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秋时节的通化县金斗乡金斗村袁家沟北坡,山林静谧而神秘,落叶铺满林间小径,宛如一幅诗意盎然的画卷。在这片静谧之中,林下山参正蕴藏着勃勃生机,而守护它们的,则是一道无形的防线——电子围栏。
杜田军,一位林下参种植大户,亲身体验到了电子围栏带来的便捷与安全。他承包的3000亩参地,过去巡山维护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如今,电子围栏如同他的得力助手,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着参地的安全。每隔60米设置一个的电子围栏,确保了无死角监控,无论是野猪、狍子等野生动物的闯入,还是盗窃者的不法行为,都能被实时捕捉并报警。通过手机,杜田军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参地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通化是“中国人参之乡”,也是中国长白山人参核心产区和人参文化发源地。为助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通化市结合资源禀赋和自身优势,通过数字赋能,以林下山参、野山参为重点,以“好林+好种+好法+好品牌”“四好”路径,为林下山参的种植与保护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
电子围栏不仅为参农们提供了安全保障,还具备了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的功能。杜田军种植的林下参选用的是长白山野山参的种子,坚持原生态种植,不打药、不除草,让人参自然生长。通过电子围栏与互联网的连接,全国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人参的生长环境,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据了解,电子围栏是最先进的周界防盗报警系统,由电子围栏主机、前端配件、后端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通过信号传输设备将报警信号传至后端控制中心的控制键盘上,显示防护区域工作状态,并远程对外部脉冲主机进行布撤防控制等操作。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通化市分公司以通信铁塔作为数据枢纽,构建了一套高、中、低三维立体、全方位、全天候的电子围栏监控监测体系,为通化人参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人参作为传统中药材,素有“百草之王”的美誉,通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更是孕育了品质上乘的人参。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宝贵资源,通化市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林下山参的生长环境、种植过程、质量追溯等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数字管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精准种植、高效营销.........数字化技术正在为传统的人参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以数字化赋能为核心,通化市通过科技引领,推动人参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升级。
“大家伙都对林下山参特别认可,我们也是卖得特别好。”在人潮涌动的通化快大人参交易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消费者到这里购买高品质林下山参。商户董琳说,通过科技手段管理高品质人参,不仅确保了林下山参的品质和安全,更带来了优质优价的市场效应,让“通化人参”的品牌竞争力不断提高。
为了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种出高品质的人参,通化市出台了通化宜参林地分级分等标准2.0版,并制定了林地资源利用规划。“目前,通化市正在对参地面积在500亩以上、参龄在15年以上的参地进行网络覆盖和电子围栏建设。预计在11月底前完成47块已建电子围栏基地和10万亩溯源基地的实时监测。结合正在建设的人参数字化平台,通化市将打造通化人参溯源体系,预计在2025年12月底前实现100%覆盖。”通化市人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陈信阳说。
为了提升人参品质与价值,通化市把林下山参作为主攻方向,把高端化品牌化作为根本追求,探索构建“好林+好种+好法+好品牌=好人参”的林下山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科技赋能产业跃迁。为加快推动人参产业数字化、数据可视化、产品可追溯,通化市投资1640万元建设了人参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该平台是吉林省人参产业第一个涵盖一、二、三产的全产业链条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对人参种植、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监测,从而获取人参全产业链数据信息,通过数字化管理和多维度分析,将数据信息有机结合,从而完成数据资源向数字资产的转化,让通化市人参产业转型发展有了“智慧大脑”,为企业和农户降本增效,为产品赋能。据统计,2024年1至10月,通化市人参综合产值达到340亿元,同比增长41.93%。
数字赋能,让通化人参产业正焕发着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随着“通化人参”品牌的不断壮大与走向世界,通化市正向着更高质量、更具成色的人参之城迈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