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3日,抗联第三路军参谋长许亨植壮烈牺牲。

作为抗联的高级将领,由于许亨植的巨大影响,关东军“讨伐队”和对待杨靖宇、陈瀚章和赵尚志一样,在烈士牺牲以后还割掉了他们的头颅,此举目的无非是用来震慑和打压东北的革命群众。

但是,许亨植的牺牲和杨靖宇、陈瀚章和赵尚志有所不同,那就是牺牲之前没有来得及销毁一个笔记本。而许亨植这个一直贴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录着巴木东地区几乎所有抗联和抗日团体的名录。

作为抗联第三路军参谋长、第3军军长兼12支队政委,许亨植是如何牺牲的?

许亨植的身上,为什么会一直保存着这么一个笔记本?

日军“讨伐队”有没有缴获这个笔记本,又从中查获了多少抗联组织和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亨植,抗联第三路军参谋长、第3军军长兼12支队政委。

许亨植出生于朝鲜庆尚北道,祖上还是李氏王朝的贵族。但是,随着日本侵略,许家的家道中落,许亨植也在十几岁时跟随父母移居到辽宁开原,在他20岁时全家又搬到了哈尔滨的宾县。

许亨植积极投身革命,还因为组织反日游行被关押一年多。

哈尔滨失陷后,许亨植离开宾县到了松花江下游通河、汤原、珠河一带,这也是赵尚志、张寿篯(李兆麟)哈东支队活动的区域,许亨植任大队指导员、团长、师长、第3军军长、第三路军参谋长。

1940年1月,由于减员严重抗联第三路军3个军缩编为4个支队。第3军、6军各一部编为12支队,6军军长戴洪滨任支队长,第三路军参谋长许亨植任政委,随后12支队开赴三肇平原。

许亨植是一位经受了考验的抗联干部,1940年9月,12支队在昌五街和日伪军遭遇,支队长戴鸿宾携带4万满币、60多两黄金不辞而别,政委许亨植、徐泽民、张瑞麟带领余部分别突围。

许亨植无疑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随后第6、12支队160多人进入远东整训,留在东北的许亨植手下只剩两个小队,朴古松活动在庆安、铁力一带,张瑞麟活动在巴彦、木兰、东兴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亨植牺牲时,正是从张瑞麟小队离开,返回朴古松小队途中。

张瑞麟所在的巴彦、木兰、东兴地区,就是常说的“巴木东”地区,经过张瑞麟等人半年多努力,在巴木东一带发展反日救国会成员200多人,许亨植此番前来就是指导张瑞麟小队的工作。

作为许亨植的老部下,张瑞麟对老领导的工作自然十分支持。他不但陪同许亨植和小队成员谈话,还深入东兴山边炭窑工人里头调研,甚至把反日救国会等反日组织情况都作了汇报。

看到张瑞麟的工作卓有成效,许亨植格外高兴,一空下来就坐在树墩上写进笔记本,连反日救国会成员住址都记得一清二楚。许亨植希望向上级汇报,利用这些骨干分子让巴木东的抗日再上一个台阶。

张瑞麟见老领导这么仔细,反倒有点担心:“书面文字一旦丢失,可不得了。”

张瑞麟比许亨植小2岁,出生于辽宁锦州,7岁时随全家逃荒来到吉林扶余。"九一八”后参加了杨靖宇的磐石游击队,后来到哈尔滨从事地下工作,1940年以后重返抗联任12支队政治部主任。

许亨植也参加过地下斗争,但是对张瑞麟的善意提醒只是一笑了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抗联第三路军的参谋长,许亨植的斗争经验不比张瑞麟差。

但是,在对东北抗联坚持战斗的残酷性方面,似乎张瑞麟比许亨植的头脑更清晰,毕竟多年的地下斗争和抗联第一线的战斗经验,让张瑞麟的神经时刻都在紧绷着,警惕性也比许亨植要高得多。

