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但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了一定的困难与挑战。
对此,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相继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指导性文件,为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有用的法治依据。
中央重拳出击,清理拖欠企业账款问题
10月10日,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要“加强权益保护”,要有针对性细化支付账款规定,设置账款拖欠协商调解处置程序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对推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作出系统部署。《意见》要求,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和项目资金监管。定期检查资金到位情况、跟踪资金拨付情况。优化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投诉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合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中央重拳出击,出台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指导性文件,是一整套的系统打法。但政策的推行和落地实施,需要政府、社会和民营企业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应采取果断措施,建立欠款清偿机制,加强债务监管和违约惩罚等。另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以合同、欠条等作为抵押物获取银行贷款,再由欠款方按期归还给银行,以盘活被欠款的民企。
立法进程加快,民营企业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
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行为,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不能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及时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的地方必要时进行督查,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今年2月,国家便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在去年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曾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拟一揽子取消和调整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的33个罚款事项。
分析人士表示,过度的处罚,无异于竭泽而渔,从长远看,它也是在透支一个地方的发展潜力。因为它不仅不创造财富,且由于罚款过重、过滥,对市场主体带来无法承受之重,还将削弱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与积极性。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民营企业超55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量的比重达到92.3%;个体工商户超1.25亿户;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55%。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不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影响力上,都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民营经济顶起半边天的大背景下,如何切实保证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专家表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而在政府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法治保障的同时,民营企业自身也应积极主动寻求创新和发展机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与底气,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