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一周前,“理响外滩”外滩街道基层理论宣讲团,以理论宣讲形式深情讲述“人民城市”的外滩实践故事。活动以理论传播为牵引,带动更多人投身新时代基层治理和人民城市建设。而这只是外滩街道创新探索激活城市治理新动能的一道缩影。

近年来,黄浦区外滩街道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切实让各方尽享城市发展机遇,人民群众乐享美好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更新——与宜居家园“零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河南中路575弄的如意里,是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7层售后房小区,有13幢房屋,居住着516户居民。

时光荏苒,岁月在这个中心城区的“80后”小区留下了不少痕迹。近两年,外滩街道汇聚多方力量,叠加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房屋综合修缮、街道精细化美丽家园建设、口袋花园建设等多个项目,让小区“颜质”焕新,整体品质综合提升,“直接推动居民户外活动时间增加了约60分钟”。

然而,小区焕新不易,如何协调居民的不同诉求,就是摆在街道面前的首道难题。在一年多的焕新过程中,如意里充分发挥“零距离家园理事会”“1+N”的联动共治效能,依托“零距离家园理事会”把协商议事、提供服务等融合在一起,直接前置到小区实地,推动相关各方与居民“面对面”沟通,破解难题。正是因为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需求诉求,如意里成为外滩街道首个实现整小区加装电梯和房屋综合修缮、美丽家园建设一体推进小区。

如今的如意里,大斜面的空间起伏变化营造出物理形态的矮丘,让平坦的硬质场地变成折叠立体的绿色空间;北美海棠、绣球、石菖蒲、安酷杜鹃、矮生百子莲、亮金女贞、花叶络石,不同形态、质感的植物形成几何拼接花带,吐露芬芳;口袋花园、智能垃圾箱房、雨水花园、如意小院、认知障碍支持中心、地下停车库、游戏树廊、益智健身点、共建花廊、如意廊亭十大公共服务空间构成“如意十景”……因为汇聚了人民的力量,这里不仅留住了历史气息,更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宜居家园全新景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意里

如意里旧貌换新颜,还体现在外滩街道的历史建筑、文化街区。北接南京路步行街,南临福州路文化一条街,近期提升解放大厦及申大厦街坊,申报馆及汉口路局部美化,远期可结合新闻一条街的历史特色,打造阅读黄浦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滩·新闻历史文化街区(一期)项目,如今正在火热推进中。这也是外滩街道融合人民城市理念创新基层治理而结出的硕果之一,该项目作为政企联合打造的街区治理项目,通过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探索城市更新新路径,联动区域传媒产业,打造城市新地标。展望未来,围绕打造“一街一路”示范区的城市更新理念,结合本项目独特位置和历史底蕴,一个“外滩新闻历史文化街区”呼之欲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食堂——与暖心民生“零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滩一碗面”“外滩一块糕”这些听着就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并非出自某个网红店铺,而是外滩470社区长者食堂。

“外滩第一家社区食堂位于九江路218弄,在此基础上,我们将470社区长者食堂建成2.0版本,从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用餐需求入手,涵盖日托等助老服务,用‘小食堂’承托起社区养老乃至社区服务的‘大民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不少专业人士看来,这正是一个融合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基层治理探索创新的鲜活案例。“考虑到打造综合助老体系的未来目标,街道邀请豫园集团下属豫园养老服务公司承接运营。在硬件设计上,不仅充分融入各类适老化设施,还布置了记忆墙,留住外滩老风景、老故事,留住城市发展中的烟火气和历史传承。”

开放时间从早上6:30至晚上20:00,根据老年群体口味和喜好设计菜品,提供少盐少糖、控糖控油型健康餐,还有自选菜区、水吧、点心区、大富贵熟食专窗等……这个自2024年1月起正式运营的长者食堂,每天服务超600人次。

除了服务“长者”,外滩街道也在思考如何将服务触角延伸到附近楼宇园区景点等的更多人群。外滩470惬意“下午茶”时光,因此应运而生。下午茶贴合长者、白领、亲子家庭等不同人群个性需求,开展创新服务,提供应季小点等产品,传播“不时不食”的健康饮食新理念,同步联合外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免费养生茶系列,赢得大家交口称赞。

在餐厅运营时间外,外滩470社区长者食堂也开放场地,与街道共同开展“送餐进社区”“社区年货节”等志愿服务,围绕平安建设共同打造“反诈早餐会”等特色活动,结合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点位,为周边白领配送晚间职业指导服务。

民以食为天,从“吃得上”到“吃得香”再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社区食堂健康实惠、方便味美,已经成为外滩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一抹亮色。除了外滩470长者食堂,山北家门口服务家、山西综合为老服务分中心等由点及面,将外滩各助老和公共服务点位联动起来,形成了更贴合老年人需求的宜居颐养助老体系,也吸引了更多年轻白领等来“搭伙”,让不同代际人群在互动中擦出更多火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字底座——与科技赋能“零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外滩街道,几乎每个居委干部都曾有一套“代代相传”的表格,层层叠叠凝聚了数任居委干部的走访记录,堪比古代的“鱼鳞册”,是居委干部掌握居民情况的“不二法宝”。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街道也开始“奇思妙想”,能否为居委干部配置一款新工具——数字“鱼鳞册”,让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打造新时代社区基层治理的新质生产力。自2022年12月起,黄浦区以外滩街道为试点,建设“数字治理底座系统”,目前这一创新探索已更新迭代至2.0版本。

有了“数字治理底座”的助力,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成为了居委干部的切身体会。原来,需要居委及职能科室手动填报的报表有59张,现在,通过系统中的“台账随心出”,能够自动生成居委订餐表、居民基本信息等10张报表,以及部分字段报表7张,彻底避免数据重复填报。

有了“数字治理底座”的助力,社区干部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到居民服务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成为小区居民的切身感受。以前为了给90周岁户籍老人及时送上牛奶票,居委干部每季度都要盯着登记册开展一次“大搜索”,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遗漏。如今,只需设置好搜索条件,便能自动筛选出相关信息,并能增设预警提示,提前明确即将满90周岁的老人信息,在群众开口之前解决“急难愁盼”。

“算力”不仅释放了“人力”、激发了“能力”,还能撬动“效力”。

外滩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数据蕴含的能量不限于表面,通过科学分析,还可以透过数据本身挖掘出更多关于真实现状、未来变化规律等重要信息,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支撑。比如,依托“数字治理底座”数据库,职能科室可以对企业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及时发现企业动态变化,加强跟踪服务,促进安商稳商。再比如,通过建立城区管理移动端,将中台数据通过移动端即刻赋能给街面巡查人员,可以提升城区管理的反应速度,“大数据”+“铁脚板”,加强了综合巡查工作的深度管理。

如今,该系统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四百大走访”,通过整合市、区、街道、居委四级数据资源,对“人”“房”“企”“铺”信息进行挂接和管理,形成基层治理“要素一张图”,为基层民生服务场景、基层治理场景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展望未来,随着系统迭代形成2.0版本,并逐步在黄浦全区推广使用,这一诞生于外滩街道的基层治理新质生产力将发挥出更丰富的“数治”效能。

来源:我爱外滩 上海

编辑:张海燕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