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有人将辽沈战役中的黑山阻击战,塔山阻击战以及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并称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塔山阻击战因为林彪那句“我只要塔山,不要你的伤亡数字”而名垂战史,但实际上黑山阻击战的意义丝毫不亚于黑山阻击战。他的战略意义在于成功地阻止廖耀湘兵团西进营口的任务,为东野战军主力合围廖耀湘兵团创造了有利条件和赢得了时间,而最后彻底歼灭廖耀湘兵团,对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黑山的地理位置很具有特殊性,黑山位于大虎山至沟帮子之间,是由东北向西南的山地丘陵地带,西北方向有医巫闾山,最高峰望海峰海拔867米,而东南方向是绵延90余公里的沼泽地带。在山脉和沼泽之间有一条宽约20公里的狭长走廊,北宁铁路、大郑公路贯穿其中,这是沈阳去往锦州唯一的路。黑山、大虎山分立两旁,开则南北畅通,闭则人车堵塞。只要卡死这一条线。廖耀湘必然无法突破。从地理位置上看,廖耀湘兵团无论是向西收复锦州,还是向南方的营口走海路,黑山和大虎山都是必经之路。在10月16日,即锦州解放的第二天,杜聿明来到廖耀湘兵团,就下一步军事部署展开探讨。当时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向西打收复复锦州。但这个部署无论廖耀湘和杜聿明都认为不可能。第二条是依照卫立煌的意见回沈阳。但在廖耀湘眼里这就是第二个长春。第三条路就是廖耀湘提出的前往营口,从营口收复锦州,如果不能收复则从海路撤往华北。对于这个部署杜聿明应该是支持的,但由于惧怕蒋介石淫威,因此杜聿明希望廖耀湘上报南京。而对于廖耀湘来说,他的计划最关键一点就在于时间。
在得到杜聿明默许的情况下,廖耀湘的第九兵团召开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参会的都是各军军长,即新一军(军长潘裕昆),新三军(军长龙天武)、新六军(军长李涛)、四十九军(军长郑庭笈)、七十一军(军长向凤武)。这是第九兵团组建以来各部军长长官第一次同框会议,也是最后一次。在军事会议上,尽管意见都还没完全统一,有的主张回沈阳,有的赞成去营口,但廖耀湘召集这个会的目的,显然不是集思广益,而是直接公布方案部署。他已经不想听从任何人的意见。而16日上报南京的军事计划没有按时回复,导致廖耀湘原本在十八日拂晓发起对黑山的攻击,一直拖延到21日才进行。这五天的时间等于被白白浪费了。用林彪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五天前他能够行动。还有机会,而现在时机已经丧失了。
当时走营口实际上有两条路,一条是经巨流河、辽河向辽中,途中会经过四条大水,距离过长,大约得需要四天时间,但最大的益处是安全,而走黑山大虎山一线距离较近,急行军两天半就能到营口。但问题是一旦被林彪觉察,在大黑山大虎山设兵阻击,廖耀湘兵团势必腹背受敌。而林彪断定了廖耀湘必走大黑山一线,原因就在于已经耽误五天时间的廖耀湘实在是耽误不起了。用林彪的话说就是,走大黑山才是廖耀湘这个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第一名高才生的正确选择,而后来根据廖耀湘的回忆,他的计划是以一部兵力攻占黑山、大虎山,掩护主力行动,造成进攻锦州的假象。而兵团主力由新立屯经黑山、大虎山迅速向营口转进。一切都在于争取时间要紧。
