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产财富Club
今天,11.96亿元,5天前兜底拿下丰台丰科园地块的金隅,又底价摘下了通州土桥地块。
这是金隅今年的第三次“托底”拿地了。
不同于这几年积极北京抢夺热门地块的其他国央企,金隅在今年6月之前已有一年半没在北京拿地了。
今年金隅回京“加仓”之际,土地市场已两级分化严峻:热门地块要求高、抢夺难;非热门地块则因种种问题难觅“意中人”。
在今年6月、10月底,以及今天,接连以底价在十八里店、丰台丰科园和通州土桥三块非热门地块的金隅,总计斥资107.31亿元。
但这位百亿“托底侠”的另一面,却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首亏的窘境。
金隅一边百亿托底,一边要承载“治亏扭亏”的压力,着实不易。
“兜底”拿地
金隅突围难
无论是通州土桥地块还是丰台丰科园地块,没有其他房企关注是有原因的。这两宗地块若放在去年年初,或是房企眼中的“香饽饽”。但如今市场供需不一样了。
一方面买方需求仍在观望、相对慎重,另一方面是新增的大量供给。尤其是金隅前几天刚拿地的丰台。
从供给上看,2024年至今,丰台已新出让5宗地块,均位于五环内,其中3宗以底价成交。此外,今年年内丰台还计划出让3宗地块,新房林立。
从需求上看,丰台原先住宅以“老旧小”为主——地缘改善人群难以承接新供地的房价水平,而主城外溢的改善人群则可能分流至其他片区。
这导致丰台新房市场如今供过于求的状态:不少楼盘在高压下,只能打折促销,以价换量,从四五百万到千万级别项目,均存在降价现象。
从丰科园地块周边在售项目来看,同样竞争激烈:
丰科园地块周边新房主要为中建云境和中海丰和叁号院,这两个项目均为今年3月取得的预售证。其中,中海丰和叁号院网签均价为8.84万/平方米,中建云境网签均价则已降至8.25万/平方米。但截止目前,这两个项目的网签去化率并不高。
同时,周边在售的还有次新项目中海甲叁號院,以及首开华润城。由此可见,金隅若想在该地块上实现突围,面临的去化压力着实不小。参考附近新房的成交价格,虽然该地块期房指导价为9万/平方米,丰科园地块开盘价预计在8-8.5万左右,也有可能更低。
这或许也是丰台丰科园地块原本8月挂的地,9月竞拍前却遭遇延期的影响因素之一。关于金隅获取的这块曾延期的土地,曾有小道消息传出,该地块原定由另一家知名房企来拿地,然而在即将进入竞拍环节的关键节点,出现了变故,因此,临时延期,转由金隅“托底”。
但金隅压力也大。不同于通州是金隅的相对舒适区,在丰台,金隅这些年公开市场拿地不多,其上一个丰台项目还是2016年开盘的西山甲一号项目。只是,于2018年精装交付的西山甲一号,当时在业主收房阶段爆出了不少质量问题,业主投诉维权不断,也导致金隅在丰台的口碑整体不尽人意。
金隅项目屡遭业主投诉
上市13年净利润首亏
姜英武治亏压力不小
隶属北京国资委控股的金隅集团,主业为新型绿色环保建材制造、贸易及服务和房地产等。在房地产领域,虽然金隅在北京乃至全国房地产市场已深耕多年,但这家企业的口碑却不温不火,甚至不少北京买房人也并不熟悉金隅。
这或是因为,金隅至今尚未成功打造出具有标杆意义的项目。
产品问题、销售失利叠加市场走弱,金隅在2024迎来了当下营收利润受挫,业绩承压:
2023年全年,金隅集团营收1079.6亿元,未能完成年度目标1150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较2022减少3.9个百分点至10.8% ;净亏损约12.87亿元,而2022年同期净利润则为17.4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下滑,约为2530万元,较2022年减少约97.9% 。
重压下,金隅将2024年营收目标降低至1100亿元。只是,金隅今年能否实现调整后目标,依旧悬而未决。
房地产领域,2024年金隅仍然面临着销售的急剧下滑:
在其大本营北京,金隅2024年销售业绩和排名都大幅下滑。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1-9月,金隅在北京全口径销售额为25.6亿元,位列北京房企销售榜单30名;对比去年同期全口径销售额70.27亿元、榜单18名,可谓急转而下。
北京1-9月房企全口径销售排行榜,金隅集团跌至30名
业绩持续下滑最终形成了严重亏损:
2024年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金隅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为8.07亿元,这是金隅集团上市十余年以来净利润的首年亏损。其去年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10亿元。
金隅集团2024年中期报告,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为8.07亿元
为此,在7月26日金隅召开的2024年半年度工作会议中,金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英武强调称:要在亏损治理上寻变量,把治亏扭亏作为头等大事。
但近期公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金隅利润依旧亏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3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22.23亿元。
金隅集团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净利润亏损4.37亿
10月30日晚间,金隅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定于2024年11月19日下午15:00-16:00。
三季度治亏不利,亏损中又耗资过百亿托底拿地,董事长姜英武届时会如何和投资者沟通解释呢?
