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报道,汽车关税投票结束之后,柏林又陷入了不利的处境。在总理奥拉夫·朔尔茨的推动下,德国直到最后一刻才投出反对票,可即便这样,欧盟成员国还是为向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保护性关税清除了障碍。仅有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马耳他与德国一起投了反对票,这一情形表明德国目前在欧盟内部的地位比较脆弱。不过,要明确的是,加征关税本身属于错误的行为,而且德国并非唯一的利益受损方。
近期,中欧之间由于贸易争端而陷入较为紧张的态势。欧盟的部分行为致使中方极为恼怒,中方已经发出了最后的警示,若欧盟依旧执迷不悟,全面贸易战恐怕即将爆发。就在这一关键时期,欧盟内部出现了矛盾,冯德莱恩甚至遭到催促辞职的情况。那么,中欧之间的问题日后究竟会朝着何种方向发展呢?倘若贸易战果真爆发,中国又该做好哪些准备呢?自欧盟宣称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起,中方就派出代表团与欧盟进行协商。仅在9月20日之后的两周内,中方就和欧盟开展了8次谈判,并且在谈判过程中中方还主动做出了让步。
在中欧谈判进程中,中方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中方认真对待欧盟业界的诉求和意见,对于双方之间产生的问题,还拿出了合理且务实的解决方案。
不过,在中欧之间的核心问题方面,由于各方的意见有所分歧,所以未能达成有效的解决办法。中方团队回国,这并非表示谈判就此结束,而是为了筹备下一轮的谈判。下一轮谈判时,欧方将派出代表与中方团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欧方代表来到中国进行谈判,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加切实地感受到中方的诚意,并且探寻中国车企崛起的真正原因。
记者近日从多位市场人士处获悉,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已暂停在德国的两家电池工厂项目投资建设工作,恢复建设时间目前尚无时间表。多位了解相关情况的人士证实,这两家德国工厂投资成本高达300亿元。其中一家是位于德国萨尔州的电池模组和装配工厂,2020年11月公布规划,设计产能24吉瓦时,总投资20亿欧元,原计划2024年中期竣工;另一家是蜂巢能源首个海外电芯工厂,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州,2022年9月宣布,年产量为16吉瓦时电芯,原规划2025年投产。
此前相关媒体报道,蜂巢德国萨尔州工厂未能按时投入运营是由多种因素所致。其一为当地政策许可方面的状况,像规划许可的延迟,建设项目遭遇诉讼,这涉及消防、交通规划、噪音和环保等诸多领域。尤其是环保方面,因厂址计划建于萨尔州的三级水域保护区内,污染物排放细节必然成为讨论与审议的关键。其二,失去重要客户订单、欧盟多项针对性政策以及巨额投资成本等因素,可能也是致使蜂巢德国工厂停建的主要因素。
在欧洲汽车工业领域,德国曾经是声名赫赫的“老大哥”。然而当下,因为欧盟政策的短视,德国陷入了极为难堪的“电池荒”境地。意大利的情况与德国类似,在中欧电动车竞争与合作的博弈中“站错队伍”,进而付出了代价。2023年7月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华期间,主动向中国车企发出投资建厂的邀请,当时双方都对合作充满期待,意大利媒体更是将中国车企的到来视为意大利汽车工业“复兴的希望”。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意大利就在欧盟针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里投了赞成票。
据相关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有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的规划,计划于今年推出百款车型。北汽、奇瑞、东风、一汽等著名汽车品牌,正积极改进产品以契合俄罗斯消费者的需求。此外,阿维塔、深蓝这些之前未在俄罗斯设立代表处的汽车品牌,还有新晋汽车品牌奕派,也会向俄罗斯市场推出车型。报道显示,在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俄罗斯市场战略里,他们不仅注重提升汽车销量,还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并且,他们会充分考量俄罗斯当地的气候条件与司机的偏好来优化产品。这种很强的灵活性,使中国汽车制造商能够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而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影响力较为有限。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品牌汽车在俄罗斯的总销量为11.57万辆,市场占有率约为7%。俄乌冲突爆发后,雷诺、日产、丰田、福特、大众等汽车企业陆续撤离俄罗斯市场,中国车企旋即作出反应,填补了俄罗斯汽车市场的空白,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数据表明,2023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这一关键数额,达到创纪录的55.3万辆,市场占有率骤增至49%;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的销量为41.75万辆,占比达58%。
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德国大众、奔驰以及日本日产汽车公司遵循制裁俄罗斯的政策,完全撤离了其在俄罗斯的业务。而我国的奇瑞车企抓住这一契机,着手在俄罗斯境内开展汽车组装生产工作。奇瑞使用的三家工厂,正是原来属于德国大众、奔驰以及日本日产汽车公司的工厂。在这些工厂里,奇瑞的瑞虎SUV和Exeed车型正不断地从装配线下线。这一成果的达成,是中国汽车人经历众多机遇与挑战,挥洒无数辛勤汗水后的结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