或许在许亨植看来,只要几天时间就能回到铁力,这些资料很有价值。

而张瑞麟的担心也不无道理:第12支队似乎已被关东军和伪警察“讨伐队”盯上了,尤其是庆安警务科国长有、宫富的“讨伐队”50多人,频频出现在朴古松、张瑞麟小队周边,像阴魂一样若即若离。

1942年8月2日,太阳偏西时,许亨植带着警卫员陈云祥要回去了。

张瑞麟想多派几个人护送他们回到指挥部所在的密营,但是许亨植拒绝了。因为张瑞麟小队只有20多人,少一个人就有一个空缺要大家来补。最终,张瑞麟让熟悉敌情、为人机警的战士王兆庆护送两人回去。因为一路上,要尽量避开无处不在的“讨伐队”、

三个人专挑人迹罕至的荒山小路行走,天黑的时候不过才走出了20 多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天色已黑道路难辨,许亨植决定休息一晚养精蓄锐。

三个人就在春峰岩山下、邵凌河畔露营,补充一下体力第二天再出发。走了大半天,本来张瑞麟的密营也没有多少粮食,中午只是喝了点稀粥,三个人这时候又饿又累,很快就靠着大树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许亨植睁开双眼,只见王兆庆还在酣睡,警卫员陈云祥在洼地里点起火来,挂起三个茶缸准备煮一点稀粥当早饭。8月密林有些清冷,许亨植站起来活动活动身体。

王兆庆也醒了,一看陈云祥点火的树枝有些潮,冒出的一股青烟越来越大,不无担心地嘀咕了一句:“云祥,拿袖子扇扇火让他着的旺一点,烟大了别把恶狗队给招了来。”

王云祥用袖子扇了扇,火势的确大了一些,但是冒出的烟还是非常明显。

茶缸里的稀粥终于煮熟了,王云祥和王兆庆赶紧把火扑灭,几个人席地而坐,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一边喝着没有几个米粒的稀粥,一边商量加快行程赶回指挥部,早一点把巴木东的情况向上级汇报。

突然,不远处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三个人马上警觉地分散开来。

一阵密集的枪声马上响了起来,原来土匪出身的“讨伐队”队长国长有,凌晨3点左右就在5里开的外山上,居高临下发现了邵凌河畔冒出的一股青烟,马上设了3道卡子,带着30多人包抄过来。

也许有人会说,不生火就没事。实际上,不吃饭也要烤火,防止失温而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讨伐队”大多数土匪、叛徒和地痞组成,最难对付。

如果不是国长有的“讨伐队”,单靠关东军不会如此熟悉许亨植几个人的活动规律,也不会在凌晨时分就发现5里以外升起的青烟,更不敢不等天色大亮就出动30几人进行尾追堵截。

激战中,警卫员王云祥首先牺牲了。许亨植命令王兆庆马上回去给张瑞麟报信,带领队伍转移,自己则坚持了1个小时,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最后牺牲在“讨伐队”的机枪下,年仅33岁。

等张瑞麟带着小队赶来,已是8月4日早上,一夜之间许亨植烈士的遗体只剩下两条小腿的残肢。张瑞麟判断,如果许亨植的头颅被“讨伐队”砍下拿走,那么其他的部位一定是被狼吃掉了。

张瑞麟最担心的,还是许亨植的文件包和笔记本,可是四下寻找一无所有。

张瑞麟后来才知道,“讨伐队”队长国长有不但搜获了许亨植的文件包、笔记本,还找到一枚名章、一副眼镜和一支德国造驳壳枪,最后又割走了许亨植和王云祥的头颅,向主子邀功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瑞麟召集所有交通员,分别通知“反日救国会”骨干马上撤离。

但是,大多数人或者家里拖家带口,或者不愿离乡背井,或者抱着侥幸心理,都没有转移。而接下来的几个月风平浪静,似乎也证实张瑞麟的担心是多余的,很多人悬着的心也放回了肚子里。

1943年春,日军在几个月的秘密调查后终于出手了,巴木东地区近600人被捕。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半年多以前抗联第三路军参谋长、12支队政委许亨植没来得及烧毁的文件包和那个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