金隅集团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净利润亏损4.37亿
新项目压力大
治亏扭亏难
业绩端疲软,导致金隅近年来在土地投拓端放缓节奏。
也正因此,金隅可能错过了北京更适合拿地的窗口期。
如今重回北京土拍市场,连续三块都是托底地,恐怕很难扭转金隅利润亏损的局面。
一是留给金隅扭亏时间太紧张。而他6月在北京拿的地,10月底才官方公布案名“北京隅·东序”。
从拿地到案名亮相用了4个月,其速度明显慢于其他同行,是地块取证问题、还是产品打磨速度导致,抑或是此前市场太冷有意放慢速度?
确实,今年9月份是北京市场的冰点。之前430和626政策的效应基本消失,家长们也在9月开学之前解决了学区房的问题,市场观望情绪较重。
在市场冰点后,930政策扶持带来了一定提振,但对于目前买房人而言,只有地段价格优势明显,才能让其下定决心。二手房市场对客户的分流也冲击着新房市场。
北京新房销售因此分化明显:核心区强产品力、高性价比项目红火,外围刚需刚改楼盘则去化较难。
或是在扭亏压力下,为了增加利润空间,金隅在十八里店地块上没有沿着之前在这个片区内金隅“云筑系”产品线的路子,做中端改善型住宅,而是计划做这家公司在京少有涉及的豪宅作品。
这让不少人惊讶。因为从过往经历上看,金隅没有豪宅基因,此前项目大多为共有产权房,近年来才逐步推出一些改善型住宅。
这能做好豪宅吗?
做豪宅,金隅压力大。但不做豪宅他压力可能更大。
一方面,金隅在十八里店已有云筑一期,二期和三期这样定位初、中端改善的项目,如今再新增12万平方米的体量,不做差异化豪宅产品,必将面临产品类型同质化的竞争压力。而随着板块内竞品的增加和区域不同板块的激烈竞争,金隅在开发后期项目时,也将面临同台竞技的较大压力。
另一方面,该地块的拿地价不低,这或是金隅将“北京隅·东序”打造为豪宅产品的关键原因。
只是,购房者是否买单还是未知数。
从过往的产品发展来看,金隅虽然积极扩张,但在市场上产品力存在感很低,即便在一线城市核心地段拿地,也没有留下强口碑的标杆作品。
例如2020年7月,金隅曾以38%溢价,8.53万元/㎡,经95轮激战拿下了杨浦区东外滩地块,刷新了当地单价地王,并借此进入上海城市核心。
但两年后,2022年8月,定名为“金隅外滩东岸”杨浦区东外滩项目才开盘。而这个耗时两年打磨,总价上千万的高端盘,却被抽查出了质量问题,深陷“质量门”。
2023年2月,金隅外滩东岸的业主在上海一网通办官方网站上反映:楼盘在建设过程中,经上海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抽查,存在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多项不合格的情况。
3月,上海市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也回复了该业主:经了解,金隅外滩东岸工地存在硅墨烯板不合格及外墙存在热桥的情况属实。
或是因为“质量门”以及部分户型得房率等问题,两年后,金隅外滩东岸仍有房源在售。
金隅产品力的低存在感和“质量门”危机,在当下行情中,显然非常吃亏。
这几年房企集团卷产品力,建发、越秀、招商、中海等,大多都在集中打造一个产品系、一个有自身特色的标签,形标志性的市场竞争力;并通过看得见标杆项目、实景示范区、会所运营向买房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尤其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房企已经卷了好几番产品力。盘点近两年项目卖得好的房企,必然做到两个字:极致,包括极致产品、极致服务以及极致体验。这类房企对如何做产品非常敏感,几乎每半年,其产品力都会有非常明显的跨越。
他们不仅在用力投入缓解产品焦虑,项目上带有差异性标签,也会在项目中释放操盘者的审美,向业主赋能情绪价值。
这导致这类房企的产品力,内卷到了极致:卷外立面、卷景观、卷交付、卷户型,卷得房率、卷阳台……如果这些做不到,项目可能会陷入同质化,等于花了钱,用户却感觉不到。因此,这类房企都有较强势的标签,都在自己的细分赛道找到适合的定位,要么第一,要么唯一。
而在北京过往这一年半的产品力“内卷”考验中,金隅缺席其中,一直未在京拿地。此外,梳理这些年金隅在北京开发的住宅项目,主要以共有产权为主,近年来才开始有一些改善项目入市。
在北京市场卷高端产品这条路上,金隅可能已经落后同行对手好几个身位了。
因此,金隅能否通过产品上的变化,给当下市场带来破局机会或可能性,还留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因此,金隅能否通过“北京隅·东序”这样一个他过去没有成功过的豪宅产品的改变,给自己带来破局机会,还留待市场检验。而中期来看,金隅今年新拿这三块地推出后,如果未能快速去化掉,在当下北京买房人开始习惯全城看房选更优的新市场环境下,金隅将面临更多竞品的挑战——如果对手的参数更优,金隅的产品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从更大层面来看,2024年就剩下最后两个月了。拿了地依旧可能因为市场压力、买房人不买单新产品而“踏空”的金隅,如何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改变房地产业务板块销售急剧下滑的局面,进而助力集团实现扭亏为盈?
这确实是个大难题。
热门跟贴