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毛主席身边有哪些卫士,没有人能说全,因为在不同时期,主席身边换了很多,可是要问主席最喜欢的是谁,大家一定会异口同声说“李银桥”。
这个名字几乎和毛主席连在一起,可是在后来的访谈中,大家知道李银桥曾拒绝给主席当警卫员,可毛主席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越来越喜欢李银桥,这是什么情况呢?这些事还要从解放战争时期说起。
撤离延安
在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坚强带领下,我解放军面对国军的围剿突出重围,化解了蒋介石围歼我军的企图,并且在半年多的战略防御阶段,无论从人数还是装备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蒋介石知晓后大发雷霆,自己有数百万机械化部队,可是经过围剿却提升了对手的实力,这很大程度得益于党中央和军委领导有方,给军队发展指明了方向,部队所到之处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
而这些命令都是从“革命圣地”延安发出的,为此这里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决定对延安进行大扫荡,将中共赶出陕北,这样他们就没有安身立命之处,国内局势自然就会扭转。
1947年初,蒋介石就调集25万人共34个旅,分两路对陕甘宁边区的解放区进攻,主攻方向由战区司令胡宗南指挥,集结了15个旅从宜川、洛川向北推进,而西部的马步芳、马鸿逵、邓宝珊等部实施辅助突击,堵住河西走廊,进而围攻延安,达到摧毁中共中央或者强迫我党东渡黄河。
然后华北地区的国民党重兵东西夹击,一举扫除蒋介石一统中国的阻碍。蒋介石的计划可谓相当凶险,我军当时在数量和装备上远远不如国军,硬碰硬肯定不行,而且我军全都分布在各个解放区,保护延安的正规军只有一个纵队,满打满算两个旅的兵力,剩下都是民兵和游击队,形势非常严峻。
也正是这个时期,刚刚过完47年春节,李银桥被派到周恩来身边做卫士,这是多么光荣的工作,李银桥非常高兴。
没过多久,南部狼烟四起,延安陷入危机,党中央果断决定撤离延安,躲避敌人的侦查。在撤离路上险象环生,胡宗南部队紧紧咬着中央机关不放,给我方造成巨大伤亡。
很快到了8月18日,党中央也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危险的一次,那时刘勘率领七个旅已经追上中央机关,我方参战人员只有几百人,双方在绥德相遇,一路从米脂到葭县,最后队伍来到黄河边。
此时从上到下大家都很疲惫,一连下了好几天雨,道路泥泞不堪,黄河水也大涨,狂风卷着河水击打着岸边,发出雷鸣般的声响,离着十几里都听的清清楚楚。
这时毛泽东内心烦躁,不是因为后有追兵,而是自己当时在延安告诉过大家,不打败胡宗南绝不过黄河,要和所有人民抗战到底。
正是有毛主席的承诺,所有向往和平的中国人都向往陕北,向往延安,因为伟大领袖在那里指挥大家和蒋介石作斗争。今天如果渡过黄河,可以保全众人的性命,可领袖的信仰会丢失,这种损失无法弥补。
周恩来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宽慰大家说这条河叫葭芦河,的确当地百姓叫这葭芦河,这条河最终会流入黄河,外地人非常容易搞混。
不知什么时候,敌人已经悄悄占领了旁边的高地,距离近到双方都能看见,敌人的子弹也随之射来,在毛泽东旁边的土堆上溅起泥土。
我方阻击部队人手不足,三个连已经派出去了,现在只有一个警卫连守卫着机关首长。如果再不过河,敌人大部队赶到就走不了了,一比一百的兵力悬殊,让人看不到生的希望。任弼时这时站出来,组织队伍迅速渡河,这也是大家最倾向的一种选择吧。
可是黄河就像故意为难我方似的,河水暴涨,巨浪一道接一道地袭来,备好的羊皮筏子刚下水就被吞噬。
这时所有人都很紧张,前后路都没了,包括李银桥这些参军十年的老兵都很难镇定,此刻大家都希望毛泽东能想个办法。
终于,毛泽东阴着脸伸出两根指头:“把烟拿来。”
声音不大,可是在嘈杂的河边,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而后开始到处找烟。“烟,快找烟,德胜同志要抽烟!”
