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是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两大基石之一。很多朋友都在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张医生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越是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朋友们就越担心它的副作用。
不信朋友们好好回想一下,生活中,很少有人关心感冒药的副作用,而对于阿司匹林、降压药、降糖药和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却如数家珍。其实,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副作用的发生与用药时间和使用剂量成正比。也就是服药时间越长,副作用发生的概率就越大。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有3大块,分别是肝损害,肌肉损害和糖尿病。
在这其中,争议最多,最让人担心的,就是糖尿病。张医生以往也写过不少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朋友们的阅读量也不少,为何今天还要拿出来说呢?并不是为了炒冷饭,而是因为最近的几个研究,又出了2个数据,张医生感到很重要,因此,才再次提到这个话题。
首先,朋友们必须知道的是,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确实可能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多项研究和文献表明,他汀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影响胰岛β细胞、降低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以及减少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和糖尿病的发生。此外,高强度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更高的糖尿病风险相关。也就是说,服用剂量越大,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
一项分析就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朋友,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比安慰剂组高出10.9%和10.4%。另一项研究更是指出,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约30%有关。这是张医生提到的第一个数据,这两个研究结论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以往我们确实知道,他汀类药物有引发糖尿病的风险,但不知道风险居然会这么高。
就如张医生常说的,咱们不能仅仅依赖一两个研究结果,就轻易得出结论,但这些研究起码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他汀类药物导致糖尿病的风险,比我们以往的数据大得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局,是因为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去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例如,他汀类药物可对胰腺β细胞、周围组织以及相关基因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新发糖尿病。具体机制包括增加其他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损伤胰岛β细胞、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等。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可能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GPR40通路,降低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并通过抑制L型Ca2+通道来影响胰岛素分泌。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其对血糖调节的不良影响也不容忽视。很多对西医有偏见的朋友看到这里,就会得出结论,西药的副作用太大,治好了一个病,会导致另一个病的发生,导致我们需要继续吃药,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就会掏空病人的口袋。
一些朋友有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朋友们要知道,药物之所以会出现副作用,这与药物的本质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这样说,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绝对没有副作用的药物是根本不存在的,包括中药和中成药。就如经济学里的名言:凡是选择,都有代价。
话题有点扯远了,让我们回到他汀类药物,尽管存在这种风险,但总体上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被认为远大于其增加糖尿病风险的可能性。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医生通常建议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并密切监测血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他汀类药物在引发糖尿病方面的风险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匹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血糖调节的影响较小,而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则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
虽然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但这种风险相对较低,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被心血管益处所抵消。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他汀类药物仍然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
让我们再来看一些关于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与增加糖尿病风险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3方面的信息:
- 心血管保护作用:多项研究和指南均指出,他汀类药物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例如,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以显著减少冠心病和原发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包括心肌梗塞、中风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 糖尿病风险增加:尽管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也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确实会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例如,一项遗传学随机试验发现,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酶的活性,可能引起体重增加,从而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另一项meta分析也指出,高剂量他汀治疗比中等剂量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12%。
- 风险与益处的比较:尽管存在增加糖尿病风险的可能性,但总体上,他汀类药物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远大于其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研究发现,他汀对心血管疾病的总体益处与新发糖尿病风险之比是9:1,这是今天咱们要说的第二个数据,这个数据意味着他汀类药物带来的益处远大于其潜在风险。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尽管他汀类药物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但对于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其益处通常被认为大于风险。因此,他汀类药物仍然是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的首选方案。
今天的内容就先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