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作为现阶段全国近1.42亿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安享晚年幸福生活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经济基础,其待遇水平的高低不仅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议题,同时也是衡量广大企事业单位劳动者在退休前、后经济保障能力强弱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来讲,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越高,则往往意味着参保职工在退休之后的经济保障能力越强,越有助于其实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反之,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越低,则意味着退休职工的经济保障能力越弱,仅凭借养老金作为经济基础恐无法缓解养老难题。

从这个角度而言,国家呼吁每一位企事业单位参保职工都尽可能遵循多缴多得、长缴长得、晚退多得的原则和激励机制,来努力提高自身退休之后所能享受的基本养老金待遇。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如何计发?

根据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若想要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通常需同时满足2个前提条件,即累计缴费达到最低缴费年限要求和年满法定退休年龄。

①最低缴费年限:目前,参保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要求为15年;

②法定退休年龄:目前,男职工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退休年龄为55/50周岁。

按照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参保职工可依法、依规办理退休手续,并自退休手续完成办理的次月起按月领基本养老金,而对于待遇的计发,往往又分为2种情况:

第一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个人缴费制度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第二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个人缴费模式之前参加工作且享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其基本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

具体来看,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与过渡性养老金3部分对应的计发公式如下:

①基础养老=参保职工退休时所处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

③过渡性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所处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视同缴费年限×视同平均缴费指数×过渡系数

也就是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实际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与过渡性养老金三个部分组成,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若有)。

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

参考人社部发布的《202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底,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的离退休人员数量为14196万,较2022年末相比,增加了552万人。

参考财政部预算司发布的《2023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2023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基本养老金层面的总支出为60719.9亿元。其中,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支出为44456.78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支出为16263.12亿元。

基于这两组数据,我们不难粗略测算得出,2023年度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为3564.38元,实现了进一步增长。

2025年养老金调整,60岁及以上退休人员统一每月领3564.38元?是真是假?

众所周知,我国自2005年起便正式建立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并在2024年实现了“20连涨”。而且,基于2024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与物价的涨幅情况,我们不难预测得出一个结论,即2025年大概率还会继续调整。

这不,社交平台上最近流传着这样一则讨论:“2025年养老金调整,60岁及以上退休人员统一每月领3564.38元”。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则传言究竟是真是假呢?很显然,根据现行的基本养老金制度,我们不难判断,这种没有事实依据的传言属于彻头彻尾的谣言。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如下三个层面展开讨论,并基本可以判定这则传言相当缺乏真实性。

第一、养老金平均水平≠统一标准≠一刀切

从现状来看,虽然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计发办法在社保制度历经多轮改革和完善之后实现了统一,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以及不同退休年龄的职工,其基本养老金不可能统一标准。

而且,根据国家的部署,推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实现基本养老金的公平、公正以及长期可持续运行,也完全不能够与统一标准和“一刀切”划等号。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养老金的平均领取水平并不能够作为待遇的计发标准,若本来退休人员的待遇领取金额就高于这一标准,统一按照月平均水平领取待遇,其实是等于降低了养老金的水平。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养老金平均水平≠统一标准≠一刀切,也更不可能实现绝对平等。

第二、养老金计发原则:多缴多得、长缴长得

根据上文提到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我们不难看出,影响基本养老金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在于职工本人的累计缴费年限长短和缴费金额的多少,且统一遵循的是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计发原则和激励机制。若所有60岁及以上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的退休人员都统一按照某固定标准计发,那么便没有人愿意选择以高缴费基数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如此一来,不仅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难以实现长期可持续运行,职工参保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

第三、养老金调整机制:公平公正与激励并重

再来看基本养老金调整的部分,目前我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采取的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倾斜调整相结合的办法,且自2016年起便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办法的统一。这也就是说,虽然定额调整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但与此同时,涉及到不同地区的退休人员,详细调整方案与挂钩调整的因素不同,往往也会导致不同的退休人员之间其基本养老金实际上涨的金额和幅度有所不同。以此作为基准,即便是调整之前基本养老金和累计缴费年限完全相同的两位退休人员,往往也会因为所处地区调整方案的不同而致使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增发金额存在差异,所以也就不可能会出现养老金统一发放标准的现象。

退休人员如何更好规划养老生活?

①支出层面:无论养老金的待遇领取水平再高,但终究都是有限的,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的退休人员而言,尤其是养老金水平比较低的退休职工,一定要做好支出规划,避免盲目消费;

②健康层面:老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退休人员而言也不例外。健康的饮食+规律的作息+适当的运动+定期体检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安享晚年幸福生活的基础和前提;

③社交活动:不少职工在退休之后极度缺乏社交活动,从而给心理上造成影响。个人认为,退休人员积极地参加社交活动比如书画班、合唱团等,增进社会的参与感同样也至关重要。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更多遵循的是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原则和激励机制,而在不同参保职工缴费基数、缴费年限、退休年龄以及所处地区等等因素均不同的背景下,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压根就不可能做到统一标准。

所以,无论是从待遇计发原则,还是从调整机制等多个层面来看,公平和公正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与一刀切和统一标准是完全不能够划等号的,统一按照3564.38元发放基本养老金更是彻头彻尾的虚假谣言。因此,对于测算基本养老金低于人均水平的参保职工而言,还是应该要尽可能的通过多缴、长缴基本养老保险的方式来提高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的领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