“烟!烟!烟!”人群中开始不断重复着这个东西。
至于为什么毛泽东被大家称作德胜,是因为在离开延安时,他就告诉大家现在的离开是为了胜利,故作离开得胜,音译李德胜。
当然其他中央首长也有化名,也为了隐藏身份,躲避国民党的侦察。毛泽东的卫士找遍跟前人的背包,没有找到一根烟,因为主席前段时间生病了,为了戒烟卫士就没有带烟,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需要烟,真是急坏大家了。
毛泽东一直在石头上坐着思考什么,两根手指还在等着烟塞进来,忽然他瞪眼吼起来:“烟呢?拿烟来!”这是他想问题时必须要用的东西,长久下来早就离不开了,甚至很难静下心思考。
德胜同志发脾气了!大家都很惊讶,因为从没有见过他这样,但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在这种生死关头,没有脾气才怪呐。
就在这时,队伍后面有人大喊:“这里有!”很快,马夫老侯被推到队伍前面,他手里紧紧捂着一块黄油布,里面包着烟和火柴。
周恩来大步上前,拿着烟和火柴递给毛泽东,然后指挥卫士用棉被撑起一个避风雨的空间。当众人看到缕缕青烟从被子下升起时,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
毛泽东边思考边吸烟,队伍都盯着这支快要吸完的香烟,等到香烟灭掉,大家的命运也就定了。
敌人的枪炮声不绝于耳,好像将毛泽东从沉思中惊醒了,他突然将烟蒂扔到地下,朗声说道:“不过黄河!”
说完他就沿着黄河岔向前走去,卫士迅速挡在前面,因为前面就是敌人。毛泽东训斥了赶来的卫兵,他坚持要走在最前面,敌人的子弹擦着头飞过去,差一毫米就会被击中。
可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漫山遍野的国军看到毛泽东带头朝他们走来,一个个僵在那里,没一个人开枪,在这种情况下,数百人的机关队伍跟着毛主席走出几百米,走过一个小土堆消失在敌人视线内,这时“啪”地一声打破了寂静,战斗又再次开始,不知道这些人是否后悔刚才的行为。
走了一节后,毛泽东也不管身后敌军,坐在一块石头上哼唱起来,据李银桥回忆,那是《空城计》的几句。
接着队伍顺着山坡遇到一座白龙庙,是当地村民求雨的地方,这个半山坡住着七八十户人家,极度缺水,没想到毛泽东一来就连下几场大雨,这可高兴坏了老百姓。
到了晚上,刘戡的军队就驻扎在山下,从上往下看,篝火绵延数里地。毛泽东也毫不顾忌,伴着大雨在山上安心睡了一夜,他料定国军没胆子搞夜袭,这么多天的围剿双方早已疲惫不堪。
给主席当卫士
第二天一大早,叶子龙和汪东兴就找到李银桥,通知他去给主席当卫士,原因很简单,李银桥干了很多年卫士,工作上经验更丰富,而且政治立场坚定,组织非常信任。
就在昨天,主席的卫士延永生表现不好,被赶走了。
可是李银桥也有自己的想法,他11岁当兵以来,一直是首长的卫士,虽说任务很重要,可个人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同乡的几个好友都当营、团级干部了。
叶子龙发现李银桥有点犹豫,就问他愿不愿意,没想到李银桥脱口而出:“不行呀,我不想干卫士,这么多年一直在干这个工作,我想换换。”
话还没说完,叶子龙和汪东兴都吓了一跳,李银桥怎么会说出这种话,“当然,组织决定我一定服从!”意识到自己话说得有问题,他赶紧补充了一句。
也是因为毛主席身边急需卫士,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不能没有人,叶子龙松了口气说“今天你先去吧。”
然后汪东兴补充道:“最后你的情况,等我们研究以后再决定吧。”
李银桥在这天正式成为毛泽东的卫士,在接下的十几年里,每天都要寸步不离。队伍很快就重新行军,李银桥一直跟着毛泽东。
雨还在下,敌人还跟在后面追,队伍下了山,迎面是一条小河,几天的雨水淹没了河床,挡住大家的去路。
汪东兴迅速指挥会水的战士架起临时桥,时间非常紧凑,队伍人心惶惶,毛泽东吩咐参谋架起电台,他要现场办公,战士们看到毛主席如此镇定,情绪也都缓和过来。
一道道命令从小河边传给各大野战司令部,这里成为指挥百万大军的中军帐,突然远处响起嗡嗡声,不一会几架飞机穿过厚厚的云层,正在搜索地面。
李银桥反应很快,拉起毛泽东就找躲避物,可毛泽东手拿电文毫无在意,用铅笔指着半山腰的云雾说:“他们不要命吗?云雾这么大他们不敢冒然投弹的。”果然,不一会飞机都走了,
浮桥正好架设完毕,战士们纷纷跳下河用身体支撑用绳索和木板搭建的桥,在湍急的河流中,战士们瑟瑟发抖,这时毛泽东走到河边,凝视着这些战士,眼眶都红了,他指示参谋迅速指挥过河。
“但命令下达后,战士们纷纷喊出请李德胜同志先过!”做桥墩的战士也跟着喊,毛泽东坚决不过。
周恩来先在桥上走了一来回,然后走到毛主席跟前轻声说:“主席,你还是先过吧,不然同志们都不愿意过,时间长了敌人追上来,河里的战士也扛不住。”
李银桥看到毛泽东的脸上满是愧疚,他和主席对视了一眼,然后迅速上桥。
到了晚上,部队来到杨家园子,毛泽东住在一间破窑洞中,警卫排长闫长林和李银桥几个人烤衣服,所有人的衣服都湿透了。
可是收集来的柴草太湿了,窑洞里顿时烟雾缭绕,坐在土炕上的毛泽东点着煤油灯,对着地图研究着什么。
烟呛得毛泽东一直大声咳嗽,闫长林边咳边让李银桥把毛主席带出去透气,说完李银桥放下衣服,把毛主席往外拉,窑洞现在已经看不清人了。
毛泽东甩开李的手,在地图上圈画出几个记号,然后自己扶着墙壁走出去了。
这时院子里非常安静,天上繁星点点,雨后泥土里散发着清香,他在院子上狠狠吸了几口气,吐出几口痰,然后在院子里踱步。
初次谈话
李银桥寸步不离走了一会,忽然毛泽东停下脚步,抬头盯着夜空,轻轻地问:“你的名字是什么?”
