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云南边防线上,有一条奔腾湍急的界河叫藤条河,河上横跨着一座大桥。早些时候,越军在桥中央两国分界线上,设置了一人多高的双层拒马铁丝网截断了大桥的通道,也截断了两国的友谊。二月十七日凌晨,我军一支大部队迅速集结到了大桥北岸,只等一声令下,将要从这里跨向桥南歼敌的战场,众多的大炮,坦克,运兵车及后勤车辆将要从这里隆隆开过。
某团一连被任为“开路先锋”,该连四班被任为“突击班”,该班战士乔胜清则被选为“第一爆破手”。六点五十分,接到命令后,瞬间我军阵地上的机枪、冲锋枪从北岸猛烈地射向南岸;七、八秒钟后敌人的轻重机枪也疯狂地开火了,但就在这七、八秒钟里,乔胜清已经一马当先冲到那双层拒马铁丝网的跟前,在敌人还来不及发现就成功用炸药包清除障碍。转眼,四班的突击战士顺利地冲过了大桥,先锋一连和三连的各个班、排,也纷纷冲过大桥抵达陡峻的一号高地。
但突击班战士韩明全率先绊响了一颗地雷,只见他身体一仰,滚下了坡来。“卧倒!”四班长在地雷炸响的同时发出急令,战士们都立即扑到了地面上。随即,在奔突中的先锋一连的各班排,都被迫停止了前进。但乔胜清一咬牙,仍向上冲去。蓦地,他身上挂着了一根什么东西,“又是地雷! “他下意识地立即倒退回来侧身趴下,随后左上方“轰”地又是一声爆响,几块弹片呼啸着擦过他的头顶,碎石沙土落了一背。
而战前观察我军就已经知道,这一号高地上有敌军重兵把守,高地的坡面布有密密层层的地雷,形成一道难逾越的屏障。先锋连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这道屏障,夺下一号高地。只有夺下这桥头高地,才能保证我大部队顺利过桥,然后沿着高地右翼的公路插向敌主力部队盘踞的第一个大本营。
因此,能否突破这一道地雷屏障,成了开战第一局的关键,这也就是四班突击任务的要害所在。可是,战前情报让乔胜清看得明明白白,敌人在这雷区里一直留有一条“之”字形的小路,敌人的哨兵在高地和桥头之间上下来往,就走的这条小路。四班于是在战前研究战斗方案时候一致决定:突破这道屏障的办法,就是照准这条“之”字形小路踏进,给全连开出一条夺取高地的通道来。怎知现在,刚刚踏上这条“之”字路的路口,就连连碰响了两颗诡巧的地雷。
显然,这些地雷是敌人用十分隐蔽的手段布下来的,并且远不只是这两颗,这样“之”字小路实际上已经不存在……那原来的突击办法不能用了。
“乔胜清,排雷!排雷! “
这是排长周训华从后面喊来的命令,乔胜清心头随着这喊声一动,立即想: “对,排雷!在雷区里开出一条路来,这是唯一的办法。”于是他背好冲锋枪,掏出了排雷用的小夹钳。可是,天色昏暗雾气浓厚,能见度非常的低让他眼前什么也看不见,想借着机枪子弹曳出的光亮寻找雷池,仍是什么也看不清。而桥那边的公路上,排成长龙的坦克、炮车和部队在等待过桥,而全连被阻击在桥头上迟迟不能继续冲锋。
“滚雷!”他焦灼中猛然拱起身,想要用身体滚雷的办法开路,可是身体才离开地面又趴下了,乔胜清意识到这不是下坡路,而是上坡路,滚不了。
引爆?乔胜清想到了另一个办法,但靠手榴弹引爆也不是适宜,因为爆炸崩起的石头很容易伤到山坡下的战友,而且从下往上要扔多少枚手榴弹感觉也不够。
腾然乔胜清脑海里升起一线亮光 “对!越南人埋的是绊雷,如果能抓得住绊发线,就一定能找到雷池,把雷排除掉。”乔胜清立即用两肘向前爬去,同时不断伸开巴掌搜索地面和空间。可是向前爬了好几米,手掌却什么也碰不到。突然,脖颈却给什么东西牵住了这令他是倒抽一日冷气,但立即感觉出是一根细钢丝。
乔胜清急忙地、却又小心翼翼地收回手来,抓住了细钢丝,然后脖颈一动也不敢动的慢慢地屈起手指,把钢丝轻轻的捏住,然后静了静心,平了平气,使两只手恢复了镇定,便一厘米一厘米地顺着钢丝向两头摸去,终于,在草丛里摸到了两枚地雷。他以最麻利的动作剪断了连接着雷嘴的钢丝,两个地雷就这么变成了无用的死雷。
“可为什么刚才,我两只手却碰不着钢丝呢?”乔胜清同时思索。对,人的手除了指尖,其它部位都太迟钝,而指尖的体积太小,不容易碰到那般细小又孤零零一根的钢丝,而其它部位碰到了也感觉不出来。
乔胜清迅速地想:这时候笨拙的手,不但不好使用,还因为它的迟钝,会随时刮响地雷。那该以什么来替代两只手呢?乔胜清想到脖颈还有脸部,都是人身上特别敏感的地方。“对,就用脸来探雷!”
一个决断在乔胜清的心中乍然形成了。
可是,用脸探雷,岂不是危险十倍地增加吗?无疑,一有差错,首先被炸破的就是自己的脑袋。但是,乔胜清的两耳一直被枪炮声震撼着,他现在最担心的是时间,是整个大部队的战略行动。这个时候五百米外越军已经向桥上施行炮火射击,一颗颗敌人的炮弹在大桥附近的水域里炸起一簇簇水柱,有的落在桥上炸损着桥面。不行,一旦时间耽误过久,大桥被炸断,我大部队就会被阻隔在岸北那边,这就是自己莫大的失责。
乔胜清立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在雷区里快速而冷静沉着地又向前驱动身肢爬进,他把全部精神都集中到了脸部,不放过一丝一毫的感觉。就这样,在这面陡峻的山坡上乔胜清采用了工兵教科书上也找不到的排雷方法先后通过鼻尖,下巴和嘴唇,探触到六根绊发线,排除了十二颗地雷,为先锋连夺下桥头高地劈开了一条通道,也为保住藤条河大桥,赢得了时间。战后,乔胜清获得了中央军委授予他的“开路英雄”的荣誉称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