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官员赫尔利在访问延安之后,带回了一封毛主席写给罗斯福的信。这封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面貌,使罗斯福改变了对中共的政策。为什么一向扶持蒋介石的美国,会主动派人前往延安访问呢?
毛主席在延安
一封跨越中美的信件
一封书信,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与美国政府的直接接触,更是中共走向世界的旗帜!
1942年,美国将领史迪威前往中国担任中国战区盟军司令部参谋长。史迪威对蒋介石的“专制”十分不满,两人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史迪威对共产党的友好态度,让蒋介石心中警铃大作。两人的矛盾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蒋介石多次向罗斯福要求,将史迪威召回美国。
为了调和蒋介石和史迪威之间的矛盾,罗斯福派遣赫尔利前往中国。在与蒋介石的交谈中,赫尔利被蒋介石说服,成为了他的说客。赫尔利也向罗斯福建议,召回史迪威。为了拉拢蒋介石,罗斯福不得不做出妥协。就这样,赫尔利代替了史迪威的地位,成为了驻华大使。
赫尔利
美国支持国民党的一部分原因正是为了自己在远东战场上的利益,所以蒋介石的消极抗日政策一直都让罗斯福很不满。1944年,豫湘桂战役的失败让美国对蒋介石越来越失望,他们开始接触更能制衡日本的共产党。而且,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制定的“对日作战计划”,需要从中国沿海登陆。而沿海地区,多为共产党的抗日游击区。
为了满足自己的作战需要,美国决定派遣军事代表团去延安进行考察,寻求合作。而且就在国民党军队失败的时候,共产党的军队却让日军头疼不已。这也让美国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决心。但是,蒋介石很显然不会让眼睁睁地看着美国去支持共产党。
在蒋介石的强烈要求下,美国将军事代表团该为军队观察组,在1944年7月份到达延安。观察组刚刚到达延安的时候,毛主席还是有一定的谨慎心理,一直没有明确表态。直到一个月之后,《解放日报》才公开表示,欢迎美军观察组。
《解放日报》
观察组在延安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安定幸福,根据地内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与国民党领导下的腐败、低落的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观察组随即向美国政府建议,援助共产党,增加抗日力量。甚至还有人说出了“共产党在中国必然胜利”这句话。虽然很多人支持联合共产党,但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国对这件事还是有所迟疑。
1944年10月,董必武等人在重庆与赫尔利进行多次交谈。赫尔利认为,共产党应该和国民党有一样的领导地位,还说自己想要去访问延安。得知这一消息后,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赫尔利就是蒋介石派来的“说客”。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毛主席指出,对赫尔利等人的友好,应该采取一定的积极态度。但是对于国民政府的无理行为,也要加以批评。
赫尔利和蒋介石
11月7日,赫尔利来到了延安。赫尔利说,自己此次来到延安,一是因为罗斯福的委派,二是为了中国之后的发展。蒋介石委托赫尔利带来了一份协议,在协议里,蒋介石要求将共产党的军队进行改组,才会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
在与赫尔利的会谈中,毛主席尖锐地指出当前的问题。毛主席认为需要改组的是国民政府和腐败落后的军队,如汤恩伯、胡宗南的军队,而不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问题不能一下子解决,共产党愿意做出妥协,但是不能阻挡抗日力量的发展和革命的进程。如果国民政府不做出改变,是不行的。
之后,毛主席还对赫尔利带来的这份协议做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在会谈的过程中,赫尔利充分认识到了毛主席的智慧。赫尔利说自己同意中共提出的修改意见,并愿意说服蒋介石。赫尔利还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和蒋介石进行商谈。毛主席表示,如果蒋介石同意自己提出的要求,自己将愿意与他见面。
赫尔利在延安
随后,我党将双方在会谈中达成的统一意见,拟定为《五条协定草案》。毛主席希望赫尔利将这份草拟的协议转达给罗斯福,并要求国共双方同意签字后,共同公开发表。随后,毛主席和赫尔利分别作为中共和罗斯福的代表在文件上签了字。
文件中要求,国民政府要进行改组,并承认共产党及其他党派的合法地位,建立联合政府。对于国际援华物资,也应该平等地分配。会谈结束后,党中央决定派遣周总理和赫尔利一起前往重庆,促进蒋介石接受协议。赫尔利对毛主席说,蒋介石可能会有很大的意见,他建议毛主席给罗斯福写一封信。在这封信里,毛主席向罗斯福讲述了此次会谈的地内容,以及协议的精神和方向。
毛主席对美国的态度
寻求与美国的抗日合作,但与扶蒋反共的消极力量进行坚定地斗争。
毛主席
对于美国,毛主席一直抱有警惕心理。因为政治制度的不同,当时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态度,受到了苏联等国的影响。但是随着苏联和英国等国开始联合抗德,毛主席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也逐渐缓和起来。但是由于蒋介石和美国的关系亲密,毛主席面对美国还是非常谨慎。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毛主席改变了对美方针,希望可以和美国达成抗日统一战线。但是美国一直采取扶持蒋介石的政策,因此毛主席对美国采取的态度成为了寻求合作和斗争并存的局面。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为了抗击日本,美国开始与中国结盟,援助中国抗战。随着战争的进行,美国政府逐渐注意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加上国民党军队的溃败,美国对蒋介石越来越不满。随着美国驻华官员的推波助澜,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决定联共抗日。迫于国内外的压力,蒋介石不得不同意美国派出观察组前往延安。