此时在黑山、大虎山一线待命的东野十纵梁兴初部,一昼夜急行军,抢占了黑山几处战略制高点构建防御阵地,梁兴初的十纵面对的是一条正面只有二十余公里宽的狭长走廊地带,左有高山,右为沼泽,均不利于机械化部队展开。林彪在给10纵司令员梁兴初和政委周赤萍的电报要求是:“长春敌10万起义投降,锦州敌10万被歼,沈阳陷于孤立,有企图向锦州突围,与锦西北上之敌会合,妄想夺回关内。令你们即返黑山、大虎山,选择阵地,构筑工事,顽强防守,阻击敌人,掩护主力到达后,聚歼前进之敌。在此情况下,10纵司令员梁兴初和政委周赤萍决定“狠狠地把守住大黑山,不让廖耀湘兵团从我们手掌心里逃掉一兵一卒”。但对于廖耀湘兵团来说,无论是回沈阳,攻锦州还是去营口,都必须打通黑山。因为它不仅是沈阳至锦州间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兵团快速通过的唯一捷径。在此情况下,廖耀湘却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部署,在他看来,他完全可以轻松突破大黑山一线,因此廖耀湘命71军及青年207师3旅配属两个重炮营向黑山进攻,新1、3、6军紧随其后,在新开河西侧的49军及骑兵3旅向黑山靠近。问题在于71军是西进兵团5个军里战斗力第二弱的军。用弱军攻击实在是难以理解。
而梁兴初的10纵这边的部署是以1个团兵力在望北楼警戒阵地,28师主力安排在在黑山城、十里岗等地构筑工事,死守黑山城,29师的师主力控制在赵屯、小营坊、魏家岭等地,30师在前后大虎山、沈家窝棚、兴隆堡等地防守从东北东南方向来犯之敌。这位未来的万岁军军长现在刚刚年满36岁。梁兴初打铁的出身,从红军的普通一兵成长为纵队司令,梁兴初一天军校都没有上过,对比廖耀湘这个法国圣西尔军校第一名来说,实在是差的太远。但就是这个打铁的人彻底打败了这个喝洋墨水的廖耀湘。
如果就塔山阻击战和黑山阻击战真的进行比较的话,黑山阻击战无疑更加困难。是以一个纵队又两个师的绝对劣势兵力装备对抗敌廖耀湘兵团王牌军的轮番进攻。就战场形势比较,黑山和塔山同样无险可守,塔山的难度在于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而黑山阻击战的问题在于全都是石头山难以建立坚固的掩体,塔山需要防守的正面只有不到十公里,而黑山至大虎山的正面有二十多公里,防御线相差近三倍,兵力却少了将近一半。要避免被迂回包围,还必须把部队一字排开,全线防守。局势之凶险,难以想象。用一句话表达就是塔山是无山可守,黑山是有山而难守。
塔山之战在战斗力上,四纵是东野头等主力纵队之一,而梁兴初的十纵是新组建不久的东野二流纵队,而廖耀湘兵团的的新一军、新六军、青年军207师,精锐中的精锐,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装备更不用比。十纵几乎没有重炮,炮弹更是奇缺。即便如此,十纵前沿阵地的部队虽少,打得却非常顽强,由廖耀湘的七十一军军长向凤武担任黑山前线总指挥的战斗进展甚微,尤其是核心阵地101高地,几度易手,还是没攻下来,直到下午,71军全军压上,我军才下令放弃前沿阵地。得知消息的廖耀湘下令:““加强炮火,以整营整团的兵力,连续发起攻击,巩固战果,今天一定要拿下黑山!”就在此时,十纵突然一个反冲锋,又重新夺回阵地。由于10月23日无功而返,在24日,廖耀湘下令由新一军军长潘裕昆负责攻击黑山。为了振奋军威廖耀湘下令枪毙91师的师长,可是最后发现此人居然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廖耀湘兵团重炮齐全,炮弹充足。仅开战第一天,101高地就落弹数万发,用潘裕昆的话说就是“你是佛教徒,还是慈善家?重炮团的炮弹,都留着下崽子吗?”在这种情况下,重炮团的门火炮开始不间断地攻击101高地,这规模意味着,基本将山顶犁了一遍。波浪式攻击,碾压式轰击。还有空军助战。结果同样无济于事。101高地弹丸之地,两天内尚且不能完成突破,廖耀湘的沮丧可想而知。而在前沿阵地,(电影描绘)廖耀湘军中一个团长头上挂彩,显然是从战场刚下来求援,希望得增援。或者同意先把部队撤下来。
