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中俄双方开始就西北地区的边境问题进行谈判勘定。这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工作,因为西北问题非常复杂,根本无法拿出一个总体方案来解决所有问题。

可以说,每一步都要细化解决,否则只有吃亏的份。

按照沙俄在《中俄北京条约》里的无理要求,那我们的损失可就大了。因为他们只认清朝的常驻卡伦,卡伦之外所有的土地,都不归清朝。

卡伦是清朝设立的边防哨所,平日里负责收税和巡逻的工作。无论内外,都有一定的管辖范围,你见过哪个村的村部建在村边上的?一般都是在村子的中心位置嘛!

而且,清朝在1757年灭了准噶尔汗国以后,哈萨克汗国、浩罕汗国全都选择臣服于清廷。他们想要拿下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位置,岂不是唾手可得?何必争这个事情呢?

乾隆帝有明确的谕旨:

大玉兹这块地方,可以让哈萨克牧民前来过冬、放牧。

言下之意很简单,大玉兹这里,是清朝的地盘,但这里是界内卡外的位置,因此民族政策有一定的弹性。说到底,这地方的归属权没有任何争议,就是中国的。但是按照沙俄的理论,就是要把这块地盘给夺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实际占领,支持外交谈判。

这一招是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总结出来的经验。他在1847年就已经在远东运作这件事。1858年之前,穆拉维约夫早就派遣了一大批俄军和俄国居民跑到外东北定居。

由于清朝封锁东北的政策,当地只有五六千中国人定居,而且疏于管理。这才让俄军钻了空子。

但是根据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规定,外兴安岭以南的这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地区,铁定是中国的地盘。至于有没有人在这里定居,那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轮不到俄国人指手画脚。

奈何人家是撕毁条约的高手,按照他们的逻辑:

条约嘛,可不就是用来撕毁的嘛!

为此,穆拉维约夫先占了外东北,再于1858年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这可就方便太多了。

因为你不想签,或者想要夺回这片土地,那就只能和俄国动手。虽说当时沙俄也是外强中干,可清朝也不富裕啊,当时清军不仅被太平军打得连滚带爬,同时还被英法联军摁在地上摩擦,别提多惨了。

穆拉维约夫的成功经验,在1860年时,让俄国人又尝到了甜头。《中俄北京条约》中,沙俄又顺利割走了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1862年8月,双方开始谈判之前,俄军已经事实占领了外西北的大片土地。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和你谈判,你还有啥可说的?

俄国代表一口咬定:

必须要以卡伦为界,其他的没得谈。

清方代表则认为:

我们可以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塔城、伊犁这四个地方原来设有的常驻卡伦之间,再商量商量。

其实这已经是巨大的退让了,清朝官员说这话,无疑是认可了俄国人坚持以常驻卡伦为边界的论调。只是希望在各卡伦之间,争取更多的利益罢了。合着西瓜给人家了,就想着捡两颗芝麻回去交差。

即便如此,俄国人依旧很强硬地拒绝了。他们直接把自己私自划分好的地图扔到清朝官员面前:

就按照这个来划分国界,其他的免谈。10天不给回复,你们后果自负。

你看看,什么叫外交人员?这才是正儿八经的外交人员。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自己的国家创造最大的收益。虽然恶心了我们,但是却让他们的利益得到了保障。是时候学一波了。

沙俄一边谈判,一边出动俄军,进军我国塔城、伊犁地区,恭亲王奕?立马服软,这才有了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界约记背后,还有3个子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只是一个总纲领。也就是说,接下来该怎么划分土地,就按照这个纲领来。其实这份界约记的原则就一个:一旦中俄之间有分歧的地方,一切以俄国的利益为重。

细化到每个地区,还有各自不同的子条约,因此勘分西北的全过程,大体上可以从这3个子条约中看出来。

第一,1869年的《科布多界约》。

关于科布多这个地名,恐怕很多中国人都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吧?这地方位于新疆北部、外蒙西部、俄国图瓦共和国(唐努乌梁海)西南。

准噶尔覆灭以后,这里一直归清朝管辖。但是到了1864年以后,由于沙俄插了一脚,看分西北的时候,科布多就成了他们嘴边的肉了。

1869年,第一份子条约《科布多界约》出台。该条约中,将科布多旗下乌梁海十佐领的土地,划给了沙俄,大概有10万平方公里左右。

不过那时候科布多的大部分地盘,依旧归清朝所有。一直到1922年以前,其实科布多的主要部分,还是在中国人手里。

奈何到了1922年,在苏俄的支持下,外蒙有了单干的计划,这里才逐渐离开了我们。因此如今的科布多,绝大多数地盘在蒙古国境内,少部分在中、俄、哈萨克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1869年的《乌里雅苏台界约》。