李银桥没有反应过来,环顾四周发现只有他们两个人,然后迅速立正回答:“报告,我叫李银桥。”他真的没想到主席会主动问他。
“哪几个字啊?”毛泽东依然望天。
“木子李,金银的银,过河的桥。”“奥,根桥。为什么不是金桥呢?”
“金子太贵了,我交不起。”
“奥,很有自知之明呀!”
毛泽东转身看着李银桥:“你从哪里来的?”
“河北省安平县东河疃村。”
“爸妈都做什么?”
“我父亲在家种地,有时候也收点粮食卖,小本生意。母亲在家管所有人的吃喝拉撒,也下地干活。”
“这么说我们两家还很像哟,那你喜欢父亲还是母亲?”毛泽东有了兴致。
“我喜欢母亲。虽然父亲很聪明,算账很厉害,可是爱发脾气,一喝酒就爱打人,吃饭的时候自己吃得最好,我们只能啃窝头。我喜欢母亲因为她心善,对村里人都非常好。”
“我父母跟你的越来越像了,是不是母亲信佛?”
“是啊,主席怎么知道的?”
现在聊天的内容是李银桥想象不到的,尤其在这种时刻,主席心里更应该考虑的是队伍生存问题,没想到对自己很感兴趣。
“你说母亲善良,应该就比较信佛,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嘛。”
平时都听主席讲马克思和历史故事,今天听他讲佛感觉很突然,李银桥也没有刚开始那么紧张了,发现主席说话很接地气。
于是鼓起勇气问:“您母亲也信佛?”
“对,我母亲心善,也信佛,小时候我跟着她去寺庙烧过香,可是不管烧多少香、磕多少头,老百姓还是要受苦,我长大就不信了。”
“磕头不如造反。”李银桥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
“好,说得好!”毛泽东很满意李的话,然后继续边走边聊,显然他还有问题。
“那你愿意在我跟前工作吗?”主席说的时候眼睛与李银桥对视了一下,那一刻李银桥感到时间都暂停了。
这可怎么回答,他不确定主席知道不知道自己给汪东兴说的话,也不想说假话。
内心斗争了片刻,李银桥不再犹豫,低头嘟囔了一句:“不愿意。”
说完后两人都不说话了,李银桥现在就希望有人能打破这么尴尬的局面,好在主席咳了一声,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来:“你很诚实,讲的是真话,这点我非常喜欢。那么能不能说说为什么不愿意在我这工作呢?”
毛泽东确实很诧异,好奇这个小战士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从38年参军,一直做勤务员、警卫员,到现在快十年了。那些和我一起来的都在部队,而且指挥很多兵打仗,我也喜欢那样。”
那年,李银桥才二十岁,自然有年轻人的想法,毛泽东也很理解:“十年了,还是一名卫士,确实进步慢了。那么还有别的原因吗?你之前可是恩来的卫士,怎么到我这里就不愿意了。”
主席其实最想知道战士私底下怎么看自己,他不希望因为一些不注意的问题对身边的人造成障碍。
“没有,没有,没有。”
李银桥说话都结巴了,手使劲地摆起来,自己可没有针对毛主席:“我想去部队的想法周恩来首长也知道,而且我们相处时间长,以后找个合适的机会可以主动请辞,但是现在被安排到主席跟前,一时半会自然不能请辞,所以一开始就不愿意来您这里。要是等熟悉了再走,还要很长时间啊。”
李银桥使出浑身解数解释自己的原因。
“可是你怎么知道我不会放你走,这不是把我想成坏人了吗?”
毛泽东打趣道。
“我觉得主席很恋旧。”
“什么?你说我恋旧,谁告诉你的?”
