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洋,我们还有很多不懂!
如果说厦门有什么底色的话,大海必然是厦门的底色。
尽管如此,对这片朝夕相处的大海,我们似乎了解不多。我们不懂海边的礁石、泥沙里有什么;也不知道岸边那片翠绿的树林是什么,更不会知道,明明它们是一副绿色模样,却顶着“红树”的大名;我们和网友一样喜欢八市,但在那些琳琅满目的海鲜面前,我们也是一脸茫然,不知从何说起。
那么究竟从这片未知的海洋里,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
我想,在这里,你至少可以真切地体会,自然的趣味,物种的多样,世界的奇妙;你不禁会去追问,这个世界何以如此;你甚至还会感叹,在这个地球上,我们真的不是唯一。
从2021年起,我们在大海这个超大的盲盒里,开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把它带进学校,以每周一课的方式,带着同学们开启探索之旅。
这个学期开始,这个系列课同时在海沧天心岛小学、人民小学鼓浪屿校区、五缘实验学校三个学校落地,更多的同学与我们一起走进了身边的海洋。
过去这一个月里,他们都看到了什么?课上具体都有哪些内容?又有哪些欢乐的瞬间呢?
#1展示潮间带神奇魅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我们的课往往从有趣的潮间带物种视频图片开始。
“边吃边吐”的股窗蟹,边走边拉的石磺,冒充企鹅混吃混喝的夜鹭……不需要太多的讲解,物种们会为自己打call。
升级版的海洋科普课还融入了我们原创的手工游戏,卡牌包含了常见的潮间带鹭鸟的图片,吐沙球的短指和尚蟹表明了短指和尚蟹“吃土”的特性……
1:1的讲解和手工游戏比例,在活跃气氛之余,也加深了孩子们对知识点的印象。
#2科普潮间带物种知识
从笼统的“海”某某命名法到林奈双名制命名法,从沙滩上随处可见的蟹洞到内部玄机……我们以孩子们熟悉的现象为引,将潮间带的秘密抽丝剥茧,层层展开。
会喷墨的不止是章鱼,也可以是海兔;看起来很“硬汉”的螃蟹,也会是渣男;牡蛎不止好吃,还是净化海水的高手;红树林与“蓝碳”、“碳中和”之间原来有不得不说的故事……
从基础概念,到趣味八卦,再到海洋热点,我们通过一次次讲解,拉近孩子们与海洋的距离。
#3思考人与自然共存之道
“刚刚视频里展示了螃蟹进食、示威、求偶的行为,你们平时去海边抓螃蟹,有观察到这些吗?为什么呢?”
“红树林具有很重要的生态价值,那我们是不是种得越多越好呢?”
相对于直截了当的讲解,我们更喜欢抛出问题让孩子们去思考。虽然孩子们还不具备完善的综合分析能力,但我们相信这样的思考过程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自己的自然观。
同时,孩子们也经常向我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各种问题,偶尔问到我们不了解的地方,新一轮的“不懂就问”就此被触发。
在这个自由的课堂上,教与学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我们在分享知识的同时,也不免为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所感染。
每节课都因为观点的碰撞而千变万化,唯有对海洋的热爱,始终不变。
导师团队
林宏杰
福建海洋自媒体不懂实验室创始人;
厦门大学人类学硕士;
美国国务院IVLP项目访问学者。
杨世峥
自然教育导师;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专业;
野生动植物爱好者。
汪嘉诚
户外研学导师;
自然&环境教育导师;
LNT无痕山林初阶讲师。
报道视频
不懂实验室团队老师受邀成为少儿科普节目嘉宾,包括湖南卫视金鹰卡通《童趣大冒险》、东南卫视少儿科普《原来是这样》等。
在翔安建区20年专题片,不懂实验室宏杰老师受邀,推介下潭尾红树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着宏杰老师,走进红树林看一看吧~
报道与推荐
厦门文旅
湖里头条:
湖里头条:
特区新闻广场:
身边的海洋系列课
“探索身边的海洋”是自然类海洋系列课程。课程规划了一系列互动性和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以趣味性和互动性为原则,融合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旨在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奥秘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强调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养成。整个学年有32个课时;秋季学期有14个主题课+3个复习课,讲座和手工或互动游戏的比例为1:1。
本系列课可以社团课的形式,每周一次进校授课,也可就其中部分主题进行授课。感兴趣的朋友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