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加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实行军衔制的决定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冬天,总干部部门即开始着手研究军衔制的问题。同年11月26日,总干部部向毛主席汇报了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初步计划。中国的军衔制设置聘请苏联专家参与,参照苏军军衔序列,初步方案为:军衔共设六等20级,即元帅三级,包括:大元帅、国家元帅与兵种元帅;其中将官又分为四级:上将、准上将、中将与少将;校官三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四级: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少尉;军士四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士兵二级:上等兵、列兵。在呈报毛主席和党中央之前,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做出了修改:增加大校一级;将上将、准上将改称大将、上将;将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改称大尉、上尉、中尉;其他不变。1953年2月10日,毛主席在该草案报告上批示:“照办。 ”后来在操作过程中,又减少了兵种元帅和准尉两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4年秋,军衔办公室订制了一批新军服和新的军衔标识样品,放在了中南海小礼堂里并展示在模特身上,请中央领导审查。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等应邀来到小礼堂。还未走进礼堂,彭德怀就说:“样子嘛,我是见过了。今天来就是要看看这衣服穿起来怎么样,有没有威武之师的那种气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衔办公室负责人李平负责讲解,他特意把大家先领到身穿“大元帅”服的模特前。毛主席边抽烟边打量着“大元帅”服。李平见他不说话,立即介绍说:“主席,这是大元帅服。”

毛主席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样子,右手夹着烟往“大元帅”服前弹了弹烟灰,诙谐地说:“大元帅?你靠边站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这个动作,把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等人逗得哈大笑。

参观中,毛主席向李平了解军服的制作价格。李平报了一个价,并补充说:此次军装设计是从制式好看、用料节约两方面考虑的。

毛主席听后高兴地说:“就是要从节约的原则出发,样式好看,统一、正规,又节约,这样很好。”

军衔评定是一项复杂工程,初评时部队反应强烈,意见不少。毛主席对此十分关注。有一次,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讨论授衔问题,听说粟裕要让元帅军衔,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完全可以领到元帅的衔。在解放战争当中,有谁不知道华东粟裕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他批评起有情绪的同志来,说:“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只是未到授衔时候。我们军队里面的部分人,打仗的时候可以连命都不要,可现在竟然为了肩上的一颗星星,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

周总理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啊,但是大将还是必须要当的。”毛主席补充说:“而且必须要是第一大将。”会上也讨论了“大元帅”问题,毛主席坚辞不受。已经脱离军队系统的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也不在授衔之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9月27日下午4时30分,毛主席召集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开会,开始商谈部队授衔的问题。会后于5时一起参加授衔、授勋典礼,授元帅和大将衔分别为10人,上将衔55人,中将衔175人,少将衔802人,共计1052人。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向着正规化、现代化迈开了雄健步伐。

毛主席作为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以他对人民军队的巨大贡献,“大元帅”这个军衔难道还受之有愧吗?显然不是,毛主席正是以这种方式向全军做出表率,号召大家不恋名利,永葆人民军队的革命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