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不仅是善于理财、敛财与守财的能手,同时也是一个善于处理国内少数民族事务的行家里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他还是一位颇具才干的外交家。他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起,在掌管国家财政的同时,就开始兼任理藩院(主管国家民族事务的机构—笔者注)尚书,凭借着他掌握的满、汉、蒙古以及藏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处理各种各样的民族问题,以及每年元旦各少数民族首领朝觐皇帝,并向皇帝进贡方物等事宜。在乾隆帝晚年,可以说和珅就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得力助手,两人的关系十分密切,配合得非常默契。不管乾隆帝到什么地方,他几乎都陪同前往。国家御道一般只有皇帝马队和大轿能够通行,其余的文武百官只能走御道旁边的另一条路。而和珅却是个例外,乾隆帝特许他随时跟在自己身边,走这条御道。和珅每年都要跟随乾隆帝到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并参加在今河北省围场县一带举行的“木兰秋狝”。此间与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王公、贵族以及其他上层分子聚会,彼此协商有关和谐、团结等问题。和珅每次都承担着沉重的组织、协调工作,跑前跑后,干得十分出色。和珅还多次帮助乾隆帝处理西藏、新疆、蒙古,以及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问题。
并曾经负责接待过六世班禅喇嘛到内地觐见乾隆皇帝等具体事务。除此之外,和珅还多次负责接待朝鲜、英国、安南、暹罗、琉球、缅甸、南掌等国的使臣,特别是全权处理过与朝鲜及英国的外交事务。乾隆帝的许多谕旨都是他参与起草,并通过他传达给使臣们的。早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八月,他陪同乾隆帝到东北拜谒祖陵时,就曾以吏部侍郎的身份与朝鲜使臣李激接触过。据李激所记:“皇帝乘马执鞭过臣等所坐处,间不过五六步,顾谓侍臣曰:‘彼是朝鲜使臣乎?’有一衣黄者对曰:‘然矣。’衣黄者闻是吏部侍郎和珅云。皇帝遽曰:‘通官前来。’则衣黄侍臣谓通官曰:‘使臣何为起对?’皇帝笑曰:‘朝鲜礼法’,例如此矣。”从此以后和珅就常常以皇帝代表的身份与各国使臣交谈、协商,办理事务,嘘寒问暖,以示关怀。例如,每年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左右,皇帝都要请各国使臣到圆明园山高水长阁前焰火、戏剧、花灯,并设宴款待。和珅经常担任组织者和主持人,他常常代表乾隆帝与外国使臣们交谈,慰问使臣,并到使臣们坐处劝酒,看看他们吃的多少,满意与否。同时询问使臣是哪国人,什么品级……使臣们受宠若惊,纷纷站起来致谢。和珅赶忙说:“大家不要谢我,要谢就谢皇上吧,因为我是奉皇上之命,来看望大家的。”又如,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帝请各国使臣游览颐和园昆明湖、万寿山。据朝鲜使臣记载:乾隆皇帝首先召见了安南国王,然后下旨让各国使臣紧随皇驾之后,于是各国使臣跟随在皇帝一行后面,经过勤政殿来到昆明湖边。这时只见红漆斑斓的龙舟已经停靠在岸边。龙舟为两层楼式,十分壮观、美丽,船头装饰着两面金龙黄旗,迎风飘扬,乾隆皇帝首先登上了龙舟的上层,然后大臣阿桂、和珅、福康安、福长安、回部国王、安南国王,以及其他各国使臣们鱼贯而入,坐在下层;窗外楹内,行船时左右两旁的艄公,全都唱着船夫曲,十分动听。太监们奉皇帝之命端来香茶、水果和糕点等美食款待大家。
此时,和珅代表乾隆帝陪着大家,并一一向人们介绍各处景点。时而他手指昆明湖北岸延寿寺(今“排云殿”)背后的山,告诉人们说:“那就是万寿山”;一会儿他又指昆明湖西面的山峦说:“那就是玉泉山”;然后他又用手指着万寿山、玉泉山后面,西北方向的远处峰峦说:“那一带就是香山”……当龙舟行驶到延寿寺前时,乾隆帝让大家登岸游览。于是大家又参观了长廊与各处殿阁、庭院、寺庙等等,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再有,嘉庆三年(1798年)正月,乾隆帝又一次宴请各国使臣。饭后,和珅奉太上皇乾隆帝之命,代表太上皇、皇帝(即嘉庆帝)向各国国王致意、问候,并接受各国使臣行礼、进贡。同时代表太上皇、皇帝分别向外宾赏赐香茶、奶品、肉食和果饼点心等各一份。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许多,因为和珅掌管着清廷的外交事务,所以送往迎来的具体事务全由他担任。总之,每当各国使臣来华朝贡、觐见等,负责接待、谈判、授受贡品礼物……诸项事宜,几乎都由和珅全权处理,实际上他这个理藩院尚书就起着外交部长的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政府第一次正式派使团访华。和珅在这次活动中,自始至终起着关键的作用。担任这次访华团正使的是英国乔治·马戛尔尼勋爵,副使为乔治·斯当东。乔治·马戛尔尼是一位很有外交经验的老外交家。曾长期在英属殖民地印度任职,并担任过英国驻俄罗斯国公使,后来又被英国政府任命为孟加拉总督,但他表示抵制,坚决要求辞去此职,因此迟迟不肯赴任。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在当时他是深受英国政府朝野两党赞赏的人物之一。
