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聊城日报》2版
孔繁森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鲁藏一家亲 共忆楷模情”系列活动综述
西藏,一个充满信仰的地方。这片历经沧桑的雪域高原,因孔繁森精神而成为无数人心中向往的圣地。
今年是孔繁森同志殉职30周年,也是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近日,“鲁藏一家亲 共忆楷模情”系列活动走进西藏,来自聊城的一行7人赴拉萨市、日喀则市、阿里地区等地,通过宣讲、巡展、实地探访调研等多种形式,宣传孔繁森精神,增强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助力西藏发展。
孔繁森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9月19日,拉萨的天空湛蓝如洗。在拉萨烈士陵园西侧的孔繁森墓前,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孔书记,我们来看您了!”聊城市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主任王巍激动地说。
随后,拉萨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崔建勇、聊城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衣善忠与王巍一起郑重地摆上鲜花,并向孔繁森墓碑三鞠躬,表达对孔繁森同志的思念和缅怀之情。在这座国家级烈士陵园中,还有1000多位英烈长眠于此,每天都有参观者前来祭奠,他们已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永远镌刻在共和国史册上。
时序更替,精神永存。“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他有一句名言,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孔繁森说,西藏的老人就是我的老人,西藏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在日喀则市举行的珠峰大讲堂——“学楷模 强党性 守初心 担使命”宣讲报告会上,聊城市孔繁森精神宣讲团成员为大家深情讲述了孔繁森同志在家乡、在西藏的楷模事迹。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30年,但谈及孔繁森,不少日喀则群众仍然潸然泪下。
援藏工作用心用情硕果累累
西藏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自然条件限制了果蔬的生长。1993年,孔繁森在调研时了解到部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他就带领大家建设了一个双层膜温室大棚。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天气,尽管蔬菜长得慢,但对当时的官兵来说,已经可以帮助他们极大地改善生活了。
“咱们今天吃到的这些新鲜蔬菜瓜果,都是白朗县自己生产的,当年孔书记想要解决的蔬菜、水果种植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终于让西藏民众的餐桌一改过去萝卜、土豆、白菜‘老三样’了。”在日喀则,山东省第十批援藏干部兴致勃勃地介绍了山东援藏以来,为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所做的努力。
白朗县是山东援藏干部接续发力对口支援的一个县。自1995年起,对口支援白朗县的山东首批援藏干部决定引进现代蔬菜种植技术。经过不断研究努力,一座座果蔬大棚整齐排列在田野间,一垄垄、一株株蔬菜长势喜人,白朗县逐渐从传统的农业县转变为青藏高原上的“果蔬之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果显著
“30年来,孔繁森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阿里各族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阿里的伟大进程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9月23日,由阿里博物馆与聊城市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联合主办的“人民至上·大爱无疆——用心用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孔繁森事迹展暨孔繁森逝世30周年纪念展在阿里博物馆开幕,阿里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旦巴旺久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孔繁森同志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位于阿里地区的狮泉河烈士陵园始建于1972年,陵园正中间,安葬着李狄三烈士、孔繁森同志以及进藏先遣连的63名烈士和建设阿里、发展阿里过程中牺牲的34名烈士。祭奠完孔繁森同志,大家瞻仰了先遣连烈士墓。
典角村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辖行政村,被称为“守边固边第一村”,距离边境线仅有600米。边防官兵、干部群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坚守在偏远艰苦、纯净辽阔的祖国边疆。
岁月悠悠,波澜壮阔;大道如虹,初心如磐。如今的西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无数的援藏干部人才弘扬践行孔繁森精神,扎根边疆,建功高原,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呈现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空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着丰富资源和强大动力。
文/图 通讯员 孔祥雷 周会 齐风锐 记者 张英东
来源:新聊城客户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