年—1962 年军事训练规划,修改军区作战方案,因为日复一日的忙碌导致了胃病复发,不仅吃不下饭,甚至三四天都无法解大便,每天晚上都必须灌肠。
后来还是许世友察觉了张祖谅情况不对劲,立即嘱咐保健室主任高复运陪同张祖谅到杭州检查可在杭州的检查并不容乐观,也就在当天,张祖谅被紧急转移到了上海华东医院治疗。
经过检查后,医生断定,张祖谅换了胃癌,而且已经进入晚期,不能够动手术,只能在腹部放置药物缓解。
南京军区党委为了照顾张祖谅夫妇的情绪,因此选择了向他们隐瞒病情。
当时,王华在南京听闻丈夫动手术的情况,心里一惊,加上担心二儿子的病情(患有慢性肾炎),不慎在楼梯摔了一跤,摔断了尾巴骨,当时她已经怀有六个月身孕,所幸没有小产,她忍着骨断的剧痛飞奔至南京。
1960年10月,王华在上海生下了小儿子,因为是在上海出生,所以取名小沪。
也是因为病情的缘故,张祖谅难能可贵的休息下来与全家团聚,事实上这也是他自从和妻子结婚以来,两人相处说话最长的一段时间。
尽管有上级的刻意隐瞒,但张祖谅、王华夫妇心里都很清楚,他们之间相处的日子不多了。
从诊断患胃癌后,张祖谅的病情发展很快,就连医生也束手无策,
许世友不顾工作繁忙,多次到上海探望张祖谅,并称他是最好的参谋长,并以南京军区的名义指示医院,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治疗。
可即便如此,张祖谅的身体状况还是每况愈下。
时任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专程到上海探望,见战友饱受病痛折磨也不由得心如刀绞,他拉着医生说:
“有什么好药都用上,有什么好办法都提出来。”
无数的老首长、老战友听闻消息,都赶往华东医院探望,鼓励张祖谅要战胜病魔。
1961年5月12日,许世友再一次到上海探望张祖谅,但那时张祖谅的病情已经恶化,并陷入昏迷中,中午的时候,许世友陪着王华以及孩子们吃了顿饭,因为太难过,大家都吃不下。
许世友强忍悲痛,告诉孩子们:
“孩子,你们爸爸不行了。”
张晓蒲闻言,放声痛哭。
面对这位战友,许世友也满眼无奈:
“要是在战争年代,遇到再凶恶的敌人,我拼死也要把你父亲抢救下来。但是在病魔面前,我无能为力。”
1961年5月13日凌晨,张祖谅病逝于上海,享年不到50岁。
当天上午,在医院举行告别仪式后,在上海延安路火化,下午经专机送往南京,当时机场站满了驻沪三军的送别队伍,时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的饶子健后来还回忆了当时的情形:
“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和严光、杨汉林等同志陪同祖谅的夫人王华同志及子女护送张祖谅同志的骨灰从上海乘专机飞往南京,途中大家一言不发,王华同志一手抱着几个月的婴儿,一手抱着祖谅同志的骨灰盒,这个让人心碎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5月17日,南京军区举行公祭大会,许世友主持,军区政委肖望东致悼词。
张祖谅将军无疑是新中国一代战将,但他过早的去世,不禁让人悲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