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书法60多年,第一次办个展。练书法跟熬粥一样,需要文火慢炖。”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史涌华日前在他“翰墨绘春秋——史湧华墨迹展”开幕现场,对记者如是说。
与新中国同龄的史涌华,为此次在上海市政协书画院举办的“翰墨绘春秋”个展精心挑选了200多幅书法作品。
谈起首次个展之所以“姗姗来迟”,史湧华说:“办个展,至少要自己对作品满意。过去的很多年,我对自己的作品始终不够满意,如今才觉得可以,也算是向前辈和业界的一次汇报。”
史涌华此次展出的书法作品囊括了正楷、行书、隶书、篆书等多种书体,内容涉及古今诗文经典、励志箴言等题材,作品凝聚了史湧华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创作才华,更描绘和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年来的辉煌成就。
史涌华的书法作品
上海人史湧华出身于军人家庭,他的父亲史汉山曾获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一等功臣。18岁时,史湧华投身军营,为文艺宣传事业奉献了近20年青春。在军营中,他有幸得到军旅书法大师舒同、李铎的悉心指导,书艺突飞猛进,被誉为“军中艺术家”。
2017年,他被联合国非遗保护基金会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作品被法国卢浮宫收藏。史涌华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师。
史湧华从12岁开始与书法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到如今75岁首次办个展,超过一个甲子的笔耕不辍,淬炼出史湧华的个人书法风格,也践行了老师们的教诲。
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史湧华有缘成为了海派金石书画大家钱君匋的弟子,又得益于谢稚柳、陈佩秋、高式雄、徐伯清、王伟平、张森、刘小晴等诸位大家的提点。
史涌华牢牢记得谢稚柳先生的点拨,谢先生曾对他说:“我观察你笔意,建议你临清代大书家何绍基。但何绍基进去容易,出来困难。临好了,基础打扎实了,就要毫不犹豫走出来,写自己的字,让人不看落款,就知道是你写的,你就成功了。”
钱君匋先生也教导史湧华,不能光会写字,还要提高知识面,开阔眼界。不能光临贴,临得再像,也是别人的东西,应该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风格。
多年来,在诸多名家大师的指导下,史涌华潜心研究书法艺术,在各种书体的临习中,汲取营养,终于熬化为自己的风格。
学习书法如同熬粥,在史湧华身上表现得格外贴切,因为他曾创立了粥天粥地文化艺术餐厅,那里也曾是海上书画家们的重要活动场所和交流平台。
在“翰墨绘春秋”个展现场,除了史涌华的作品,还有一批海派艺术大师为他留下的墨宝。其中,有钱君匋先生为粥天粥地餐厅题写的招牌,程十发先生玩谐音梗的“知粥常乐”,谢稚柳、陈佩秋的“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王宏喜的人物画“粥佛”,此外还有胡问遂、高式熊、王伟平、张森、蔡国声等大家的墨迹。
当年走进”粥天粥地”餐厅,仿佛走进海派名家书画沙龙。不仅如此,餐厅还不定期举办沪上中青年书画家的展览。
如今,虽然餐厅已成往事,但名家大师的题字犹让当年的盛况历历在目,激励着史涌华。他说:“我想把更多时间留给写字,专注于书法,以笔墨书写春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