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残联以我市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着力打造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平台。经过几年努力,形成了“一个中心、两端互联、三类对象、四级服务、十六个应用”的“智慧残联”平台,以信息化、智能化实施精准帮扶,助力全市残疾人搭乘幸福快车,将残联的各项服务直接送到残疾人的手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数据”精准助残

市残联工作人员介绍,“智慧残联”平台的“一个中心”是指: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数据中心。该中心以中国残联残疾人证基础数据为核心,融合援引人社、民政、教育、工商等部门权威数据,通过持续开展全市残疾精准服务需求调查,全面了解残疾人及其家庭在就业、教育、培训、康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现状、服务、需求等相关数据,主动增加数据中心的精准程度与前瞻性。此外,该数据中心随时收集残联业务办理过程中产生的服务信息与收集到的需求信息,实时保持数据中心数据更新。如此,为实现精细化服务、明细化业务办理、透明化督促指导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现服务“一网通办”

据了解,“智慧残联”平台主要适用于互联网的电脑端和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以智能手机为主体,覆盖智能盒子、物联网设备、智能穿戴等便携智能设备的移动端应用。“两端应用”不仅满足各级残联办公应用的基本需求,也通过社交网络应用、小程序等灵活方便的渠道,实现了“让数据跑路,不让群众跑腿”“零距离”办事,为“一网通办”打通了渠道。市残联工作人员介绍,“智慧残联”平台将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群众、残疾人服务机构三者联为一体。通过“智慧残联”,残疾人群众可实时提交服务需求,工作人员及时得知并做出服务方案,残疾人服务机构实时响应,并将服务全过程记录,反馈给残疾人与工作人员,实现了一体闭环服务管理,真正实现了办事“零障碍”。

搭上“互联网”快车提升助残服务

在“智慧残联”平台上,来自基层的残疾人工作者将信息上传后,街道(镇)残联会及时提供相应服务、解决诉求,区(县)残联在及时响应街道(镇)服务的同时,实时调配服务力量、实时监督服务落实情况,市残联各业务处(室)则通过汇总分析相关需求与业务数据,作出政策修订等响应。“这一模式结束了以往各部门的‘单兵作战’,让残疾人服务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提升了助残服务‘加速度’。”一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认为,“智慧残联”实现了市、区(县)、街道(镇)和村(社区)四级残联组织上下联动,使残疾人工作更加精准、智能、便捷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