可是他在师部听到消息却是,军部要求用重炮轰击前沿阵地,这个命令显然师长也无法接受是,但这个命令必须服从。师长面容凝重地放下电话,随即开始联系炮团,这个师长开始回避团长的眼神,无法通过天良的谴责,团长喃喃地道:“可我们团的弟兄们还都没撤下来呢,“要重炮团!”“师座!”团长猛地给他跪了下来,膝行几步,他知道这不是师长能决定的,磕头也只是徒劳。他只有仰头无济于事地哭喊着,于是团长拔出腰里的手枪,对准太阳穴:“师座,你一定要下命令,那就让我死在全团的前面吧!我不能对不起我的弟兄啊,”但师长还是下令开炮,而这位国民党的团长自杀了。电影版刻画国民党这一幕是很感人的,刻画这个真实的细节,用意显然不仅仅表现敌人的残忍,同样暗含战争对人性的戕害,和对生命的悲悯。哪怕是对立阵营的师团级军官,在面临命令与情感的冲突时,也会本能流露出悲恸与抗争。这个处理,显然比单纯去塑造敌人的丑陋与愚蠢更有力量。一部战争片如果只是单方面颂扬胜利,而缺乏对生命的思考,绝不是成功的。敢于超越主义的界限,去表现生命的平等,值得我们崇敬。
廖耀湘三天都没有拿下黑山显然超出了他的预估。而林彪的九个纵队约40万人正在疾驰而来,对于十纵三天战斗下来,10纵的伤亡高达4100人,梁兴初知道10纵已经精疲力尽了。就在他苦苦思索时如何继续阻击的时候,25日晚十时,东野林彪的电报到了:“北上主力已到达,敌已经溃退。望协同一、二、三纵队从黑山正面投入追击。”梁兴初欣喜若狂,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很快,1纵副司令员就赶到黑山,与10纵正式汇合,讨论下一步的歼灭作战。10纵胜利了。10纵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他们以一路偏师的身份,拖住兵力3倍于己的国民党最精锐的10万大军整整3天,让东野的主力全部赶到了围攻廖耀湘的战术位置。黑山阻击战,和塔山阻击战一起,作为我军史上最著名的阻击战斗之一被载入史册。
10纵不是主力纵队,他们只是一个偏师,冬季作战后在开原整整休整了6个月。全纵队的装备很差,3个山炮营炮弹还不足,棉衣都没有只能裹毯子。但他们已血肉之躯堵在塔山,硬是没让五个军的国军精锐廖耀湘西进兵团闯过去,4144名官兵为此付出了生命,但同时,他们毙伤敌8000余人,俘虏敌6299人。梁兴初后来回忆到:“黑山阻击战之激烈与残酷,超过我以往亲自参加过的任何一次战斗”。此役过后,10纵正式踏入主力行列!当时间来到1985年的时候,处于弥留之际的梁兴初留下遗嘱,在他去世以后。他的骨灰洒在大虎山一侧,我要和我的战士们永远在一起。
为了彻底吃掉这口肥肉,林彪聚集了9个纵队,全速扑向廖耀湘。林彪最初定下的作战方针是:“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廖耀湘发现林彪主力动向后,开始迅速逃往沈阳,对于林彪而言,绝对不能让廖耀湘进入沈阳,但廖耀湘团是机械化部队,在东北平原上行军速度极快,如果一心想逃跑,想彻底围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林彪命令各纵队全速前进,大胆穿插与敌接战。结果穿插速度太快,各部的位置急剧变动,以至于超过了指挥系统的负荷能力,解放军各纵队的建制全都乱了,和廖兵团彻底搅在了一起,失去了统一指挥的能力。
当参谋长刘亚楼向林彪汇报说各部队都已经失去联系,无法执行原定作战计划时,林彪思考之后淡定通过电台对部队发出了命令:
“各纵队不必找师,师不必找团,团不必找营,大家都找廖耀湘就行!”林彪的话如果总结一下就是:全军就地解散,给我去活捉廖耀湘。
各团,各营,甚至是各连,全体解散,自由活动,想往哪穿插就往哪穿插,想打谁就打谁。整个廖耀湘兵团,被无数把尖刀给捅的支离破碎,到处都是解放军,又到处都是自己人,炮兵营都不知道该对哪轰。而东野一个营在无意中将廖耀湘兵团司令部给端了,导致整个廖耀湘兵团指挥失灵,在接战后仅仅二个昼夜多一点,廖耀湘兵团就全军覆灭,廖耀湘本人被活捉,这个战绩成为了当时国民党军中的最差战绩。而廖耀湘兵团的覆灭,导致沈阳已经是孤城一座。东北解放指日可待。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