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某乎上看到一个这样的话题:为什么中国在魏晋南北朝乱了那么久,到了隋突然就变得无比强盛?
网友评论区
汉末是中原文明的第一次大危机,古老的制度和信念都遭到了质疑和崩解,最终以民族融合,胡人汉化,重建军事基础的方式解决。随后唐朝,中原文化向四周扩散,带来的却是周边民族的本土化改造,终于在五代时期,东北方向的少数民族崛起,影响了之后整个历史走向,两宋的衰弱是更深层次的危机,意味着周边民族的组织能力治理能力和文化能力都足够维持国家运转。中华自秦汉肇始,地方士族以儒学为敲门砖和奠基石与一姓王族确立了帝国政治的底色,或许可以认为唐宋以后科举制解决了门阀豪族对高层官员的垄断,即士族对高层政治的影响渐小,但直至近代郡县以下地方仍以宗族家长实施管理.所以国家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越强,社会管理越精细则地方士族的影响力越小,至现代则近乎为无。从西晋以后,中国似乎就开始进入军事鲜卑化、政治汉化的时代,中间虽有变种反复,但总体一直到了清朝。所以为什么两汉很难得呢,因为纯粹汉化的时间也就这个时期,虽然汉民族的最终形成是到元以后了。
教科书上明确写了北魏分裂成东西魏,后东西魏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而南边的刘裕篡晋之后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教科书: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八王之乱-五胡内迁-衣冠南渡-东晋建立-王马天下-淝水之战-刘裕建宋江南开发-北魏改革-北魏分裂-杨坚篡位-隋朝统一。
所以赵大重文抑武在当时可再正常不过了,论谁经历了残唐五代十国武人乱政,大一统后必定会打压武人的,就是后继者不知道调整。
英国哪怕在农业时代,农业生产率也一直是比较高的,但是维持这种局面的代价就是,羊吃人维持了几百年,宁肯生产有利可图的羊毛也不生产粮食,当他们拥有殖民地的时候,把这一套也用在了殖民地身上,摧毁殖民地的纺织业,让孟加拉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人口,一次饿死爱尔兰七分之一人口。所以你看,残酷竞争背景下,才能让没有价值的自然消失嘛。好家伙,具装骑兵的崛起并不仅仅是因为民族碰撞,本质上是战场的变化,同时期的东罗马和萨珊也开始使用具装重骑兵,一旦在补给充足的地区作战,骑兵会自然崛起,先汉和匈奴在草原作战时也纵使有无法使用重骑兵,后来唐明与突厥蒙古的战争主力也是能长途奔袭的轻骑兵。在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这些胡人成为了司马氏诸王所征召的仆从兵。起初,他们或许只是作为辅助力量存在,然而随着局势的演变,汉人的军队由于陷入了无休止的自相残杀,兵力在这种内耗中逐渐枯竭。趁此机会,这些胡人的势力得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别提什么输血论,太滑稽。南北朝此消彼长,本就是基于实力,北朝一旦得到统一和稳定,凭借户口数,国力就会远超南朝,这和胡汉有什么关系。
唯一的关系就是如果是胡人建立的政权,如果争取不了汉人豪强的支持,那就稳定不了。而隋朝正是拨乱反正之后,彻底解决了内外的胡汉矛盾,南陈才传檄而定。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
欢迎留言讨论。
感谢一路有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