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市场现状剖析
近年来,玉米市场价格走势可谓波澜起伏。随着国内外需求的增加,玉米价格经历了多轮上涨。在需求方面,深加工玉米消耗不断增加,生猪存栏的上升也带动了饲料需求的增长。同时,进口谷物替代开始减少,国内替代也在降低,使得玉米的需求更加凸显。
疫情的出现更是给玉米市场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疫情期间,各地封路封村导致物流不畅、粮源外运受阻,售粮进度停滞,玉米价格出现波动。例如,吉林、山东地区玉米价格因疫情影响涨幅较大。东北深加工企业库存相对充足,但贸易商也陆续建库结束,继续提价抢收的意愿偏弱。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整体偏稳运行,局部地区窄幅波动。基层售粮积极性一般,贸易环节收购量相对有限。
去年,玉米价格达到历史高位。而目前,市场供需关系紧张。一方面,国内玉米产量减少,全国玉米减产 873 万吨,其中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减产明显,仅新疆等地区有少量增产。另一方面,需求却在增加,深加工玉米消耗预计增加 100 - 200 万吨,生猪存栏增加,饲料需求预计增加 200 - 400 万吨。这种供需矛盾使得玉米市场的走势更加难以预测。
二、影响玉米年后价格的因素
(一)供给因素
2023 年国内玉米丰收,产量增加,供给充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 6.63 亿亩,比上年增加 1723.2 万亩,增长 2.7%;全国玉米产量 28884 万吨,比上年增加 1164 万吨,增长 4.2%。玉米增产丰收使得库存大增,供给出现阶段性过剩的局面,导致玉米价格一路下滑。
进口玉米及高粱大麦等替代谷物库存供应充足,并且价格相对国产玉米仍具有优势。海关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累计进口玉米 2714 万吨,同比增加 652 万吨,增长 32%。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 年国际玉米到港税后价平均为 2447 元 / 吨,国内玉米到港价平均为 2847 元 / 吨,国外玉米全年价格均低于国内价格。
(二)需求因素
疫情后消费未能如预期强势,需求端不振是拖累玉米市场的重要因素。饲料消费需求减弱,深加工企业按需采购,市场收购主体整体心态趋于谨慎。
生猪养殖持续亏损导致玉米饲用需求减弱。生猪在畜禽养殖体量中占比较大,而玉米在生猪饲料中添加占比最高达 66%。目前,国内生猪价格仍然处于低位,2023 年以来生猪出场均价基本在 1.3 万 - 1.7 万元 / 吨的低位,全年均价 1.5 万元 / 吨,同比下跌 19.7%。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 年底全国生猪存栏 43422 万头,同比减少 1834 万头,减幅 4.1%。
玉米深加工企业利润收窄,不愿在玉米下跌行情中建立库存。2023 年玉米淀粉价格逐步走高后有所回落,全年均价 3314 元 / 吨,同比下跌 1.2%;玉米酒精高位回落反弹后再回落,全年均价 6700 元 / 吨,同比下跌 4.1%。
(三)政策因素
国家出台的农业政策对玉米价格有着重要影响。例如,提高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可以稳定农民收入,保障种植积极性,从而影响玉米的供给。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增加市场供应。
中储粮收储政策调整对市场的作用明显。2024 年中储粮集团公司发布将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的公告,增储政策落地后,吉林省及时增加收储库点及收购计划,扩大收购规模,加大粮食收购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了玉米价格的上涨。
(四)国际市场因素
国际玉米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大。南美玉米产区受灾致国际玉米价格上涨,对国内构成上行压力。美国农业部预计 2024/25 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将降至 12.2 亿吨,同比减少 0.7%,主要原因是阿根廷、乌克兰和美国的产量减少。阿根廷玉米产量预计为 5100 万吨,低于上年的 5300 万吨。乌克兰玉米产量预计为 2700 万吨,低于上年的 3100 万吨。外部供应减少,可能会带动国内玉米价格上涨。
(五)气候因素
气候对玉米价格有着直接影响。恶劣的天气条件,如干旱、洪涝、台风等,会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和收成。以干旱为例,若在玉米生长关键期遭遇干旱,可能导致减产,从而减少市场供应,推动价格上涨。
(六)库存因素
库存水平对玉米价格有着重要影响。高库存可能导致价格下跌,低库存则可能推高价格。2023 年玉米增产丰收使得库存大增,供给出现阶段性过剩的局面,导致玉米价格一路下滑。
(七)市场需求和消费模式变化因素
对有机玉米和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等消费模式变化可能影响价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有机玉米的需求可能会增加,从而推高价格。
季节性供应和需求变化也会影响玉米价格。例如,在玉米收获季节,市场供应增加,价格可能会下降;而在消费旺季,需求增加,价格可能会上涨。
三、玉米年后价格走势预测
(一)短期内价格走势
春节氛围未散,主产区将遭遇雨雪天气影响玉米购销,需求端消费疲软,预计短期内玉米价格主流稳定,部分地区因天气因素有小幅上涨预期。
春节过后,市场的活跃度尚未完全恢复,需求端的消费依旧疲软。然而,主产区即将到来的雨雪天气给玉米购销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雨雪天气会导致运输受阻,玉米的流通量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玉米供应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虽然需求端消费疲软,但是由于供应的减少,玉米价格有望在短期内保持主流稳定。同时,部分地区可能会因为天气因素出现小幅上涨的情况。例如,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由于玉米的运输困难,可能会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此外,雨雪天气也可能会影响农民的售粮心态,使得他们更加谨慎地出售玉米,从而进一步影响市场供应。
(二)中期内价格走势
