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舞剧《李清照》在上海文化广场正式首演,这是上海歌舞团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后倾力打造的又一部大型原创舞剧,舞剧以李清照波澜壮阔的生平故事为核心,通过融合中国古典美学精髓与现代审美及创新元素,历经两年的精心打磨与广大观众见面。本期大师课我们跟随剧评人孙依的解读,走进这部舞剧,感受其中的宋代美学与当代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一代词宗”“千古第一才女”

是世人送给李清照的美誉

也是遮住她真实一生的纱帘

与《永不消逝的电波》重叙事不同,《李清照》重写意,以“词牌名+人生阶段”为小标题串联。比起平铺直叙地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舞剧《李清照》试图用写意的方式告诉观众,那些或隽永或豪迈的诗词,是李清照在怎样的人生阶段和心境之下孕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半场以《金石录》成书过程为脉

山河破碎之时,胆魄骨气力压须眉

舞剧上半场以李清照亲笔撰写的《金石录后序》为考证,以《金石录》的成书过程贯穿整个叙事脉络,见证文脉在战乱中的绵延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剧中,李清照与第一任丈夫赵明诚“相悦”“入梦”“赌书”的片段,不仅仅是浅薄的爱情描写,更是对夫妻共修《金石录》时琴瑟和鸣的描绘:居于乡里,平静安宁,共同研文治学创作,节衣缩食一起搜求金石古籍。这段时光也在李清照亲自撰写的回忆性散文《金石录后序》中有详尽的叙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后序》也记录了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的生活变化,以及在战乱中金石文物的聚散过程。对应舞剧中的“宦海”和“南渡”,是上半场的高潮——赵明诚沉沦宦海,纸醉金迷,丑角群舞衣袖相连,象征官场勾结,肢体动作受制于服装,使得动作呈现怪异而邪气,非常巧妙。作曲郭好为极为擅长用电影音乐的方式铺呈乐思和发展动机,同时也善于利用配器:传统的管弦乐底色描绘官场的奢靡,而中国乐器阮的音色加入,用不同的色彩勾勒出花天酒地之下的暗流涌动。

当金兵入侵,战事突起,奢靡而无能的朝廷无力抵抗,赵明诚弃城而逃。乌江之畔,扮作难民的群舞匍匐地上,用现代舞的肢体语言,展现哀鸿遍野、饿殍千里的惊心场面,肢体化为人浪将李清照包围。

宋代重文轻武,像赵明诚这样的文官缺乏实际的行政管理和军事指挥能力,面对金兵入侵时的怯懦也非全然不可理解,而这也恰恰衬托出李清照力压须眉的胆魄和骨气。

下半场用“汝瓷”的煅烧

比喻“一代词宗”最终大成

舞剧下半场,赵明诚早亡,李清照孤身漂泊,途中拼命保全,但仍然有很多珍贵的金石典籍在战火中遗失,疲惫之际遇见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却不想奸人只因觊觎财产才与她结婚。看破之后,李清照毅然“休夫”。虽然根据当时的法律,妻子状告丈夫哪怕成功解除婚约,女方也要被牵连坐牢。但李清照甘愿以此换得自由,不愿违心、不愿将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生后半程漂泊流离,家国皆破碎,人生百味八苦郁结心头。但恰恰是这样的背景之下,李清照依然守着一份傲骨和坚韧的心性,情系家国,并决意独自校勘《金石录》赓续中华文脉,对应舞剧中“梦醒”“续脉”的蜕变重生。

这样的一份珍贵品格,舞剧选择用宋代珍贵的“汝瓷”作为李清照的象征。细心的人会发现,舞剧《李清照》的主色调就是汝瓷的天青色。此外,剧中李清照两次从帷幕上汝瓷瓶形状的门洞中走出,也暗示了这种对应。

舞美设计胡艳君说:“瓷器从汝窑中拿出来,非常光洁亮丽、完整,但是当它开片之后出现的裂纹就象征人生的一些挫折。”(开片是汝窑瓷器的传奇纹饰,由于温差变化产生,在出窑和后期使用中都会诞生,形状犹如蝉翼)这种开片是时间在瓷器身上留下的印记,乍看如破裂,以指腹轻抚却光滑莹润,正如李清照一生的写照:“雨过天晴云破处”“似玉非玉胜似玉”。

舞剧的尾声“词宗”段落伊始,音乐停,汝瓷开片的清脆之声响起,用艺术化的手法,象征一代词宗已成,也象征李清照超然脱俗的品格定性,历经千帆,回望一生时的复杂和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只不过一切都不再重要。

看见真实的李清照

李清照与赵明诚年少时琴瑟和鸣、共修金石录的情意,并不影响她在得知赵明诚弃城而逃时的怒其不争。她遇见张汝舟时的渴望寻一个归依,也并不影响她看清此人真面目后的毅然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短的标签如一叶障目,舞剧《李清照》可能没有《朱鹮》的唯美,没有《永不消失的电波》的戏剧性,但是它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上一位伟大女性真实的一生,而不仅仅是“一代词宗”和“千古第一才女”的符号和标签。

文:孙依

图:上海歌舞团

编辑:杨延超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