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4日,北京市文联组织的“百名作家进百村创作计划”活动,走进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了解地道战遗址保护修复情况,追寻当代作家浩然在此蹲点创作《艳阳天》的初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焦庄户村史馆里,有作家浩然的文学作品展览。早在70年前,浩然来到焦庄户村体验生活并参加村里的生产工作。经过了长期积累,他于60年代初创作了长篇小说《艳阳天》。小说通过京郊东山坞农业生产合作社麦收前后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勾勒出农业合作化时期蓬蓬勃勃的生活画卷,精细地刻画了农村各阶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性格。

1960年代末,在焦庄户生活过程中,浩然又萌发了创作新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灵感。在写作《金光大道》时,他仍然时常住在焦庄户,用他自己的话说:“焦庄户已成为我生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义老作家许福元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他向浩然学习文学写作的经历。“他性格很随和,毫无架子。白天出去田地里劳动,夜晚在灯下和我促膝畅谈,有时谈到兴致处,能谈一个通宵。”许福元称,浩然告诉他,长期生活在农村,就要利用好这个条件,不要去抓浮在水面上的鱼,要沉下去到底层抓大鱼,写基层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对此,北京作协主席李洱称,浩然《艳阳天》和赵树理的《三里湾》同属一派,并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柳青的《创业史》一起成为了当代乡土文学作品研究的显学。目前文艺评论家大多停留在对《艳阳天》的文本理论研究上。他希望许福元等与浩然生前有过长期接触的老朋友们能从口述史的角度多讲讲浩然的为人品格和生活情况,以此弥补学者在这方面的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与本次创作计划的作家阿乙则表示,参观焦庄户村史馆后,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家应该到社会现场去,用文字反映这个时代,让自己的写作变成一种行动。“我是写小说的,向壁虚构的色彩比较重,常年躲在书斋里面写作。一些读者批评我缺乏生活气息,烟火味道不足,越来越脱离某种环境。为此我想借着这次采风的机会,尝试写一些贴近时代和现实的作品。”

阿乙还发现,这十年国内外最火的就是非虚构文学了。最近像《我在故宫修文物》《我在北京送外卖》《我在上海开出租》等一系列非虚构作品,火遍了大江南北。在图书销售的提升方面,虚构文学已经落后于非虚构作品了。在他看来,这是一种信号,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在向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相关的读物回归,他希望自己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扎实可信的作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