“我自己看到的,因为您骑过的老马从来不换,有好马也不行。那些衣服、笔、茶缸什么的,全都是旧物,还有那根柳木棍,是孙振国扛行李包袱的木棍子,山上到处是。可是你丢了后还派人找回来,一根木头都这么恋旧,大活人更会恋旧。”
听完毛泽东哈哈大笑,原来这个小鬼对自己这么有研究,可见平时非常细心,擅于观察,这可是作为卫士的好习惯。
“那现在我们之间一定要做出决定,你说怎么办?”
“无条件服从组织命令,当好主席的卫士!”
李银桥毫不含糊,不管有什么想法,上级的任务要坚决完成。
“不行,这样对你不公平。不如我也让一步,你这么多年一直是卫士,职务太低,我就给你安一个长,以后你就是卫士组组长,而且我们约定半年,你先跟我半年,算我借用你了,行不?”
“行。”李银桥用力点头。
“你去找叶子龙谈谈,他比较理解我的生活习惯,做好工作交接。”
说完示意李银桥退下,这是他们第一次谈话,也是第一个约定。
后来李银桥听同事透露,在这之前毛主席知道他不想干卫士,可主席点名就要他。
他很感激主席对他这么关心,尽管心里有点不情愿,可工作起来没有任何杂念,完全把领导放在第一位。
李银桥很快掌握了毛泽东的生活习性,从衣食起居到工作,只需要一个眼神就知道该干什么,甚至他对一件事的想法李银桥都能迅速领会到,可以说这种默契程度让毛泽东多次夸赞,二人的友情迅速建立起来。
再续约定
1948年2月,李银桥给毛泽东送茶,发现他正在思考问题,于是放下杯子就走,还没走到门口就被叫回来,毛泽东说:“银桥你先别走,有事和你商量。”
“什么事,主席?”
“今天是2月19号,从8月到9月,9月、10月....一共六个月,整整半年。”
毛泽东边说边掰手指头数,然后小声问:“你还打算走吗?”
李银桥也不客气,两人早就熟悉:“还是想走。”
毛泽东没有感到意外:“咱们有约定,我尊重你。”李银桥很严肃地说:“假如您还需要我,我们继续约定。”
毛泽东笑着说:“好呀,那就再约半年,等打完胡宗南就让你走。”
君子毫不食言,没多久我军在宣川战役中歼灭胡宗南五个旅,刘戡被当场击毙。陕南基本处在我方控制下,胡宗南元气大伤,再无出头之日。
半年一转即逝,1948年8月党中央已经搬到西柏坡,这回毛泽东信心十足地问李银桥:“我再借你半年如何,等打败蒋介石再走!”
“主席,我不走了,现在的解放军不需要我,您更需要我!”
这一年里,李银桥见识到毛泽东的运筹帷幄,深深被他震撼住,他认为只要把主席照顾好,是对全国人民最好的交代,比带兵打仗还有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李银桥也成为主席的副卫士长,除了值班时间很少再和他相处。为此主席找到机会还专门提醒李银桥,以前天天在一起,现在经常见不到,这可不行。
于是主席又定了一个协议,李银桥要一周值两次班,这样一周就能见两次。李银桥当然愿意了,一直到1956年担任卫士长,还是每周值两班,这个约定也只有他们知道。
1962年,在主席的指示下,李银桥被派到天津公安局工作,这天李银桥来到主席住所道别。本来他想等主席批示完公文再敲门,可他们就像心有灵犀似的,刚站到门口就听到屋里喊:“银桥你进来吧!”
李银桥站在主席身边,主席拉着他的手,眼里全是不舍,谁也没说话。李银桥忍不住哭了起来,他一哭主席也忍不住落泪了,这时他觉得毛主席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也有很多无奈。李银桥有点埋怨地说:“当时我不想来,你非要让我跟着你,现在我不想走,你又让我走。”
主席无奈地说:“我也不想这样啊,可是你还年轻,我得给你的未来着想,不能一直在我身边当卫士,耽误了你的前途。”
“可我不嫌低啊,真的不想离开您。”
李银桥现在真的不舍得,这些年两人已经有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主席将李银桥拉到怀里,两人放声大哭,这一刻他们就是一对好友即将分别,没有上下级,更没有国家主席。
毛主席知道,离开这里以后基本没有机会能回来,他和李银桥见面的时候会很少,自那以后主席身边再也没有卫士长,李银桥也是最后一个。
等到李银桥被调回北京时,已经是1979年了,主席早已远行。
纵观历史,首长和卫士能够产生如此深厚的友谊实属少见,也正是在李银桥的照顾下,毛主席更好地领导了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的建设。
可以说,在不同的岗位上,他们都实践了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宗旨,是人民永远铭记的革命先辈!
谨以此文向那些为中国革命牺牲贡献的先辈们致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