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浏览新闻的时候看到这么一则报道,报道的时间是昨天,报道的内容是中国很多的跨境电商卖家被德国某消协列入了“消费黑名单”。
我们先看一下新闻的截图:
新闻的标题是:Meiden Sie diese chinesischen Online-Shops lieber。
该标题翻译成中文就是:“避开下面这些中国商店”。
然后下面几行小字的大致意思是“目前这些跨境店铺已经收到了很多德国买家的投诉,这里提醒消费者在购物时注意避开这些不良店铺”。
在小字的下方,该“黑名单”不但详细列出了这些“上榜”店铺的名字,还“贴心”的对这些黑名单店铺按照首字母进行了排序。
我数了一下,这批上了黑名单的店铺大概有250多家,绝大部分都是独立站的卖家,也有少部分其他类型的卖家。
对于上榜的独立站卖家,后面甚至还包含了详细的独立站店铺截图。
德国消协把这则新闻的标题定义为《避开下面这些中国商店》,所以毋庸置疑,这些店铺全部都是来自中国的跨境卖家。
这个名单就相当于德国消协对全体消费者发布的一则“避雷榜”,只要是上了这个榜单的卖家,那基本上在德国也就没啥市场了。
而对这些店铺再仔细进行研判发现,这些店铺的90%以上都是做服装类目的,剩余的店铺也基本都和服装产品相关。
在我的印象中,这好像是德国消协第一次直接对某些跨境店铺进行点名批评,而这些跨境店铺之所以被列入这个“黑名单”,主要的原因就是四个字:投诉太多。
顾客的投诉主要集中了三个方面:
第一:产品的质量问题。
不管是材料、工艺,还是尺寸、款式,这些店铺的产品均跟他们商店宣传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很多买家在购买后失望透顶,转而就会对这些店铺进行投诉。
第二:产品投递和退换货问题
这些产品的店铺内展示的投递信息一般都是“立即配送”,但是顾客在支付之后通常要10多天才能收到产品,有些甚至要等三四周的时间,而且如果顾客想要退换货,也非常的不方便,这种前后不一的宣传,也让很多顾客难以接受,转而就选择了向德国消协进行投诉。
第三:误导顾客是原产地产品
这些商店会在网址、店铺名称里面包含“.de”等字样,让德国顾客误认为这些商店就是德国本土的商店,从而增加下单的几率,但是这些店铺都是从中国进行发货的,德国消协认为这种行为也对顾客造成了一定的误导。
在这个“黑名单”公布以后,这里面有些店铺就已经是打不开的状态了,大部分店铺还是可以正常购物的状态。
其实,德国消协发布的这个跨境店铺黑名单,就跟亚马逊之前发布的“高退货率标签”有异曲同工之处,只要是上了这个黑名单的店铺,或者是只要是被亚马逊打上了“高退货率标签”的产品,那就很难再被消费者进行选择了。
这里也提醒广大的跨境卖家,不管做什么类目的产品,一定要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方面下足功夫,虚假宣传可以带来一时的销量,但是从长远来看,对自己的店铺和对中国商品的口碑,都是十分不利的。
中国产品的口碑和价值,需要全体跨境卖家共同去维护!
全文结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