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张家界的“绊脚石”,终于要被“卖”了。
多年来,这块“绊脚石”不仅是游客必备打卡的“无人区”之一,还被视为当地居民心中的“痛”,也被视为张家界旅游开发中的一块“绊脚石”。
投资22亿元、每天平均接待的游客不到30人、3年半亏了5个亿……无论哪个消息,单独拎出来都非常炸裂,而这些雷人的事情,全部都发生在这块“石头上”。
这块“石头”是在古镇遍地开花的2016年,由张家界旅游景区亲手“破土动工”的。
只不过,时间已经过去8年。
虽说不期望这块“石头”能蹦出齐天大圣孙悟空。但是这石缝上,甚至连草都冒不出来的尴尬处境,倒也是万万没想到。
如今,这个曾经的“绊脚石”,也开始被张家界“壮士断臂”了。
千年古镇用8年的时间
给资本讲了一个“故故”
说起张家界和这块“石头”的渊源,那还真不小。这块“石头”,正是大庸古城。
大庸古城其实不是一座“纯现代化”的商业古镇,或者说,至少曾经不是。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据资料显示,在大庸古城内的街区仍有80 余处古建筑,坐落于此 。
在明清时期,大庸古城的河面上,渡船穿梭不息,码头上船只络绎不绝,它们连接着周边的居民与文人墨客,那时的大庸古城商贾云集。
悬空而立的吊脚楼时常飘出热腾腾的香味、青岩板河街则见证了古城的繁华与岁月的变迁,在那个年代,大庸古城更是被过往的商人誉为“小南京”。
在当时,牌坊街、将军府、八大会馆、南门城楼(朝天门)、明代古城墙等建筑,都共同构成了大庸古城独有的风情,让见证过它繁华的人,在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大庸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现代化的浪潮冲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如今的大庸古城,是在明清时期的南门口原址上进行建设的。南门口曾是这片区域的重要门户和交通要道,可以说是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
大庸古城项目于2016 年正式开工,总规划用地面积为325亩,建筑面积大约为18.5万平方米。
自2017 年成功募集8.4 亿元资金以来,整个古镇项目已经投资了近22亿元。
据宣传资料显示,为了延续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该项目在当时被规划的时候,不仅保留了朝天门、古城墙、三元宫等历史遗迹,还修复了阳戏、古乐堂等场所,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场所。
同时,还重现了雄伟壮观的刘明灯将军府、神秘庄严的土司王宫、八方阁楼,以及南门大码头等景点,这些景点被称为 “古城十景”。
实的是,试问哪个从称自己为古镇的景点,不会说点小故事呢?光说不练假把式,只能说故事讲多了,没准有一天也会变成事故。
不仅不被当地人认可,甚至还被业内人士讽刺,称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空间规划、环境营造、建筑风格都是不伦不类,和历史没有什么关系。”(截取自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内容)
除此之外,这位从“故事”的角度,十分亮眼的大庸古城,更是用8年的时间,给资本讲了一个“事故”。
目光所及,皆是萧条
斥资22亿,造了一个“假城”?
说起张家界和大庸古城,倒还真是有种“望子成龙”的老母亲,和不争气的“儿子”的既视感。
相传,张家界市在明朝的时候,因为当地的居住区域,相对而言靠近当时一个名为大庸溪的地方,所以张家界市,当时所在的区域也被称为大庸。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左传文公十六年,当时正上演一场“楚国灭庸国”的年代大戏。
而这个庸国的“庸人”,迫于无奈,只能从自己的家乡庸国(今湖北竹山县)逃至湘西北,并在此靠溪河而居,为了能让子孙后代能不忘家乡,所以便将自己靠溪河而居的这块地方,命名为大庸溪。
虽然这些传闻都只不过是一些民间野史,看过就算了,但是“大庸”这两个字,说到底也算是随着从古城旁缓缓流过的澧水(湖南四大水系之一),流传下来了。
看到这里,也算是整明白了,是否张家界的“大庸古城”在当初命名的时候,就参考了这层含义呢?
