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省级行政区中,有许多是以大江大河、山川湖泊等地理标志作为分界线的。例如河南与河北;山东与山西;湖南与湖北。那么,大家知道陕西的名称怎么来的吗?
说起陕西的来历,首先要从一块石头说起。
这个柱形界石叫做分陕石柱,目前收藏在河南三门峡。那么它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跟陕西有什么关系?
故事要从西周初年讲起。西周灭商以后,定都丰镐。王朝建立四年后,周武王病逝,由于即位的周成王年幼,由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和上卿召公奭辅政。当时,西周天下很不稳定,为了保持稳定,周公旦和召公奭二人遂决定分地而治。
这个分界线选在了一个叫做陕塬地方。"塬"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形式,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高地,大至几十平方公里,小至几平方公里,地形是四边陡,顶上平,当地习惯称之为塬。
陕塬位于今天的三门峡陕县境内。自东向西有东凡塬、张村塬、张汴塬等塬,其中的张汴塬,就是历史上的"陕塬"。
当年周、召二公商定,凿了一根高三米五的石柱栽于分界之处,称作“立柱为界”。据史籍《左传·隐公五年》记载:“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这就是陕西的来历。古籍中的陕西,指的是今河南省陕县以西的地区。但是不包括今天的陕南和陕北,主要是关中平原。
后来随着西周的灭亡,分陕石柱作为行政分界线的功能已经消失了。在此后的1000多年,在陕西这片土地上,先后建立了13个王朝的政权。秦人在这里统一天下、西汉在这里开疆拓土、大唐在这里开创盛世。
陕西作为一个行政区,是在唐代安史之乱以后。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
(一)至道十五路
到了宋代,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宋朝全境为十五路,这就是著名的“至道十五路”。至道十五路为后来的中国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十五路名称,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湖南、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西、广东、广西,今天有七个都作为中国省级行政区名称。在十五路里有一路叫做陕西路。在这里,路是一个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一级监察区。当时的陕西路,东尽淆函,西包汧陇,南运商洛,北控萧关,即今陕西榆林以南、山阳凤县以北全境、及山西闻喜县以南、河南陕县以西、甘肃泾原、渭川二道所辖地。
(二)元代陕西行省
元代实行行省制。在行省制度的初期,元朝曾经设立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管辖面积非常大,今天的四川、重庆、陕西、甘肃、宁夏大部分都在这个行政区范围。
灭南宋以后,进行了一次行政区划调整。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甘肃正式建省,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简称甘肃行省,治所为甘州(今张掖市),辖甘肃及宁夏大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将四川陕西行省分设,这一次行政区划的调整,将传统上属于巴蜀地区的汉中划入陕西版图。据说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把四川北部的屏障汉中切割出来,以免四川地区搞独立王国。当时陕西行省辖境包括今陕西全部、甘肃南部、四川北部等,南与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接壤。
(三)明代陕西布政使司
明代行政区域划分为明代在全国设置十五个省级单位,包括:北直隶 、南直隶 、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共十五个省级单位,为明朝稳定的统治区域,称为“两京十三布政司”。因为取消了甘肃行省,因此陕西布政使司面积非常大。包括今天的陕西、甘肃、宁夏大部分。
(四)清代陕西省
清朝在1662年统一中原后,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1668年(康熙七年),陕西省正式分为陕西、甘肃二省,形成了所谓「内地十八省」的格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