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最早于14世纪就已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出现了。16世纪时,西欧的一些国家已经进入资本积累时期。17世纪40年代,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发生产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其中尤以纺织业与造船业最为发达,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因此,英国资产阶级积极要求政府向海外扩充殖民地,并积极侵占原料产地和扩大商品市场。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不断扩大商品销路,驱使中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早在明朝末年,英国的海盗船和所谓的商人就试图在我国沿海,特别是在广州附近登岸,但始终没能站住脚。清朝前期,英国在东方的势力迅猛发展,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英国政府在印度设立了总督,正式把印度作为自己的殖民地。并进一步在南亚、东南亚以及远东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贸易活动;特别是由于东印度公司的锐意经营,使得英国在东南亚与中国的商业贸易额已经超过葡萄牙、荷兰和西班牙等国,跃居第一位。为了进一步扩大英国的对华贸易和探视中国国力的虚实,英国政府决定派遣使团访华。他们曾经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派遣卡思卡特为特使访华,但途中因卡思卡特病故而中辍。
中国当时正处在封建专制统治之下,政府采取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早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就决定关闭宁波、泉州和云台山(今连云港市)等几处通商口岸,而只留广州一港与外国商船进行贸易,并且还严格规定了贸易制度。规定了外国商人每年在广州的逗留时间、住处与活动范围等,同时规定只有“十三行”的行商,才能与洋人接触,进行贸易,一般百姓是不能与洋人往来的。因此使英国对华贸易受到了很大限制。
英国政府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华贸易,独占中国这个广阔的商品市场,同时更想与中国接触,摸清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进而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遂决定派遣一个庞大的高级使团访华。为了能够得到中方的同意,他们打着为83岁的乾隆皇帝祝寿的旗号,携带着英王乔治三世致中国皇帝的信件与大批丰厚的礼品(其中包括19大宗,分别装在600多个箱子中)访问中国。马戛尔尼、斯当东一行共计800余人,分别乘坐英国船“狮子号”与“印度斯坦号”等五艘轮船,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秋(9月26日)从英国朴次茅斯港起航,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于次年秋天(1793年8月5日)到达天津,并在大沽口登陆。当时在岸上迎接他们的是长芦盐政征瑞与直隶总督梁肯堂,然后由征瑞等人陪同沿京杭大运河乘帆船至通州。
和珅是接待英国使团的主要负责人,他忠实地贯彻了乾隆皇帝有关如何接待英人的指示。例如,按照“接待远人之道,贵于丰俭适中,不卑不亢”;“不可意存玩忽,亦不可张大其事”;对待英国使臣“务宜留心款待,不可过于优待,转为所轻”。和珅在与英人接触中确实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不卑不亢,恰到好处的要求,因而得到了外人的好评。英国使团进入京师后,被安排在城内和西郊宏雅园(今北京大学附近)居住。当时乾隆帝正在承德避暑山庄,并决定在此举行自己83岁寿辰庆典。于是马戛尔尼一行分成两部分,一批人由他亲自率领,赶往热河乾隆帝驻地;而另一部分人则仍然留在北京。随同他前往热河避暑山庄的有:副使斯当东以及其子多马·斯当东(此少年通晓中文)、总兵官本生、代笔文带娄门、医生吧郎、副总兵巴尔施、管兵官额鲁、听事官白麟和伊登勒、管船官吗庚多斯,以及奏乐人5名、家人杂役11名、士兵40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