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中国革命史上,毛主席曾无数次靠着他的军事能力,领导着部队打败一个又一个强敌。可以说在党内,毛主席的军事能力显然是最强的,然而主席曾经遇到过一个公开嘲讽他的人,这个人就是凯丰,这件事给毛主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凯丰早年投身革命,1926年北伐战争中,他便积极配合革命,在地方上组织农会。后来,凯丰得到组织重视,前往苏联留学深造。回国后他相继担任诸多要职,为了苏区的建设,凯丰又被组织派到苏区,不久就成为了中央委员。

在这里,凯丰与毛主席有了接触,俩人都有着十分出色的文采。随后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凯丰又担任了执行委员。然而苏区内部的斗争却越来越激烈,毛主席在党内的斗争中遭到了王明等人的攻击,逐渐失去了权力,凯丰依旧担任要职,颇有才情的王明对他还是比较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只靠笔杆子,无法应对苏区当时的困境,在王明等人的主导下,苏区的问题不断扩大。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随后红军又在错误的领导下损失惨重。经历过湘江等战役的惨败后,党内终于开始全面反思路线问题,1935年1月15日晚,著名的遵义会议召开了。

在会议一开始周恩来发表总结后,张闻天便起身开始宣读他与毛泽东等人总结,对于博古等人问题的报告。

此事令会场的气氛变得十分紧张,博古等人依旧不愿意让步,找了许多借口为自己在指挥等问题上的错误做辩解。关键时刻,毛泽东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尖锐地批评了“左倾”错误,又指出:中国革命不能靠外国人指挥。

此言一出,顿时引发了会场的热烈掌声,然而就在毛泽东刚刚发言完毕,凯丰却突然站了出来。他直接质问毛泽东不懂马列主义,又指出毛泽东并不懂军事,只是看了《三国演义》《孙子兵法》就纸上谈兵。凯丰的话顿时令现场又沉寂下去,他坚持反对毛泽东带领军队,面对凯丰的质疑,毛泽东的回应非常有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毛泽东在访谈中想起了这件往事,他回忆道:“当时我并没有看过,那个同志硬说我看过。我问他《孙子兵法》共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他答不上来。其实他也没有看过。从那以后,倒是逼使我翻了翻《孙子兵法》。”

他以这种巧妙的回应,让凯丰被驳得哑口无言。这场风波并没有影响会议最终的结果,毛泽东重新赢得了党内支持,并带领红军摆脱了困境,从而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后,红军开始了艰难的长征,尽管在会议上与毛主席发生冲突,但凯丰依旧坚决踏上了长征的道路。一路上,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此前他对于毛主席的了解并不多。

可见到了红军一路巧妙摆脱敌人,走上正确的路,凯丰对于毛主席的军事能力非常佩服。更难得的是,毛主席大方地承认凯丰当时的批评有一部分是正确的,后来主席增加了自己的阅读量,还重点看了《孙子兵法》等书籍。

主席这般胸襟,令凯丰十分佩服。在长征路上的另一场重要会议上,他否定了自己此前的观点,转而坚决支持毛主席的领导。凯丰又积极发挥自己笔杆子的特长,他在批判张国焘路线,解决民族问题的过程中都立下了大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并没有因为凯丰过去的言论就否定他,中央一直都非常重视凯丰的宣传与文艺能力。后来,凯丰长期负责党内的宣传等工作,抗战期间中央在组织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时候,周恩来更是主动让贤,自己做凯丰的副手。

新中国成立后,凯丰又长期在东北局任职,后来被调入中央,担任宣传部副部长。遗憾的是,凯丰的身体状况并不是非常好,1955年,凯丰因病去世,年仅49岁。毛主席后来对于凯丰的工作能力是十分认可的,对他过早离世的事情,更是感到非常惋惜。

凯丰与毛主席从对立到合作,正是那个时期党内形势发展的一个缩影。毛主席是靠着自己的能力与人格魅力,让那些曾经质疑他的人心服口服,这便是他能克服困境,重新领导革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