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岭牌楼。位于纪念馆约1公里处,是析城山与杨柏大峡谷必经之路,四周松柏葱绿,绿色生态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孙文龙精神文化生态园”红色大字很远就能看到。“瞻仰红色教育基地圣景,领悟中华民族公仆精神”“鉴赏名家学者贤士墨宝,体味奇山碧水苍松神韵”展示了孙文龙纪念馆是一个以红色为主、绿色为辅、文化为魂的精神家园。孙文龙雕像。汉白玉塑像高达3米,洁白鲜亮。背靠青松,群柏簇拥,双目平视,身映品莲池中,象征着孙公廉洁清白,与民鱼水相连。
孙文龙,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申请从优越的省委机关返回阳城支援农村建设,先后任乡长、公社书记、县革委会主任,连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1982年因公殉职,年仅51岁。孙文龙纪念馆建在孤堆底村孤山脚下。始建于1999年,占地1.8万平方米。它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完全由老百姓和社会各界自发捐资修建而成。该馆依山拓建,红墙碧瓦,庄严肃穆,十余处景观依次错落点缀其中。
赏书林。孙文龙逝后,新华出版社、红旗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等多家新闻机构将社会各界用其事迹及精神著述的各种文本,编辑成数十种书籍、刊物、电视连续剧《沧桑情》及大型豫剧《公仆孙文龙》传于后人。现以碑刻展示,所刻之字因文不同而流动,随情高低而起伏,正面为原著封面,背面是内容简介,奇特新颖,实为碑林之特景。
品莲池。清风拂水面,明月映潭中。人品如莲品,心清似水清。荷花白如玉,金鱼戏清池,寓意孙文龙像莲花一样的高贵品质。
千米碑林。是整个纪念馆中具有标志性的碑林群,分为树碑励人、听语观人、志书传人、影像忆人、读文品人等五大系列,上面刻有孙文龙书记言、行、文、教内容、各种志书记载及200余位名人、学者、贤士、将军、部长题词等,具有极其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敬松台。敬松台前观题词,百年之后成珍迹。敬松台是集名家贤士,党政领导、中外友人于一体的书法大观园,他们用各自风格对孙文龙书记进行了客观而真实的评价,是难得一见的墨宝群。
听松榭。美丽的听松榭记载着孙文龙1973年回家养病期间,冲破重重困难,历尽艰难险阻,硬是让光秃孤山披上了绿装的动人事迹。
展览厅珍存有孙文龙书记清贫廉洁、创业穷乡的三百余件特色遗物,墙上资料记录着他一生力变三县的坎坷经历;缅怀堂珍存着中共阳城县委三次作出决定向孙文龙学习的文件、资料,为孙文龙编纂的书籍、故事、文章、报纸、电影、电视剧及上百面锦旗、牌匾。思贤壁、赞君屏、牌匾图、影视厅、钟鼓楼等均是党员干部、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孙文龙精神,接受红色教育之地。
孙文龙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段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杆旗帜。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闪烁着社会主义的和谐理念,而且饱含着亲民爱民的百姓情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摘自:阳城文史
孙文龙,1931年出生于山西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1975年任阳城县委书记,1977年任武乡县委书记,1980年10月,任屯留县委书记,1982年3月16日,去世在屯留县委书记的岗位上。被誉为太行山上的焦裕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