看来,张家界对大庸古城,还是有一种执念的。但还是那句,如果光靠信念能赚钱的话,这世界就不会有“穷鬼”了。
所以大庸古城中大部分没有租出去的店铺、三三两两的游客、零零散散的地摊商贩、蒙上一层灰的演出海报……目光所及之处,都显示出一萧条的感觉。
在这里,冷清的大庸古城,居然还真萌生出了一种“褪去商业文化”后的静谧古镇之风,也算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了吧。
虽然这个静谧得到古镇之风,没有规划生活空间、公共空间,剩下的只是商业空间。
缺乏创新与特色的古城,难以成为持久的热门项目,这已是公认的事实,只不过没想到,有着真历史的大庸古城,居然也会变成古镇发展的炮灰罢了。
而当初大刀阔斧投入的22亿元资金,面对大庸古城不佳的业绩,自然也变成了落在张家界身上的一块沉重的“绊脚石”。
不仅让张家界步履蹒跚,更是负重前行。
日均购票不足20张,半年仅接待2300人
“千年古镇一哥”跌落神坛
在今年9月,张家界公司发表声明,指出公司面临部分债务延期以及债务到期提前的情况。
一些债权人甚至对张家界提出了诉讼,导致公司部分资产被冻结了。
而反观,累计投资超22亿元的大庸古城,在近三年的业绩中,不能说是无功无过,只能说是惨不忍睹。
截至今年上半年,大庸古城已经累计亏损超5亿元。
在上半年,该景点的购票人数也仅为2300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大约80%,平均每天的购票人数已经少于20人。
“人都去哪儿了”,大概是每个购票进入大庸古城的游客首先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
不仅是亏钱,大庸古城的资产负债率更是惊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负债率已经高达88%。
所以,付不起钱的“大庸古城”,最近也因为一笔到期债务不能清偿,而被申请破产重组了。
图为每日经济新闻拍摄的大庸古城重整案的接待点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内容显示,一份关于大庸古城债券申报的清单,列出了40余家企业和机构。
其中一位债权公司的负责人还透露,大庸古城至今还欠着他们几百万元的款项。
虽然一部分人对于大庸古城的重整表示不担心,但是如果重整失败,大庸古城将可能被法院宣告破产。
而让大庸古城最终走到这一步的,很大一部分原本都是因为“它不像古城,更像现代人打造的一个商业街区”的属性。
多地频发“僵尸古镇”
有的人被骗倾家荡产
有的古镇项目斥资100亿,也凉了
2010年至2020年是旅游的大发展时期,当时有不少人盲目投资。
这种盲目投资就包括这种古镇、古城的建设,还有一些低质化的乡村景区建设,现在都没游客,这些景区被称为“僵尸景区”。
从2010年至2020年,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旅游业也经历了一场迅猛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不仅涌入了大量的所谓“古镇旅游景点”,也让一些投资者、商家跟风加入,自此产生了大量的盲目投资行为。
然而,这些缺乏长远规划的项目,往往就导致了这些“古镇旅游景点”的低质和同质。
所以,在当短暂的热度逐渐褪去之后,这些景区自然也就渐失去了吸引力,游客数量锐减,最终沦为了所谓的“僵尸景区”。
例如曾经投入资本高达 50 亿元的桃花源古镇项目,开始的时候确实是风风火火的,借着背靠桃花源景区的优势,吸引了不少的投资者。
但是当建成后运营状况不佳之后,350 名左右的业主、投资者血本无归。
花费 110 万元全款买商铺的业主、花 40 多万元买古镇公寓的业主,还有花 300 多万元买店铺,每月还贷五六万元,入不敷出只能断供的业主……
这些都是曾经发生在桃花源古镇项目的经验教训。
除此之外,还有商铺多呈歇业状态的官窑古镇、总投资 100 亿元导致即使免费开放,客流量也依然不多的微山湖古镇(红荷水镇)。
以仿古建筑和水乡景观为主,但是由于招商运营不善,商家陆续撤离的水乡古镇、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导致工程停工荒废的水西古城……
这些景区的现状反映了,过去十年间旅游业盲目投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就像张家界的大庸古城项目自2016年开工以来,投资22亿元,但游客稀少,三年半亏损5亿,成为当地旅游开发的负担一样。
可能这些最终跌落神坛的古镇景点,都曾和大庸古城一样,曾是古时期繁华的商业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特色,最后都被现代化建设使其失去往日活力。
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这些破败的古镇,都像张家界市和相关企业一样,没有放弃对古城的拯救和改造,力求大庸古城重新焕发活力的话。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游客会看见他们着手对古城进行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保护,对古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故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整理,提升古城的文化价值。
没准有一天,人们期待的古城,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大家觉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的看法,谢谢大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