乌里雅苏台,就是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外蒙。这里包含了蒙古国、唐努乌梁海等地。

清朝初期,喀尔喀蒙古就已经归顺了清朝。到了准噶尔汗国被灭了以后,喀尔喀蒙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空间,他们和清廷之间就更铁了。

为了加强对这里的掌控,清廷将喀尔喀蒙古各大集团,进行多次细化,有点类似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大集团分化成了各个小集团,也就没实力和清廷对抗了。因此清廷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对这里驻军镇守了。

早在1728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的时候,就已经规定了中俄之间在中部蒙古地区的边境线。

雍正帝舍弃了贝加尔湖,但是换取了整个蒙古地区归属中国的事实。按道理双方应该按照这个条约继续执行下去。

奈何1869年,人家反悔了,再次对乌里雅苏台地区下手了。沙俄将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范围内的唐努乌梁海西北地区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都给割走了。

第三,1870年《塔尔巴哈台界约》。

塔尔巴哈台,也就是新疆的塔城。在1757年清朝灭了准噶尔汗国以后,这里便是清朝的地盘了。乾隆时期,这里称之为“塔尔巴哈台绥靖城”,因此又名“塔城”。

1764年,清朝开始设立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开始对这里进行有效统治。

不过问题是这里位于新疆西北,因此也成了沙俄的嘴边肉。

沙俄将塔城以西、以北,包括斋桑泊周围一圈地盘,全都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真是没见过这么划界限的。

沙俄在东侵过程中,在某个地方设了一个城堡以后,就宣布方圆几百公里都是他们的地盘了。所以说他们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只是纯粹为了欺负人而已。

塔城的辐射范围很明显是周围一圈,结果沙俄直接把塔城变成了边境城市,你说有这样划分国界的吗?

不管怎么说,就这样,一份总条约,3份子条约,便将我们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奉送给了沙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份子条约的签订背景,和《勘分西北界约记》还真不同。

1862年8月,中俄双方开始就西北划界问题进行谈判,但是到了1864年,西北地区就爆发了各种反抗清廷统治的起义。库车、喀什、吐鲁番等地,都建立了自己的集团,和清军争斗不休。

这事儿沙俄显得比较兴奋,但同时更兴奋的是隔壁浩罕汗国的军阀阿古柏

阿古柏就带了50多个人,便进入新疆开创自己的事业了,而且还真让他办成了。

1865年,阿古柏陆续拿下了喀什、英吉沙、叶尔羌等7座城,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

1867年浩罕汗国被沙俄征服了,一大批浩罕军民转移到了新疆,投靠了阿古柏,因此阿古柏实力大增。同年阿古柏改“哲德沙尔汗国”为“洪福汗国”。除库车以外,南疆大部分地盘已经都落入了阿古柏之手。

在这种情况下,沙俄与清廷先后于1869年、1870年签订3份子条约,可就意味深长了。

他们一边承认洪福汗国的合法性,一边与清廷划定西北边境。

其实沙俄的目的,是为了扶持洪福汗国,夺取整个新疆,从而再通过拿捏洪福汗国,达到控制新疆的目的。

因此,即便签订了这3份子条约,沙俄也已经做好了随时爽约的打算。毕竟一旦阿古柏做大,和清朝的谈判就没什么意义了。

结果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阿古柏倒向了英国,可把沙俄气坏了。因此,维持《勘分西北界约记》以及它的3个子条约,成了沙俄的底线。

能拿捏阿古柏最好,拿不住他们也能凭借这些条约,稳住已经占领的44万外西北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1871年,沙俄还贪图上了伊犁。

既然阿古柏拿下了南疆,1870年5月,又攻占了吐鲁番,切断了河西走廊和新疆之间的联系,大有搞定全疆的可能,那么沙俄自然想着浑水摸鱼。1871年,沙俄出兵攻占了伊犁。

这事儿严重违背了《勘分西北界约记》,条约才签订了几年啊?这么快就撕毁条约,是不是太过分了?真不把我们当回事吗?

沙俄也觉得没脸面,所以给出的理由是:

帮助清军镇守伊犁。

实际上呢?他们在伊犁殖民的10年里,将伊犁九城毁于一旦不说,还强行迁徙走了这里的大量原住民。至于当地人遭受怎样的厄运,也只有沙俄清楚了。

一直到1881年,双方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以后,俄军才撤离了这里,但外西北又稀里糊涂被他们割走了7万多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