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台军智库”学者苏紫云宣称,若大陆对台湾地区禁运或封锁,美国最快可在45分钟内“驰援台湾地区”,而驻扎在西太平洋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可能在24至48小时内到达台湾周边海域。俨然对美国“军事驰援台湾地区”深具信心,但这样的美梦注定是黄粱一梦。苏紫云的一席话成功引发岛内热议。可见,苏紫云的想法不仅天真,还很片面,既充满了对美国的盲目信任,还缺乏对大陆军事实力的全面了解。但如果对此人过往言行有所了解,也就不足为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作为军事强国,这一点不可能不清楚,无论是口头上的支持还是对台军售,无非是演戏,从而骗取军费而已。美国方面从未正式承诺要“驰援台湾”,所谓的承诺,不过是一些政客的口头文章。实际上,美国清楚地知道,中国大陆的决心是不容怀疑的,台湾地区是一颗变数太多的棋子。而赖清德一再配合美国,最终也免不了要为自己的言行付出相应代价。

美国前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更是毫不掩饰地要台湾地区付"保护费"。他的国安顾问奥布莱恩甚至公开呼吁台湾地区把防务支出提高到GDP的5%。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曾经坦言,美国对台湾地区从来就不是在做慈善。台湾当局妄想"倚美谋独",这条路根本就走不通。美国要是真的铁了心要"以武助独",那只会把台湾地区推向火坑。

近期《南华早报》文章,原题:美国希望将其军需品与中国“脱钩”,能做到吗?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作用刺激了美国。对美国国防工业来说,华盛顿似乎不可避免地想更进一步,寻求与中国彻底断绝关系。但能否奏效是另一回事。目前,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从用于制造基本设备的原材料和稀土金属到对生产美国最先进武器至关重要的高科技设备,中国都是主要的生产国。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由于中国占全球制造业贸易总额的20%,因此,若考虑到用于制造武器的零部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人工成本上升和环保要求提高,中国开始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这种转移不仅缓解了国内的环境压力,还为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与此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表现却令人刮目相看。从5G技术到人工智能,从新能源汽车到高铁装备,中国企业正在全球高科技竞争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竞争。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任何国际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基本都要跟中国有着一定的关系。那么,制造这些武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必然涉及到稀土、电池及电子元器件等产品,而就非常有可能会跟中国搭上关系。从这个角度讲,其实不难看出,中国对美国企业以及个人发起制裁的预期效果还是非常可观的。美国想要帮助本国企业走出困境,恐怕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做到的事情。

大韩商工会议所的可持续发展倡议在一份最新报告中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后,中国继续以全球半导体制造供应链枢纽发挥作用,与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半导体强国与地区之间的贸易相互依存度仍然居于高位,因此难以在短期内重组以美国及其盟国为中心的供应链。报告指出,中国和韩国在半导体进出口方面具有紧密的互补关系,而且韩国出口仍存在于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供应链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大局上看,无论是军事干预还是经济制裁,对中国的影响都十分有限。中国的经济体量和自主创新能力早已让外界刮目相看,即使受到外部压力,中国依然有能力应对。特朗普所谓的“加税制裁”,在短期内或许会带来一定的波动,但长期来看,反而可能加速中国经济的自我循环和自主发展。特朗普的主张背后,隐藏着一层对现实的认清:军事干预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拖累美国本已疲弱的国力。而通过关税等经济手段,也同样不具备长期有效性。

中国制造崛起为全球经济带来深远变化,无论是日常消费品,还是高科技设备,许多美国企业依赖于中国生产能力,近80%美国制造业依旧将重心放中国,这不仅反映中国全球供应链中核心地位,也显示出美国重振本土制造业方面无奈,尽管美国政府一再提出“美国优先”口号,实际情况却是,许多企业因高昂人工成本和复杂法规选择海外生产。未来中美关系充满不确定性,如果美国继续采取对抗姿态,双方科技与经济脱钩将不可避免,甚至可能对全球市场造成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