基层粮源较多,售粮进度偏慢,气温回升后地趴粮和自然粮面临集中上量风险,价格有进一步下探可能。
目前,基层粮源仍然较多,售粮进度相对偏慢。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地趴粮和自然粮面临着集中上量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玉米供应将大幅增加。而需求端方面,由于消费疲软,需求难以快速增长。因此,玉米价格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部分地区的售粮进度仅为 50% 左右,远低于往年同期水平。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上仍将有大量的玉米供应。同时,气温回升后,玉米的储存难度加大,农民为了避免损失,可能会加快售粮速度。此外,贸易商和企业也可能会因为市场供应充足而压低收购价格。
(三)长期内价格走势
国际市场供需宽松,国内粮源供应充足且受进口粮源挤压,需求端难有亮点,预计玉米价格重心较 2023 年有下移可能。
从国际市场来看,目前供需较为宽松。美国、巴西等主要玉米生产国的产量稳定,且出口量较大。这使得国际市场上的玉米价格相对较低,对国内市场形成了一定的挤压。国内方面,2023 年玉米丰收,库存充足,供应压力较大。同时,需求端难有亮点。生猪养殖持续亏损,玉米饲用需求减弱;玉米深加工企业利润收窄,不愿建立库存。在这种情况下,预计玉米价格重心较 2023 年有下移的可能。据国际市场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玉米到港税后价平均为每吨 2300 元左右,而国内玉米到港价平均为每吨 2700 元左右,国内外价格差距较大。这将促使国内企业加大进口力度,进一步增加国内市场的供应压力。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玉米替代品的研发和应用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将对玉米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玉米是否留粮过节及应对策略
(一)留粮过节的利弊分析
- 若节后玉米价格上涨,种植主体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例如,在过往的年份中,部分地区春节过后至新粮上市前的时段,玉米价格最高超过了 1.5 元 / 斤,这对于存储玉米的种植户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增加。
- 可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选择在价格更有利的时候出售。
- 储存风险
- 玉米储存不当容易出现变质、营养流失、口感变差等问题,食用变质的玉米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如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同时,玉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长时间存放会导致部分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流失,降低其营养价值。
- 像今年我国明显受到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气温剧烈变化,至明年 3 月前后不排除出现气温快速回升的情况。届时储存条件不佳的地趴粮必然面临被迫快速销售以防变质的窘境,很有可能导致阶段性卖粮压力较大,价格再次明显下跌。
- 市场风险
- 本年度我国玉米整体增产,而消费端由于生猪养殖已经开始收缩规模,因此年度供需情况可能不像往年那么紧张。由于前两年存放玉米最终普遍亏损,本年度整体玉米存放热情偏低,由此造成市场有效供应较多,不利于价格上涨。
(二)应对策略建议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基层种植主体应谨慎决策是否留粮过节。
- 尽早变现:鉴于当前市场情况,借助企业节前备货和储备库开库收购的有利时机,尽早将存粮变现较为稳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之前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户储粮损失最严重的是东北地区,平均约为 10.2%。造成损失的原因是农户储粮设施简陋,储粮条件差,缺乏科学储粮技术。因此,对于储存条件有限的种植户来说,尽早出售玉米可以避免因储存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 科学储存:对于有条件且决定留粮过节的种植户,应采用科学的储存方法。
- 长形选择比较坚硬的场地,垫底 20cm 以上,玉米穗的尾部朝外,尖端部分朝里,码 3 至 4 穗趟,码趟不能过宽,应该掌握 1.2 米 - 1.5 米为宜(超过 30% 水分的,最好码 1.2 米以内)。
- 圆柱形堆垫底离地,玉米穗的尾部朝外,尖端部分朝里,按圆形码放,然后里面填充;堆不能过大,一般直径 1 - 1.2 米为最好。
- 上栈子用向日葵秆、高粱秆或玉米秆打成帘子,然后竖起,做成圆形或长方形,里面填装玉米穗。栈子不能过大,直径最好不超过 1.5 米。
- 吊将玉米扒皮,两棒以上相连,离地悬挂即可。
- 棒子
- 使用储粮仓对收获玉米数量较大的,建议使用 “农户科学储粮仓” 或采用钢材、木材搭建较为坚固的玉米楼子进行离地保管,防鼠、防雨雪效果较好。
- 选棒脱粒根据玉米水分合理确定脱粒时间,脱粒前应挑出生霉棒、未熟棒,掰掉瞎尖子,单独脱粒,单独储存,避免互混影响质量。脱粒后要及时晾晒降水、过筛清杂,做好售前通风保管。
- 关注市场动态:密切关注玉米市场价格走势、政策变化、国际市场动态等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决策。例如,中储粮加大国产玉米收储力度,促进农户余粮销售变现备春耕。自去年新季玉米上市后,国内玉米市场呈现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价格持续下行。1 月中旬以来,中储粮集团公司按照有关部门工作安排,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增加 2023 年产国内玉米收储规模,按照随行就市原则做好收购工作。随着玉米增储收购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地区的玉米收购价格在春节前止跌企稳,春节后玉米市场进一步回暖。中储粮收购价格较其他市场主体平均高 50 - 80 元 / 吨,有力促进农户余粮销售变现,保障了春耕备耕工作开展。种植户应关注此类政策动态,把握出售时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