毛主席
在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期间,党中央十分重视机会,毛主席更是称这次访问为“外交工作的开始”。在《解放日报》的社论上,毛主席亲切地成美军观察组的人员为“战友”,并希望能通过这次访问,加强中美之间的友好合作。
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是美国政府和中共第一次较为正式的接触,标志着解放区的大门可以对外打开了。毛主席提出了对待观察组的原则,是为了合作抗日,和平建国。党中央多位领导人都与观察组成员进行了详细的谈话,明确了中共的立场。
美军观察组成员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都感受到了毛主席为了抗日和国家战后的发展,是希望同美国进行合作的意愿。毛主席在和观察组的成员交谈时,毫不避讳地说起美国和中共之间的关系。毛主席说,“我们双方想要了解对方的意愿是一样的。”毛主席向观察组详细解释了中共的政策,以及自己对于战后形势的发展的展望。因为蒋介石对中共的封锁,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共并不了解,毛主席十分希望观察组可以将这些信息传达出去。
罗斯福
观察组成员在延安生活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写了很多调查报告。当观察组将这些消息传到美国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罗斯福开始重新思考和中共之间的关系。于是在1944年11月,罗斯福派遣赫尔利访问延安。在这次访问结束后,毛主席给罗斯福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让罗斯福改变了对共产党的态度。
在毛主席和观察组的努力下,美国也看到了一个比蒋介石更加有能力的领导人,和一个越来越强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冲破蒋介石的封锁,展现在世界上。毛主席在处理与美国关系时深谋远虑和长远的打算,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虽然美国因为自己利益,多次改变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但是毛主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依赖外援,也不会听从美国的摆布。既利用了有利于抗日胜利的因素,也对美国反共的消极情绪进行了有力的斗争。
毛主席
抗战以来的中美关系
不怕事,不挑事,是毛主席对美国的态度,更是中国对世界的态度!
赫尔利带着协议返回重庆之后,蒋介石果然不同意我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要求。在延安时,赫尔利信誓旦旦地说会帮助我党说服蒋介石。可实际上,在返回重庆之后,赫尔利出尔反尔,毫无原则,又站在了蒋介石的身后。
赫尔利一开始同意了毛主席等人提出的《五条协定草案》,现在却又支持蒋介石改组中共军队要求。面对周总理的犀利提问,赫尔利自知理亏,只能允诺只要中共答应蒋介石的条件,就会提供物资援助。周总理据理力争,毫不退让。表面上,赫尔利是国共关系的“调解人”。实际上,他就是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支持者。
毛主席
雅尔塔会议之后,赫尔利更是直接宣布将会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这一做法使美国与中共的关系急剧恶化。中共中央察觉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不能调和,势必会引发内战。因为党中央积极壮大自己的力量,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反对美国的错误对华政策。毛主席公开在《新华日报》上批评赫尔利的行为,称他和蒋介石是“一唱一和”,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随着中国共产党展现出来的强大力量,美国政府也逐渐看清了赫尔利的行为带来的影响。如果国共双方爆发内战,那么就会损害美国的在华利益。美国政府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场面。在美国国内,赫尔利已经到了声名狼藉的地步。为了调停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美国不得不将赫尔利调离中国,并纠正了对华政策。
毛主席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美国支持的蒋介石退守台湾,新中国成立。随着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随后,为了限制苏联的发展,美国向中国递出了橄榄枝。但是好景不长,苏联解体之后,中美关系又陷入冰冻期。
一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美国与中国建立起了外交关系。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头羊”,美国的做法也影响着其他国家。英、法、德等国也与中国建立起了良好的外交关系。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的提高,作为世界强国,美国在面对中国时也不得不谨慎行事。
毛主席和尼克松
中国和美国的之间的关系变化,与中国自身的实力发展离不开关系。抗战时期,美国寻求合作,是为了抗日。美苏争霸时期,美国向中国示好,是为了制衡苏联。这些与我国自身的实力发展没有太大的联系,也因此处处受到限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研究核武器,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发展,美国不得不和中国寻求共同和平发展的新道路。
想要别人尊重你,首先自身的实力就要足够强大。弱国无外交。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早已脱离了腐朽落后的躯壳,蜕变为令人仰望的世界强国!
喜欢本期内容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关注、评论、转发,我们下期再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