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南京市竹蜻蜓儿童友好街区作为道路空间适儿化改造可复制典型经验入选其中。短短1000米的城市街巷,如何经过改造后,成为一片儿童友好街区?记者进行了走访。
竹蜻蜓儿童友好街区位于江宁区竹新路沿线,东起竹山路,西至新亭西路,全长约1000米。该项目是2023年度江宁区儿童友好十件实事之一,于2023年底竣工投入使用。下午3点,还未到放学时分,街道两旁的长椅上坐着不少休憩的家长和居民。沿线共有2所小学和1所初中,学校围墙旁的通学路整洁宽阔,可容下多人并行。“之前学校的围墙就贴着现在看到的这些树木,学生上下学只能沿着马路牙子走,还有人车混行情况,存在安全隐患。”谈起之前的路况,一位学生家长不禁皱起了眉头。
该片区属于江宁老城区,又关系到约8000名在校学生的出行安全,这个项目对于儿童友好理念的深入推进更具有实践意义。如何聚焦“一米友好”?据介绍,在该项目启动阶段,就充分体现“儿童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项目实施单位邀请周边2000多名学生及家长参加问卷调研,充分了解孩子们的通学状况,征求环境改造需求。
江宁区妇儿工委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竹蜻蜓”这个名字是前期江宁区妇儿工委在网上发起“竹新路儿童友好街区昵称”征集活动,共收到651条昵称,后经过各单位和网络投票确定的;同时,组织学生参与设计工作坊,通过写字、绘画和挑选意向卡等方式,一点一滴描绘孩子们心中的理想方案。“他们还亲手搭建了设计模型,反馈给施工方,基本按照1:1还原。”
以出行友好、活动友好为主题,经过改造后,沿街建筑后退3至8米,车道数由2车道改至1车道;两侧非机动车道拓宽至2米,该路段还建设彩色通学路径,改造了路口7处。彩虹斑马线、艺廊迷宫、竹蜻蜓主题标识……每一处细节都传递出对儿童的满满爱意。
“路旁的绿植都按照‘一米视角’重新种植,丰富近地植物数量与种类。在日常城市基础设施中增加如洞口、迷宫、小山坡等新颖的可玩性环境小品。”学校围墙不只是空间隔断,融入对儿童眼睛友好的彩色系马赛克,还增加了学生作品展示区域,升级为更有温度、更有活力的童真空间。沿线还充分利用街角空间,打造了儿童友好公园、小型城市客厅等儿童活动空间。记者从现场看到,有沙坑、露台、篮球场、跳房子格子、铁链荡桥等多种设施可供玩耍。放学后的孩子们像一群雀跃的小鸟,奔向他们喜欢的设施,家长们在一旁露出满意的笑容。如今,整个街区仿佛披上了一身“童装”,色彩斑斓,已成为校园、公园与家园和谐发展的高品质魅力街区。
小小空间,折射出城市治理的大智慧。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坚持市区两级协同联动,部署各部门、各板块抓紧开展项目储备,谋划好项目建设点位,挖潜城市和社区的“金角银边”,编制出台《南京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及《南京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标体系》。今年,持续开展儿童友好街区建设,按照生活、文化、商业、游憩、田园小镇五个主题,遴选出10个儿童友好建设街区。
为倾听“一米视角”的新想法,我市畅通儿童参与公共活动和公共事务机制渠道推动儿童参与,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活动,如:开展“小小民生观察员”社会实践活动,定向启动“征集市民好建议——民生实事‘金点子’”活动,编制“十大儿童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并组织开展“小小讲解员”“少年城建说”“我是环保小局长”“跟着垃圾 ‘趣’旅行”等系列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儿童全方位参与融入城市建设。(刘安琪)
来源:新华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